张殿山老师1995年才起始随张大辉师爷学习孙式太极拳,时年已经43岁。据张师讲是这样的:在95年之前,张师跟随赤峰民间武术家时志群老先生学练陈式太极拳,一日在长青公园打拳,适逢张大辉师爷暑假回赤峰,张大辉师爷看其练的认真,互相寒暄几次后说:“你打的拳劲不对啊!是不是这样这样更好一些”然后两人到僻静处,师爷就身体各部位在行拳走架中的安排向张师详加讲解。张师前半生一直在部队野战军中任连长(我父亲任营教导员),训练士兵刺杀格斗,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对师爷的讲解深信不疑。
在接下来的几天假期中,张师把传统孙式太极拳98式的拳架学了个大概,又初步接触了内在的走劲之法。在未得张大辉师爷指导之前,张师在赤峰太极推手的规则下技艺平平,经常被人推的东倒西歪,用张师自己的话说“打又不能打,和人家玩劲总上当,推的满园子跑”。自学孙式太极拳后,听从师爷安排,再没到公园与人搭手,专心在家自修。每日练功时间都在6小时以上,在单位自己一个人锁在屋里练、闲聊时练、看电视时练、即使是工作应酬在酒醉半夜醒来也自己练拳,如痴如迷。
半年后,张师拳劲已出,在赤峰与人推手已经无人能动其半步。在95年、96年、97年这三年中,张大辉师爷每年有7天的假期回赤峰老家,共计回赤峰21天,张师始终如一追随张大辉师爷其后,按部就班严格按师爷的安排练拳,包括孙氏拳在内的各家拳理、拳法的杂志书籍影像一盖不闻不问,旁人对其拳架的指点一律不管。三年多的时间里行拳近万遍,此后几年陆续受张大辉先生指导,功力扎实,随者渐众,初步奠定了孙氏太极拳在赤峰的影响。
2006年,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各方面师缘条件都已经具备,张殿山正式拜在张大辉先生门下,成为张大辉先生的第一位正式弟子。不论是张大辉师爷回赤峰,还是张殿山老师去北京,每次私下授课,回来连续好多天,我给张殿山老师打电话都打不通,后来问他他才说:“去一回不容易,我笨,回来怕忘了那种感觉,没办法只能谁也不见反复找劲”。从那之后我们这些师兄弟就都知道了,每次他们师徒俩见完面别找他,一定在家“闭关”呢。
有明师教授不稀奇,有充裕的时间刻苦练习也不稀奇,难能可贵的是张殿山老师专注于一师之传承、不疑不弃的求学精神。一般人练拳,虽有老师教授,总要找些相关资料或和同道中人加以印证,这样思路固然开阔了,但朝三暮四,狐疑不定,不免对所学内容浅尝辄止,庞杂不精,正所谓“务博必荒,求繁必乱”。与之相反,直心问道,才最是捷径。
受师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似我辈耍小聪明者,应当戒之,不敢有疑!
山岳之巍峨。在挺拔陡绝。屹然耸立。惊涛之慑人。在层叠相催。无孔不入。八面支撑若山。得势利导如水。珠行九曲。周流六虚。上擎彼力。下沉己根。松而不懈。整而不僵。听劲若虚。放之意远。君居九五。借调百官。根尘安位。七情弗扰。四体相合。中道从容。不逞血气之能。不慕玄玄之境。泛舟性海。沉浮无心。潇潇夜雨。琴音几人聆。
和张师在一起,每每暗示劲意,如星夜中的点点光亮,若有似无,自己资质鲁钝,用功不勤,深恐辜负师情。意象的领会,在通与不通之间,难成条理,有时为了让我明白劲路的走向,张师脱光上衣让我在他身上不同部位移动推按。外人对张殿山老师的评价或“力气大”或“学武奇才,一点就会”,其实在我看来那都是他享受寂寞,万千遍反复锤炼自己的结果啊。
赤峰市孙式太极拳研究会:福刚
2008.09
名师出高徒 但要在本人的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 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我很羡慕笔者有位好老师,要珍惜机会 学习师父的修炼精神和良好的武德修养,继承好孙氏太极拳的博大精神 在赤峰地区发扬光大。
文章写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