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38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912 views 次
练拳切忌着急。尤其是业余拳手,既不吃这碗饭,就更无需着急。练内家拳也可以三年成功,但必须是专业,并有高明的老师悉心指导。三年成功,并不是说达到大师的标准,而是可以自修了,不需要天天都得让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了。也就是懂得拳中基本规矩和道理了。业余练拳也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老一辈中程廷华、宋世荣、张玉魁都是业余拳师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水平比大多数的专业拳师的水平都高。程廷华是八卦掌第二代中水平最高的,宋世荣是形意拳第二代中内功修养最深的。张玉魁是八卦掌第三代中除了孙禄堂之外功夫最高的。所以业余练拳也......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54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811 views 次
形意是功夫,目的是开发先天本能。练出来体用一家,举手投足都是用,规矩极简而极严。心意是用法,二三十个把,把把都是打法,对初学者,上手快,目的具体,灵活而适用。 心意具象,形意抽象。形意教人掌握根本性的规矩,心意教人掌握具体的方法。所以,形意练成功,行止坐卧都可以成为拳,一举一动都是用。心意总还脱不得一个有形的方法。但是练心意,即使有一些误差,也较容易得到一定收效。练形意,些许误差,就可能一辈子一事无成。因此,学形意的,练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学习心意,以提高兴趣,有利启发。学心意的,练到一定程......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0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064 views 次
既形成轴与面的规矩。 意轴即定身轴,面即临界面。此乃孙门动静之理。最初当由无极、三体两式中求出。 其实应该是三角三面五线,其中三面我隐去未写。此外还有八个状态。 三角三面五线是形,八个状态是意。当八个状态变成一个状态的时候,就是得着浑圆一气之理了。 三角三面五线八态一气构成孙门三体式的基本道理。当今的人知其意者极少,历史上能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 在《武当》杂志第100期封面上用的是剑云老师的三体式拳照,记得老师看后,对这个拳照颇为不满,叹口气道:“站的太软了。”我问老师,怎么叫太软了?于是老师才详细......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5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55 views 次
崩拳的技术要点:纵身、轴力、撕抖、起落、开合。与劈拳相比,技法特征是撕抖,余者与劈拳同。但要点虽同,难点却不同。崩拳最微妙者是起落、开合。其用意微且真。尤其是起之横的机与势最为微妙证真。崩拳所以有多种练法,变化之根全在起横之意的机势上。所以崩拳能为所有用拳之基础,其窍奥大概亦在与此吧。 崩拳奥义:两拳相交分起落。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86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12,817 views 次
传说中齐公博大师站三体式能站一、两个时辰。对这事我曾问过剑云老师,老师不置可否。只是强调三体式要多站,但不要死站硬撑,感到腿发热了就可以换条腿站。老师还说过,至少要连续练习站三体式100天,才能开拳。于是我开始练三体式,一个月下来最多也只能站到3分钟。后来出差,断断续续地再也没有连续坚持过1个月,更不用说连续坚持100天了。以后又遇见支一峰师兄,支先生讲他父亲说,站三体式能坚持1分钟才能换腿,能坚持10分钟,四肢则沉如灌铅,到了这一步才能练出底座,能站到30分钟以上,才会有松空的意境。我问,能站几分钟......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41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824 views 次
真正的古典兵旅武艺的精粹首重马上的功夫,步战功夫为其次。可以说古典武艺的至高点是马背上的武艺,即马上弓弩、马上长兵、马上短兵,合称为马上三绝。孙老先生的马上功夫绝伦当时,是马上武艺最后的至高点。关于孙老先生的马上的技艺在《国术名人录》中略有记载。据我师讲,孙老先生精通骑射、马上大枪、马上双剑等绝艺。50岁后进了北京,马上的武艺也就很少再练了。骑射有弓弩两种,善射者用铁弓射远,且能连发连中,方可称善。孙老先生当年能五箭连发,前后箭相追如一线横空。家中原有几张铁弓,是孙老先生以前所用。到家里来的......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58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51 views 次
