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传承经典,恪守本真》—孙禄堂先生在武学成就给我们的启示

2015年02月1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417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9,573 views 次

霍式八极拳名家李树栋在“孙氏太极拳高峰论坛”发表精彩演讲01

  2013年6月18日,“中国顺平孙氏太极拳高峰论坛” 暨蒲阳拳社复社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河北省顺平县(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大师的故乡)举行。
   
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办公室、北京八极太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八极拳总会秘书长、吉林省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霍式八极拳名家李树栋应邀参加“中国•顺平孙氏太极拳高峰论坛”,并做了“传承经典•恪守本真——孙禄堂先生武学成就的启示”的精彩演讲。现将李树栋先生发言内容引述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武林同道,大家好!
  
承蒙孙婉蓉老师及顺平县领导的邀请,有幸参加今天的孙氏太极拳高峰论坛,有幸和大家结识,共同探讨武术的发展大计,很荣幸。孙禄堂先生之所以在武学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了经典的武术技艺,同时勤于练习、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为我们留下来宝贵的武学财富。先生的文学造诣、书法造诣、武术造诣都堪称一代宗师。
  
我今天要谈的是:《传承经典,恪守本真》——孙禄堂先生在武学成就给我们的启示。
  
经典就是武术在最辉煌的时候产生的体系。本真就是事物质朴的本来面貌,符合事物规律、原理和原则的真实情况,本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只有传统的、原汁原味的、长时间传承的才可以称为经典。只有经典的技艺才蕴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努力从去认识,去寻找武术的本真,从武术整体去探求本真。
   
下面就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交流,希望抛出来的不是砖,引出来的一定是玉。
   
  
一、追根溯源
  
——本源中才有本真
  
(一)武术与文化相伴而生
  
人类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会一步一步去追求新的东西,这样最早有三样东西产生了,它们同时产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直至今天,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构架。
  
一是因争斗而产生武技,进而成为武艺,成为武学。
  
二是因记录而产生文字,进而成为书法,成为艺术。
  
三是因思考而产生哲学,进而引发科学,产生技术。
  
(二)文化决定技术内涵
  
文化对武术提供了正确的认识论、方法论,武术对文化提供了验证和承载,这个过程是严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所产生的技术会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在练习方法、技术细节等方面,所以西方搏击和中国武术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是本质的区别。
  
技术和文化的作用是相互的,深刻的文化是无形无相的,技术是文化的有形表达,无形的文化需要有形的技术去承载。文化是技术的源头,是技术发展、完善、深入的条件;技术是文化的表像,文化的载体。
  
有了武术,有了书法,那些深奥难懂的哲理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了。
  
(三)哲学是科学技术的前提
  
有的人说中国文化笼统,因为中国文化是以哲学的形式表达的。哲学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感知,是感性认识的概括性描述,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可以说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技术,没有哲学人类依然处在原始时期,无法进步。
  
(四)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人们的骨子里
  
记得09年末我在国家政协书画笔会上提出: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人们骨子里的东西。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印到纸上的,用语言表达的,都是文化的基础,文化的表象。你知道了,你记住了,甚至你倒背如流的,你可以查资料进行详细解释了,它还不算是你的东西。只有它进入到你的骨子里、血液中,你能够自觉不自觉的应用了,它才真正属于你。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文化,深刻的文化是镶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融汇在灵魂深处的。
  
深刻的文化怎么才能进入到人的骨子里和血液中?我觉得有两条:一是环境的耳濡目染,二是文化载体的强化作用。文化载体有多种,其中武术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通过对武术的练习、体验,我们会切实感受到深刻文化的影响,从而使这些文化哲理深深镶刻在你的骨子里,流淌在你的血液中。
  
(五)武术承载深刻的文化内涵
  
武术承载文化,但只有深刻的武术技术才能承载深刻的文化内涵,肤浅的技术只能承载一般的文化知识。
  
深刻的哲理往往具有简单的表现形式,而复杂的表现形式则会掩盖本质的不足。这是大道至简的道理。越简单就越深刻,也就越难练。武术往往是从简单的动作里面去追求本质。
  
拳术中一个简单动作的长期反复演练,就会体验到,就会悟到拳术的细节,精微的、巧妙的技术,这就是拳术的精髓。就是大道至简的道理。
  
很多人就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人为的复杂起来,神秘起来,玄虚起来,使人们难辨真假。
  
(六)武术理论两个倾向性问题:
  
一是空洞理论倾向(图书馆做学问),二是玄学理论倾向。
   
武术理论源自中国传统哲学,但拳理必须与技术严格契合才有意义,这种契合不能是牵强附会的,不能生搬硬套的,不能是自己想当然的,不能是模棱两可的,不能是虚无缥缈的。
   
  
二、取法乎上
  
——经典中才有上法
  
(一)上法决定本质
  
没有上法难传承,没有内涵难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在论书法时说过:“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意思是任何学识、技艺都应当从最高层次取法。
  
我们学习武术,传承武术,当然也要取上法。问题是怎么取上法?具体说就是:选择拳种,选择师门,选择老师。这个事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却也不容易。
  
