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8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66 views 次
有位练某家拳的来访者,言谈中要我看深圳某人(被网上称为老爷子者)表演的视频,视频中某人让他人按住其手臂,可以不太费力地抬起来。来人问我道理何在?我说这种游戏属于小儿科。他问我可否演示?我说可以试试。于是我让他双手用力按住我的小臂,用他全身之力把我的小臂牢牢地按在我的小腹上。我问他按好否?他说按好了。我信手一抬,他就退了出去。他感到奇怪,要求再试,于是试了多次都是如此。于是我把手放在桌子上,他用双上按住我的小臂,用其体重加全身之力按住。我仍是随意一抬,他就出去了。他颇感惊讶,竟然说他遇到大师......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3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81 views 次
作为太极拳技击最具特色的技术就是听劲、顺遂和控制平衡,太极拳将此三者结合成为听化拿发。若太极拳的技击技术仅于此,则太极拳只能是一种技击游戏,而不能进入实战领域。太极拳若能应付实战技击,就必须在一般技击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其听劲、顺遂和控制平衡的技术特色。 那么什么是一般技击技能呢? 整劲功夫、掌指功夫和梢尖功夫。 关于如何提升整劲的功夫以前讲过多次,这里就不谈了。 关于如何提升掌指功夫是需要专门练习的,似乎以前也曾谈起过。过去孙门中有很系统的练法,如从轻到重两手各持一个铜球转掌或演习太极拳架子,每......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7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26 views 次
无论寿命之长短,必须活得十足。何谓十足,即是一生健康无疾病,尽量发挥本能,满足一切业务。若常在病状或萎靡颓废,则一生中不得谓十足矣。故健康为十足必要之条件,今具体言之有七条: (一) 终年无疾病。 (二) 凡是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全、做得完。 (三) 能担负百二十斤至百六十斤长行。 (四) 每小时行十里至十五里。 (五) 前跳一丈,后蹿八尺。 (六) 夏季烈日中能插秧耘田,冬季冰雪中下水捕鱼。 (七) 连续七天不食(饮水不在内),七夜不睡,照常工作。 兼备此七条,可称为健康。能超此者可称强壮。古来方外中......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2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991 views 次
过去很多老拳师的功夫,与其说是老师传授的,不如说是朋友帮助的。老师传授规矩,真正要想提高,还要靠朋友帮助。比如李雅轩先生,1929年底参加过杭州、上海两次擂台赛,均未小组出线即遭淘汰。那时李雅轩已经从学于杨澄甫先生15年。说明从学15年,虽然已经是杨门中最出色的四大弟子之一,但是其实战技击的水平仍不高。抗战爆发前,乃师已经去世,抗战爆发后,李去四川军校,与郑怀贤、朱国祯、周剑南等结盟,经常一起相互切磋,交流推手。周剑南先生讲,李雅轩经过多次失败,逐渐改变了他的拳架子以及习惯用法,所以他的架子与杨澄......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4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09 views 次
上世纪五十年代支燮堂先生通过孙氏拳练出一种劲,与人搭手时,支燮堂先生手臂不动,对手则感到自己体内如有游针刺入心脏,于是不敢搭手,惊跳而出。周元龙先生对孙剑云老师讲,他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十个人(都不是支燮堂先生的学生、弟子)排成一队,后面人的双手扶着前面人的双肩,最前面一人双手与支燮堂先生双手相搭,傍边的人随便写一个数字,并不告诉其他人,只让支燮堂先生一人看到,于是按照这个数字,支燮堂先生能让队中站列的第几人立即惊跳而出。整个过程,支燮堂先生手臂没有任何动作。问那人为什么惊跳出来,那人说......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82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29 views 次
世人都说拳术讲究以巧破拙,你这里非要来一个以拙废巧,大有故作惊人之语的嫌疑。其实以拙废巧的确是某类人有效提高其技击能力的一条不二法门。 剑云老师说过:“齐公博的两条胳膊象两根木棍,硬得很。在江南时,齐公博与某某(某派太极拳名家)试手,齐公博只管把胳膊往前送,某化不开、挡不住、发不出,欲变不能,稍一勉强,齐公博胳膊一颤,某就扑跌出数丈外。那时门外边没有人是齐公博的对手。不过齐公博这种劲儿不是纯粹太极拳的劲儿。别人很难学得来。” 虽然齐公博先生的劲不是纯粹太极劲,但是由于练出特点,同样能够战胜那些......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85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468 views 次
