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张西可先生文章 > 正文

传统武术提高实战水平妙招:需要实践,空谈不行—张西可

2015年05月11日 张西可先生文章 ⁄ 共 3049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 阅读 9,934 views 次

传统武术提高实战水平妙招:需要实践,空谈不行—张西可
  全运会之后,有机会按拳击规则与全运会上获前几名的几位中量级拳击运动员作了一次实战交流,就距离、反应而言,我们差不多。若自由搏击,我的胜算应该大一些。因为,拳击不许打腰围以下,更不许打背部,而这恰恰是我的强项。
  输赢实无所谓,最关键的是,从这些专业队员身上,我既可以学到他们最前沿的技术,也可以验证自己的传统武术功夫哪些好用,哪些用不上。
  武术应该是门实践课,空谈不行。


  记得有一次听一位拳击教练讲课,他曾在俄罗斯进修过拳击,偶然提到俄罗斯拳击一种“捅人”的独特发力方法,虽只是顺口一说,我却大喜过望,原来他讲的这种发力方法,也正是先师张烈常讲的“用身体质量和速度去打人”的发力模式。
  大约一个月前,广州一家泰拳馆馆长小黎出差来济南,我们也作了实战交流。刚一交手,他就说我的拳太重,左右手每一拳都是重拳,而且全是移动中发力。他坦言,在泰拳打法中,基本都是定步发力,少有移动发力,移动中随手出重拳就更难。
  那一瞬间,我才忽然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这种移动中,随手出的拳,力量有多重!前几日,一武林朋友与我交流,他的体重有170斤左右,我让他拿个手靶,不转腰胯不动步子,我一拳打得他退了两三步。这就是张烈老师教的形意拳的发力,很松、很轻、又极重。
  这种力量是如何练出来的?很简单,三体式和劈崩二式,一个是静态整力,一个是动态发力。练好了这三个基础性的东西,大家都可以发出这种力来。

  恕我孤陋寡闻,练形意这么多年,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发出张老师教的这种“撞”劲来,据说孙氏拳里,也把这种劲叫“楔入劲”。
  但这种劲在实战中也有其弊端,老谱上讲:撞劲太直。所以才有“横走竖撞”一说。我的理解是,无论多好的劲,都需要有相应的身形步法来配合。如果步法精妙,这种劲真是太好用了。
  再说说“重拳”。以上说的这个劲,算不算重拳?当然算。但有一个条件,看你能不能打上人,我的师兄--解放军队拳击主教练孙洪棋曾反复讲:何谓“重拳”?在合适的时机、距离能打上对手,才是重拳。人都打不上,拳再重有什么用?
  孙教练是张立德老师的高足,在拳击上造诣很深,培养出了不少世界及全国拳击冠军。其弟子尼加.提玉山此次全运会是91公斤亚军。

  大家也可以看看全运会上,邹市明和黎家赵的决赛,黎是今年9月世锦赛拳击48公斤级第三名,此次却大比分输给邹市明,原因主要是他打不着邹,邹松空得太好了,根本不给他合适的距离和时机。
  相反,你越急于一拳打到对方,你的意图和漏洞暴露得越明显,你不但打不着对手,反而自己挨打。邹在当晚中央台采访他的“风云会”上笑称,他这是“太极打法”,或曰“智慧型”打法。
  事实上,许多拳击散打队都在研究吸收内家拳的这种“松、空、意、虚无一气”的思想理论。但要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实战中去,还得靠真打实杀才能摸出来,光靠站站桩、推推手是不行的。

  就我接触的民间习武者而言,基本还止于说手打人阶段,或言之“双方接触上打人阶段”,一拉开距离就不适应了。身形步法变化单一,动作僵硬,而以邹市明为代表的拳击运动员的强项就是游斗,远远地用步子调你,像玩游戏一般轻松地“逗”你,用的是“意”,破坏的也是“意”,所谓以“意”控人。
  你如以静制动,他就靠近以真拳假拳骚扰。你一动,他游斗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所以,包括姚宗勋、李小龙等许多先辈都反复强调:实战最难打的就是距离。如何练距离,就要找高手多打实战,多摸,没别的好办法。

