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纪念郑怀贤先生诞辰110周年——童旭东

2012年02月10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76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921 views 次

  1897年9月15日(农历十月十五),郑怀贤出生于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畔新安镇北辛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郑怀贤幼年时,按照父母意愿,到私塾读过两年书。郑怀贤天资聪颖,塾师所教的书,他过目不忘,颇得塾师喜爱。只是后来因缴不起学费而未能继续读书。
  1907年的正月十五,新安城里“出会”,这给童年的郑怀贤以很大的震撼,从此,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当时因为白洋淀上芦苇很多,收割下来垛成垛的芦苇最怕失火,一旦失火,各家的苇垛相连,那可就要“火烧连营”了。为此,这里的民俗就是正月十五去火神庙祭火神。到这天下午,新安城里的少林、五虎、龙灯、跑旱船、高跷等各路花会都要出动,而打头阵的却是叉会。舞叉的动作花样极多,包括“十字披红”,即叉从前胸滚过,转到后背;穿裆,即耍叉人左腿抬起,叉从裆下穿过去,又从右腿下穿过来;撩叉,即把叉腾空抛起,耍叉人翻个筋斗,正好叉落下来,接住再耍……十一岁的郑怀贤看得出神,不由得跟着叉会转了一下午,第二天就去叉会报了名学耍响叉。
  到13岁,又跟新安号称“飞叉大王”的李洱庆学飞叉,兼学接骨治伤本领。18岁那年,郑怀贤跟李洱庆边卖鱼边耍叉兼卖跌打损伤的药。这时,他耍叉的本领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涞水、易县一带人们为看他耍飞叉,涌上前去买他的鱼。
由于郑怀贤身手活便,人又机灵,1918年被途经这里的武术名家魏昌义看中,经过师傅李洱庆的同意,被魏昌义收为弟子,魏昌义擅长戳脚翻子,在北方很有名气,经常游走各地切磋武艺。这样郑怀贤跟魏昌义学习了3年的戳脚翻子。后来魏昌义年迈,见郑怀贤戳脚翻子的功夫已经出类拔萃,便将郑怀贤介绍给他在北京的好友魏金山,让郑怀贤向魏金山学习鹰爪翻子。由于郑怀贤不仅人聪明,又非常孝敬师傅,所以3年后,他把魏金山的功夫也学到手里。同时还学到了魏金山接骨的本事。魏金山觉得郑怀贤天赋过人,于是就把郑怀贤推荐到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武术家孙禄堂那里,让郑怀贤在孙禄堂处深造。于是郑怀贤又拜孙禄堂为师,继续深造武功兼习医术。在孙禄堂的精心教授下,郑怀贤在太极、形意、八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提高原来所学的擒拿、飞叉和戳脚翻子等方面的技艺,尤其得到一些罕见的治疗骨伤效果明显的药方的配制方法。1926年,郑怀贤已30岁,孔子说三十而立。所以孙禄堂对郑怀贤讲:“你不要再跟着我了,你应该自己去外面独自闯荡了。”郑怀贤觉得自己还没有把老师孙禄堂的武功学到手,犹豫着不肯离去。孙禄堂对郑怀贤说:“你去上海吧,存周在那里,你想学拳可以跟他学。”于是郑怀贤就去了上海,先后在交通大学和中华国术研究会教授武术,同时跟师兄孙存周学习孙氏八卦拳。数年后郑怀贤武功大进,尤其在实战技击方面开始显露头角。不久被沪上大亨杜月笙看中,结为金兰,实际上成了杜月笙的贴身保镖。
1936年在赴柏林奥运会的国术表演队的队员选拔赛上,郑怀贤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成为去奥运会表演的国术队员之一。选拔赛总分第一名的张文广和第二名温敬明都对郑怀贤的徒手技击功夫钦佩不已,认为同去的所有队员中论散手郑怀贤为第一,论摔跤张文广为第一,论大枪温敬明为第一,论力气寇运兴为第一。这次表演是中国武术第一次集体展现在世界体育大会面前,表演的非常成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回国后,因郑怀贤武功出众,被中央国术馆聘为国术教师。