何谓根节?丹田也。 何谓梢节?手足也。 开始练习拳术时,根梢有别。练至通体玲珑、浑然一气,则梢亦是根,根亦是梢,根梢一体,梢动即根动,根动即梢发。 到此程度,拳术修炼开始步入精微之地。这时研究手法、指法以及脚底下的变化就变得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成为日常研修拳术的主要内容。 以手指论,既有八卦也有五行,五个手指相互匹配各得其用,有人称卍字手,其手法不离八卦、五行、里裹外翻、点穴、闭血、摘筋、拿脉、卸骨之用。若没有练到周身一体、浑然一气,这些手法虽不能说都是枉费功夫,于实战也难有大用。 练习手指,......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51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21 views 次
一、动若蛇奔 有一次我问孙剑云老师对现代散打技术的看法。 孙剑云老师想了想,说了两个字:“太慢”。 我问:“是出手慢?还是出脚慢?还是步子慢?” 剑云老师的回答还是两个字:“都慢”。 我问:“怎样才叫不慢呢?” 剑云老师说:“见过奔蛇吐信吗?” 我说:“电视里见过。” 剑云老师说:“当年孙振岱他们真是动若蛇奔啊。” 我认为,剑云老师所讲的奔蛇吐信,不是单纯的奔跑速度,若论单纯的奔跑速度,当今远胜过去,而且应该用马来比喻,而不是用蛇来比喻。用奔蛇吐信来比喻,指的是由静止开始的启动速度。奔蛇吐信的特点在于其攻击的突......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8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094 views 次
俗云:发力时——起于脚,宰于腰,行于脊,贯于指。 切记这只是练习拳术时需要体会的发力路线,并非实战时的心法。 又云:丹田发力,所谓腹打。 或云:开肩开胯,四窍齐发。 同样这也只是练习拳术在某个阶段时的要则,并非实战时的心法。 无论是“起于脚,宰于腰,行于脊,贯于指”还是“丹田发力”或是“开肩开胯,四窍齐发”都只是拳中“体”的要点,而并非是拳中“用”的要点。 “体”就要使之纯熟到自然的程度,于是虚无才具有气势。 到了这一步,就要考究“用”的要点,“用”的要点与“体”的要点是不同的,所谓体用有别。 比如在实战中攻击对手时......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3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413 views 次
放劲发人,是初学拳术者颇感兴趣的,尤对弹指间将身雄力猛者发放出去,羡慕不已。其实,若掌握方法,这并非难事。 孙剑云老师曾说:“对方来得越猛,气力越大,打他出去的就越重。” 我问:是顺力否? 孙剑云老师说:“顺其来力但不顺其方向,逆着他的来向,把他打回去,把他的来力转回给他,这是螺旋的效果。所以,他的力气越大,来得越猛,他被打出去的就越重。孙振岱说这是横接竖打螺旋力,指钻肘弹浑圆气。” 我问:如何横接竖打、指钻肘弹? 孙剑云老师说:“就是用小臂横接,接触瞬间螺旋转竖,用手指上钻领劲,肘垂住,以肘定向打......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44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068 views 次
胡朴安在《病废闭门记》云:“我在病废以前,每日清晨六时,必练太极拳一遍,已有十七八年之久,什少有间断之日。三月十九日,由潘耕生介绍,认识乐奂之(幻智),奂之河南固始人,任震旦大学国文教授,其太极拳极精,能手不粘身,即将对方打出,我往时看见杨澄甫推手,打得极其干净,然尚见其用劲之迹,杨少侯手法极好,终不如乐奂之之行所无事。嗣后时时与奂之聚晤于尤彭熙医生家,彭熙太极拳程度已好,但稍不及奂之。奂之能用空劲,相隔一丈,对方即立脚不稳,我欲与奂之一试空劲,奂之不许,云:‘君所练架子未准,用空劲推手,颇......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6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823 views 次
牟八爷,穆斯林,失其名,擅烹饪,好技击,从学于孙存周、孙振岱二师,尤精太极拳,与人较艺,单指或搭或点,人即跌出,又号牟一指,曾在马福祥府上任事,解放后因历史问题被迁离上海,后不知所终。其表兄,人称何回子,亦失其名,得牟八爷研究孙氏太极拳十六字心法,因从周仲英学,故将此十六字心法交与周仲英。后转送到剑云老师处,95年我协助剑云老师编写《孙氏太极拳剑》时,剑云老师曾提起这十六字心法,然终未采录。我以为这十六字心法对于研究孙氏太极拳还是颇有益处的。这十六字为: 松软绵柔、缠拿吞化、虚灵冷弹、沉雄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