  就像游泳,你在岸上比划得再好,什么“意在彼先、中正圆融、虚无一气、起钻落翻、滚钻争裹、横走竖撞、逢穿必打”等高论,都还只是高论,离实践差着一大截呢,不猛呛几次水,这些高论化不成自己的东西。
  打的少,一般起动就慢,我跟许多民间高手过招,一侧身,或一带,一拳打到身上,他都反应不过来。所谓“久练不如惯打”是也。而这些人往往口出怪论:说不怕打,让你打,给你打,然后后发制人。
  我不知这样的人是否是“金刚人”,反正我不敢这么干。就我所知,即使一般的拳击队员,如不戴拳套,打上人也往往受不了,尤其是脆弱部位。
  在调动对手时,我也经常上步让对方打,给对方打。但这里有个角度问题。我上的角度你能突然感觉到,咦,你怎么上来了,但打不到,或者在这个位置,我打你更有利,我从不敢轻易莽撞地让人随便打。
  还有一种情况,就像刺拳一样,即使上步,也可能是个调动对方的假动作,但假可以瞬间变真。这也是专业队的核心技术之一。
  前几年,我接触过大成、通臂、螳螂等许多自己没练过的拳种,见了谁的手法都觉得高,人家在自己身上一试,就觉得灵验无比。回头来看,这些说手的东西,实际上很多是哄人的,我不给你那个“点”,你那些东西全是“摆设”。

  我们常讲“体用”一致。体就是练,用就是打,体用不可偏废。光会练,一辈子没打过,即使你的架子再像你老师,你对拳的理解,肯定要打折扣的,因为你没他那份打斗的阅历和经验。
  拳学是从打斗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打斗是它缘起的土壤。没有土壤,何以生存?比如李小龙,他的传人即使原封不动地刻录他的拳架形式,不差分毫,没有他那份打斗经验,也难以理解他拳学思想的精髓。
  所以,不要总迷信谁是谁的亲传弟子,谁最像他老师,而要在练打合一中去接近、理解孙禄堂、李小龙这些前辈的思想。
  真正的大师是你自己,谁都不会生下来就是武术家,武术家也不是教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只有切实的实践,才能成就你。
  实践出真知,一句最简单的话,也是最真实的话。


  一直有人说,你练了那么多年传统武术,怎么一屁股扎到拳击散打这些现代搏击圈里了?非也。通过这几年与现代搏击的交流学习,我反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孙洪棋师兄一直说:拳击只是武术的一部分。
  说点具体的。我是1996年开始跟安叔宝恩师练的程派高式八卦,一直学到1999年,内容包括先天八大掌,后天64掌,此外,老师又教了4大掌,包括大蟒翻身、白猿献桃、迷魂掌等。
  其中最关键的是迷魂掌,我在别家练的程派高式八卦里,从未见过这一掌。说是迷魂掌,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各个方向的拗顺步穿掌。如此动作简单的一掌,何以被先辈们称为“迷魂掌”?
  练了十几年我才明白,这一掌确为八卦的核心,不仅因为穿掌是八卦的精要,而且这一掌还是练习八卦掌最关键劲力--游龙劲的最佳方式。八卦的身法讲拧、转、走、翻,在这看似简单的一掌里,这些最关键的东西,都可以“走”出来。
  另外,八卦转圈,分推磨、转磨、追磨三个层次,这一掌也是练追磨的最佳手段。焉何不能称之为“迷魂掌”?
  日本学者松田隆智在《中国武术史略》里,曾把八卦掌称之为中国武术最高级的技术手段。八卦何以“高”?游龙一般的身形步法,迷魂一般的拧转,让对手无从琢磨;又处处在移动中,随时发力。这样的拳术还不高吗?

  然而,对于它的高妙,我也是在与拳击散打泰拳等现代搏击交流时,逐步体味到的。开始,在拳击队里,看着那些冠军们的步子那么流畅,跳来滑去,非常羡慕,也下狠心地学了一阵,倒头来发现这些东西其实武术里都有,八卦的步子甚至比它要丰富得多。
  在拧转钻翻螺旋等方面,武术的优势尽显,非常精妙。用到技击上,也是得心应手,妙不可言。
  但有个前提:这些东西,仍然要在真打实斗中摸出来,老师教,是教不出来的。孙存周师爷常说:教出来的都是死手,自己摸出来的,才是活手。
  我大部分打法、用法、身法、步法,都是自己在多次实战中,悟出来的,我认为,自己悟出的东西才更可贵。
  人要立得住,必须有自己的东西。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1 条, 博主:0 条

  1. 友人 2015年06月28日 下午 12:12  @回复  Δ-49楼 回复

    赞!西可是实战出高手的力行者!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