在国术馆中,郑怀贤常与师兄朱国福交流,相互学习,郑怀贤向朱国福学习西洋拳击和日本劈剑,朱国福向郑怀贤学习八卦拳和擒拿。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怀贤被中央军官学校聘为教官教授实战技击术。期间,郑怀贤与朱国福、朱国祯、张英振、张英健、周剑南、李雅轩等结为金兰。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砥砺。经常一同参加交流的还有徐哲东、洪懋中等。其中无论是在散手技击上还是在推手上,郑怀贤的胜率最高,得到众人的一致称赞。因此朱国祯、张英健、周剑南、洪懋中等人都向郑怀贤系统学习孙氏太极拳和孙氏八卦拳。后来台湾的孙氏太极拳主要就是出自郑怀贤传下的一系。
1946年,郑怀贤担任成都体育专科学校教师,以孙氏八卦拳的技击功夫享誉西南。被同道称赞为西南五省八卦拳之第一人。郑怀贤的八卦拳活步推手、八卦拳散手、快摔、擒拿为西南武林中的技击绝技,郑怀贤一生最珍视的三大技击绝艺就是孙氏八卦拳、飞叉、擒拿。
郑怀贤在西南地区四十余年,以此三大绝艺驰名全国。尤其八卦拳控人技艺,是孙禄堂先生独创的太极、八卦融合之技,郑怀贤得到真传,运用起来闪赚腾挪随心所欲,走沾控人得心应手。郑怀贤又善卸骨、打穴、擒拿、摔跤和戳脚翻子,与八卦拳合用,其实战技术非常全面,技击实力超群。
1956年,由于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展反真功夫运动,因此,研究技击术及其教学已无相应的环境。于是郑怀贤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体育医疗保健方面。1958年,郑怀贤创建了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亲自担任院长,先后达23年之久。1960年,郑怀贤又创办了运动保健系和运动医学研究室,担任主任。他对中医骨伤科造诣很深,人称“骨伤圣手”,疗效如神。如治疗急性腰损伤患者,片刻功夫,就可使背进来的病员恢复如初,自己走出去。再如难治之症痛风,经其辩证施治,运用加味舒活酒,外敷二妙散,内服三妙丸,患者恢复很快。他还创制了“指针经穴按摩”,并摸索出55个新穴位。
  郑怀贤品德高尚,鄙薄金钱名利,正直善良。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除暴安良,有燕赵豪杰之风;医术卓绝则济困扶危,悯恤病患,不愧为一代良医。他不分富贵贫贱,官吏平民,均一视同仁。无论上班还是下班,只要病人找到他,他一定亲切询问,仔细诊断,从不敷衍了事。对远方来信求医者,他也一一复信,并寄去外敷中药和内服药方,嘉惠了不少患者。郑怀贤的代表作有《正骨学》、《伤科诊疗》、《伤科按摩》、《武术套路编制原则》,共130多万字,曾获1978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国拳术家精通骨伤科者不少,但是只有郑怀贤是将传统武术中的骨伤医治方法发展为一门在理论与技术上具有综合性质的完整的医疗体系,成为一门具有独到疗效的学科。
郑怀贤不仅在拓展传统武术的医疗功能方面做出了极为重要贡献,而且自身武功阅历丰富,勇于实践,见识高卓,技艺超群,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武技风格,特点为:气势从容,劲力深透,身法灵捷,打法精确,将一招制敌与游斗走控结合为一体。把沾、闪、走、透、跌、拿的技艺发挥到很高的水平。在武技训练上也总结出一套自己独到的训练体系。他以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骨架,融会戳脚、翻子、八极、劈剑、大枪等技艺,熔铸为一个训练体系。形成无中生有、刚柔相济、长短兼备、动静如一的劲力结构。郑怀贤以高尚的武德修养、对武学医疗功能的开拓与发展和对武术训练体系的熔铸与探索,确立了他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武术家之一。在此郑怀贤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纪念这位武学前贤。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