(二)辉煌产生经典
  
有辉煌才有经典,有经典才有上法。
  
一种技艺只有在最辉煌的时候才会出现经典的技艺,才会产生绝技,而且这种辉煌并不会重复出现,这个时候所形成的法则就是上法。
  
实现这个辉煌的条件最少有三个,一是需要足够的技术和理论积累,二是需要适合的社会环境,三是需要优秀的人物出现。三条都具备很难。书法的辉煌高峰在东晋,武术的辉煌高峰是明末清初,大发展是民国期间。所以书法界有一句话:书未宗晋,终为野道。李世民所说的取法乎上就是取晋人之法。武术不学明清也有野道之嫌。
  
武术方面,明末清初产生了完善的拳种技术,特别是产生了哲理拳,这是武术的辉煌时期,我们就是要取明末清初的武术之法。有人会问:再早或再晚行不行?我认为:再早则古朴有余,完善(体系)不足。再晚或流于浮华,缺乏厚重;或流于浅薄,缺乏深刻;或体系不足,缺乏完整;或神乎其技,流于玄虚。所以回归传统也不是越早越好,取到上法才是最好。
  
实事求是的说,不是在什么拳种上都能取到上法。
  
我们要继承的是那个时期原汁原味的东西,不是后人改造过的,更不是现代人误传和新编的。
  
选择拳种是取上法的第一步。
  
(三)积累形成体系
  
有积累才有体系,有合理才有完善。
  
武术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形成了体系,但完善的体系首先就是要合理,要适度,要恰到好处。增之一分则有余,少之一分则不足,这才是最完善的体系。
  
系统掌握武术体系,当然不是套路会得多,不该多的就要控制,所以现在提出要优化套路。套路再多,也还是套路,只是体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
  
完善的拳种技术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基本功、基本动作(单操手)、应用组合、套路(单练、对练)、实用功法(辅助功法)、内功、器械。
选择合理完善的体系是取上法的第二步。
  
(四)名师出自名门
  
有名人才有名门,有名门才有名师,有名师才有高徒。
  
武术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拳种,没有门派,但是却有武艺高强的人,我们还是按传统习惯叫名人,当技术体系完善以后,名人练的武艺就称为拳种,传承广泛的就成为门派,历代名人辈出就称名门。
  
选择师门是取上法的第三步。
  
学武术必须有传承,没有人可以自学成才。苦练十年不如名师一点,师徒传承是必须的途径。只有从师而无成者,没有不从师而成功者。再好的老师也不会把所有的徒弟都教成高徒,孔子弟子三千,贤人才七十二个。但庸师不管教多少个徒弟都是庸徒。
  
从名师,得正传,事半功倍;随常师,得旁传,事倍功半;遇庸师,得妄传,徒劳无功;遇假师,得异传,害人害己。
  
选择老师是取上法的第四步。
   
做好自己是得上法的最后一条,也是关键所在。下面讲这个问题。
   
  
三、择善固执
  
——得到上法才可以固执
  
(一)崇拜得到传承
  
有崇拜才有执着,有执着才有传承。
  
对好的技艺顶礼膜拜,矢志不渝,终身不改,怎么做都不过分。你钟情于他,他就惠顾于你,你差一分,就会失去十分。
  
得到名师收录门下,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自己要用心去练,坚持去练,习惯那份枯燥,那份单调,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练下去,才能找到那份本真,守住那份本真,得到经典的技艺。
  
顺便说一句:不要把文学故事当做史实。特别是现代武侠小说、动作电影,这些都是市场化、经济化的产物,我们看到的都是现代人编出来的。
  
(二)品德蕴含情义
 
 
有品德才有情义,有情义才有传授。
  
自古道: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厚德才能载物。
  
我们武术界讲的是武德,是忠义二字,所以对关夫子的义气千秋崇拜有加。过去讲未曾习武先习德,门规里对品德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实际上学习任何技艺首先得有品德。
  
(三)修养决定拳风
  
有修养才有人品,有人品才有正气。
  
没有大气的胸怀,就练不出大气的拳术。
  
人正则拳正,拳正则心正,心正则行正,行正则事正,事正则功成。
  
(四)积累获得升华
  
有方法才有积累,有积累才有提升。
  
练习武术要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练习。只有做到数量的足够积累,才能实现功夫的不断提升,就是哲学讲的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
  
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讲: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孔夫子年至七旬才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
  
武术也是一样,是与生命维系在一起的,是伴随生命一起成熟的。不达到一定年龄,你就到不了那个境界。年纪轻轻就通会了,就从心所欲了,这是不可能的。人要有自信,但不要自视过高,太自爱,太自以为是,你担不起呀。我们应该向前人学习,向圣人学习,但是我们达不到圣人的境界,更不可能超过圣人的境界。
  
天底下没有速成的功夫,一切速成都是肤浅的武技。
  
我们要传承的是深刻的武术,是深刻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武术更好地位文化繁荣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说道这里该结束了,让我们恪守本真,传承经典,共同为武术的发展做点事情。今天我说对的地方大家共同努力去做,说错的事情大家批评指正,有兴趣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谢谢大家。
李树栋
2013年06月18日————全球功夫网讯 (记者:陈延军)

霍式八极拳名家李树栋在“孙氏太极拳高峰论坛”发表精彩演讲02

霍式八极拳名家李树栋在“孙氏太极拳高峰论坛”发表精彩演讲03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