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三体式站多长时间——童旭东

2012年02月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86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12,344 views 次

传说中齐公博大师站三体式能站一、两个时辰。对这事我曾问过剑云老师,老师不置可否。只是强调三体式要多站,但不要死站硬撑,感到腿发热了就可以换条腿站。老师还说过,至少要连续练习站三体式100天,才能开拳。于是我开始练三体式,一个月下来最多也只能站到3分钟。后来出差,断断续续地再也没有连续坚持过1个月,更不用说连续坚持100天了。以后又遇见支一峰师兄,支先生讲他父亲说,站三体式能坚持1分钟才能换腿,能坚持10分钟,四肢则沉如灌铅,到了这一步才能练出底座,能站到30分钟以上,才会有松空的意境。我问,能站几分钟才能开拳呢?师兄讲至少要练出底座,否则就不是形意拳的味道。因此,按我现在的能力还根本不配练开手劈拳呢,即使练了,味道也不可能很对。形意拳看着简单对味却难了。

与呼吸相合,则时间就可以延长。我最长站过5分钟,即调形与调息相合才可能延长时间。此外,腿部力量也有个循序渐进的增长过程。

单重三体式至少要能站1——2分钟的水平,才能勉强开拳。否则劈拳是绝对练不出究竟的。没有三体式的功夫,前腿一动,整个身体的重心就要晃动,这一晃就把形意拳的味道全晃悠没了。形意拳的至境是前腿动周身重心不动,这在物理学上似乎是很难解释的,但是孙老先生曾做出来,并用靠墙站着抬起外侧的腿来演示重心是可以不变的。近代只有孙老先生练到这种境界。
一般的是前腿动,对方看不出你重心变动,功夫再深一些的是让别人扶着你的前手,却感觉不到你重心有变化。如果三体式只有2分钟的功夫,顶多也只能达到自己没觉着自己的重心晃动。
练散打的不站三体式,但也练出来打人的功夫,但是与形意拳打人的味道不一样。什么功夫出什么味道。

站三体式是教人明白什么是直!以及如何做到直!同时又为劈拳打好基础。否则,就打不出劈拳的味道。劈拳的味道出不来,形意拳就等于不会练。至于静也好,净也好都是以后的事了。从广义上讲静以及净是拳术提高的法门。但从狭义上讲静以及净只是调剂人的心理状态的法门,它们与拳术中的技艺没有直接关系。

站三体式要站出虚灵的意思。沉重、整实、深透都是人家的感觉,自己惟有一虚灵、松静,无一处格外的着意。平时练拳要养成在虚灵中感受的习惯,只需将身体调至中,即临界面。找意意妄,找劲劲僵,都是妄谬。肌肉不是不练,不练肌肉,一身脂肪,无异于慢性自杀。练习肌肉的关窍,是让肌肉随着易骨而生成。练拳的肌肉形态应该犹如游鱼一般分布周身,而不是象石块一样隆起。健美艺术家的肌肉是练肉而成的肌肉,其形态以块壮为主。拳术家的肌肉是练骨而成的肌肉。故作用性能不同。
拳术家随着造诣不同,肌肉形态也不一样。游鱼状是较高造诣的一种类型。

打坐时大腿外侧肌肉也是处于拉伸状态,但同样可以坚持较长时间。肌肉不用丝毫力,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不准确的,因为只要站着,总有一部分肌肉是要用力的,同样只要手臂抬着,也总有一部分肌肉在用力。按照科学的语言似乎应该是身体受力的各处肌肉处于较为均匀的受力状态。
临界面就是骨系传力的状态之一。两者并不矛盾。这是完全可以验证的。
我确实没有什么功夫,在拳理的认识上难免有不到之处,有时自相矛盾而不自知是可能的。但是真知总是可以验证的,实践与理性的交流总可以让我们靠近真知。

根据我的实验,临界面是骨系最佳传力状态,即加外力后又突然消除外力,在消除之瞬身体全然不动。在外力取消前后之瞬无任何晃动。站三体式单重就不如双重省力,三体式又不如无极式自然得力。站着又不如躺着自然得力。所以肌肉不用力的感受,不能作为自然得力的标准。比如对于一般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来说,大腿内侧就比外侧较少用力,所以,当使大腿内外的肌肉受力较为均匀时,反而使人感到自己在用力。所以使身体相关肌群发生关联均匀受力,常常会感到很不习惯。
我自己站的时间少,只是因为我没有下功夫去练,每次我站三体式并不是一定站到我受不了为止。而是站出点意思来就停了。其实如果要站的时间长一些,也是可以做到的。
时间如果要站的长一些,意义就多了一层,丹修的意思就出来了。但是丹修是需要条件的,其中心静和肾水饱满是必要条件。如果这两条不具备,长时间的站,则意义不大。
所以作为一般的业余爱好者,站个2分钟,也就可以了。如果要想出功夫,当然要站得长一些,我跟剑云老师学拳的头5年,每次都站得时间长一些。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放了肉,练拳也就是体会个意思,就没有再下功夫。因此,也就谈不上练,至多算是玩玩。

剑云老师教我三体式时,没有一松一紧这种说法,而是起落开合。

无极式中没有起落开合。由太极式不停一气到三体式是个起落开合的过程。三体式站定后,起落开合周流不息。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