(一) 形意拳中五行拳的传统的锻炼次序是劈崩钻炮横,刚好符合金木水火土的传统排列次序。数年前,李文彬对此锻炼次序提出质疑,认为搞错了,应该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排列。于是,李文彬提出应该是按劈钻崩炮横的次序练拳,以符合金生水生木生火生土的相生关系。从望文生义的表象上看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如果深究一下,就可以发现此说流于肤浅机械,并不能成立。 拳术锻炼是个通过内外相互启发不断求得中和的过程。五行相生也是个由内到外再由外到内的相互启发的过程。练劈拳是个外动过程,劈拳(金)成功,自然生水,这个水是内......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5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85 views 次
发声是起落开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初练者发声有助于体会发力的关窍。通过声音可以判断内外相合的程度,可以判断发力的质量。雷声确是体会、检验内外相合的一种方法。 形意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规矩、道理。但如果对这些规矩、道理没有掌握住,或没有练到身上来,形意拳中将无一手可以用。但是心意拳把把都有针对性,练熟一把,就能打倒一批人。如卷地风,一招熟,百发百中。 雷声有利有弊。故保留有保留的道理,取消有取消的道理。雷声之弊,在于初学者若不得其理,容易本末倒置。声虽大,力却微。雷声有助于发力是有其关窍......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21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66 views 次
童师谈形意拳初步功夫。米儿只学过三体式和孙氏太极拳,近来因疫情原故童师稍闲,米儿请童师谈谈形意拳,记录如下:   童师讲:形意拳简而深,一个三体式我研究了多年,也不敢说现在我做出来的、理解的就是100%的正确。经历的过程是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否定之否定,就象拨竹笋。   现在的人都喜欢谈高境界,谈意气神。但是据我数十年的走访,在国内(台湾、香港没去过,米儿注)自1978年后就没有人有资格谈意气神。我写了些文章谈意气神,但都不是我的体会,我没有资格谈这个,我写点东西是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写些东......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34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855 views 次
孙门的劈拳五要是:纵身、轴力、束展、起落、开合。孙氏形意拳的母拳是劈拳,而不是鹰捉。我们没有单练的鹰捉,但有鹰熊斗志与龙虎二形合为拳中四德。 习练孙门形意拳要参考孙老先生的拳论。鹰捉为形意拳母拳之说是形意拳其他分支的说法,我不懂也不认同。剑云老师生前曾说:“我们不去说人家对不对,但是我至少可以说我看不懂。” 孙门形意拳中没有单独的鹰捉一式。只有鹰形,演练时,必须与熊形一起合练。故鹰熊合演谓之合。 关于劈拳是形意拳母拳一说在孙老先生的著作中确实没有明确的语证。但是在孙存周先生的文章中确实有凡是用......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403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43 views 次
擅长推手者多出自太极门,然擅长散手者则未见有专攻太极拳者,百多年来莫不如此。如近今的李雅轩先生推手的功夫很高妙,散手则平平,参加杭州擂台比赛小组赛即被淘汰。因此推手的技术与散手的技术虽有一定的关联,但必有脱节处。观由陈龙骧等著《李雅轩太极拳法精解》一书中有李雅轩自述他的推手曾让张英振惊叹,并让朱国祯“身无所主地扑向穿衣镜”。若确如是,则李雅轩的推手确实高妙。因为张英振、朱国祯都是首届国考的最优等,都是散手技击大师级的人物。张英振擅长查拳和摔跤,朱国祯擅长形意拳和醉八仙。他们当年散手水平是在李......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84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25 views 次
松顺与中和是练习孙氏太极拳的两个基本关窍。 心、身要松。 形、劲要顺。 恬淡虚无启心之中和。 逆中行顺在乎其式法合乎中和。 顺中用逆在乎其动法合乎中和。 逆中行顺、顺中用逆,其要是内开外合,变动不居,乃求中和之法。 客从彼意,缓急轻重由他不由我,而分毫不差,能神行机圆、感而遂通者,乃用之中和。 心松,要心中无事,有事也要学会忘得了。 身松,要知其法门,不知法门则不能松透。 由松中求不得真松,知规矩则能紧中求松。 浮于表者,将重心均匀分布于全足以为是。 深入里者,将重心落于足跟则自能均于足。 形顺、劲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