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坚守道缘的孙婉容——郑炜

2012年08月16日 全部文章,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468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839 views 次

2012年6月18日,顺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氏太极文化交流会在顺平县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隆重召开。我和常学刚老师受邀参加了这次盛会。

会上,孙氏太极拳第三代传承人孙婉容先生同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市县各级领导,共同为焕然一新的蒲阳拳社揭牌。

会后,我专程前往北京体育大学采访了孙婉容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孙老师您好,河北省顺平县是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的故乡,1888年,他在顺平县城文庙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文武兼修学校——蒲阳拳社,培育了一大批德艺兼备的武林高手。孙氏武学“中和”的核心思想, 在这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请您谈谈蒲阳拳社的发展历史。

孙婉容(以下简称孙):好的。首先欢迎郑主编的到来。我的祖父孙禄堂在1885年遵从师命云游天下,遍访各方名师,广学博览,历时三年余,武艺再进。1 年, 才返回保定。先祖父本想在保定开办一所文武兼修的学校,但因孙禄堂公的名声鹊起,上门挑衅之事,时有发生,虽能应对自如,惊震来者,但对当地拳师、武风又相知甚少,为保持和谐安定,遂返回老家完县,于1888年冬在家乡设教,创建了一个民间蒲阳拳社。由先祖父孙禄堂公亲自执教。该社只利用农闲时教社员习武学文,以文武兼修为教学宗旨,教学内容设形意、八卦、太极拳三拳械及拳理。从修武中,开发人体本能,开启智慧,增益修养。拳社教学遵循因材、因时、因地施教。以修身养性,强体防身,提高文化为目的。明示习者要追求身体和人格双向的完善,即“完善人民之身心,图以黎庶之振作”学费不定标准,依自己的经济力量自愿交纳。有送金银财宝的乡绅,有送一车瓜菜的普通农民,不送的也有。教学则一视同仁。习武之风盛起。人文拳社,传诵一时。使当地的社会风气蔚然改观,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培养出裘德元等一批弟子。其中识字不多的农民齐公博先生,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嗜武如痴,三年只习练一个三体式,基础打的鋻実。终于成为武林高手,教授级教习,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是家乡人们的榜样。极大地撞击着普通农民们的心。再加武林大宗师孙禄堂的影响,逐渐形成家乡浓郁的习武风尚,深厚的群众基础。此时孙禄堂公的武功已超群,独步当时。但深知武学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融合的重要。自己也必须每日研究《易经》、黄老、奇门 遁甲 等国学,探究学理, 玩味 神化不测的功用。

   1889年,拳社改为 常年招生。扩大了生源。

   1907年,徐世昌去东北前夕,聘请祖父一同前往。于是蒲阳拳社 就由祖父的弟子任彦之、张玉山、李老丹、崔老玉、齐公博等执教。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后,蒲阳拳社恢复教学,主要由任彦芝、齐公博二人任教。直到大跃进时期,拳社被迫停止了教学活动。

   1983年,先姑母孙剑云成立蒲阳同学会。

   1983年,先姑母孙剑云成立北京孙氏太极拳研究会。随后全国各地孙氏武学组织相继成立,直到1988年,全国各地的孙氏拳组织,大都更名为研究会。为弘扬发展孙氏武学,先姊孙叔容在开封成立孙禄堂武学研究会。2004年在北京又成立了“孙禄堂武学文化研究中心”后更名为“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这都可以看作是蒲阳拳社的演变和发展。因为不论组织名称,弘扬发展孙氏武学的工作,从未断。

  2012年6月18日,为响应党中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营造以武学文化助推和谐的浓厚氛围,把孙氏太极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顺平县举办了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氏太极文化交流会,恢复蒲阳拳社,由我出任社长。在此,我对顺平县委和政府对孙氏太极拳的扶持,深表感谢,对各级媒体的支持、帮助一并致谢,我们孙门弟子一定不负众望,团结起来,大力宏扬独具特色的孙氏武学精神!再创辉煌,恩泽全国人民,造福世界,造福人类。

记:孙禄堂先生一生在武学领域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他公开出版发行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等武学系列著作,开国内出版武学著作之先河,打破了传统武术的保守陋习,公开拳照与拳理以及自身的心得体悟。这些修为真正彰显出一代武术宗师的博大胸怀。

孙:先祖父孙禄堂品德高尚,天赋资质,思路超前,好善乐施,淡泊名利,从武五、六十年,武功冠绝,击技独步当时。有天下第一手之称誉。他在武学领域做出的开拓性成就,至今仍为世人称颂。他构建了完备内劲的技术体系,即孙氏三拳合一的技术体系,揭示出关于内劲的本质以及内劲是武学修为的核心,并指出修为内劲的原则是极还虚致中和之道,构建了拳与道合的武学理论思想,提出并实践着国术统一的伟大思想。直至1933年先祖父逝世时,他的超前思想也只有少数文人认知。随着时间的前进,才渐为武者认知这一伟大思想的科学性、正确性。

   为了继承和弘扬先祖父的武学著作,保护、保存好这一珍贵的武学文化遗产。我自费印制了1000套《孙禄堂武学全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等武学系列著作尽收其中。我已代表孙家人允诺,凡正式成立的孙氏拳会,每会赠送一套,以供各孙氏会修习、收藏之用。这套全集,不是影印本,是老金属版、胶片印制,外包装也是印刷厂聘请六七十岁左右的老师傅手工制作的,印制一本,平均工本费就接近二百元,现已陆续出版。自今年4月已开始分赠,外人、家人都说我干傻事,为了宏扬孙氏武学精神,我愿意做这件傻事。我是这样想的,为保证后人使用,我要将这套经典著作分赠到国家图书馆、室收藏。将来我们要在全国各地成立蒲阳拳社分社,每个分社送一套《孙禄堂武学全集》。还有送给与孙氏太极拳有缘的人。

记:说起缘份,孙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中华武术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但是与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等拳种相比,在普及方面不是很广,这是不是与过于强调道缘有关呢?

<>孙:。孙家一向重德。无德不立。我终生以家训侓己,我也是恪守拳缘的。祖父为人正派、尊师敬老,包容宁静,不近仕途,淡泊名利。他的武学人品,侠风义胆,武林中人无不称道。家父孙存周先生更是恪守父训:孙氏拳只传有拳缘者,决不滥传。要学孙氏内拳家,需要有两个孙门弟子引荐,学拳三年后,再进行考试,考试过关,也就是看有没有道缘,有道缘者方可拜师,正式成为孙门弟子。孙氏拳的严格的传播原则,从外表现象上看,好象是普及不够广泛,但真正明白孙氏拳的很多的拳家都称孙氏拳是要有拳缘的是指有缘于此拳的、能悟透此拳还要有德的人方能真正得之。        

                    

   举一例,孙禄堂公曾择某人为徒,认为基本条件不错,但该人因公外出,只得伺归来后再详谈。熟料惨遭横祸离去。难道不是无拳缘吗。再一例是1931年,先祖父在镇江拟招徒,按规定条件只择选了三人,每人只修一拳,以便传承。人员定后,只待开学上课,熟料918事变又起,武馆停办,授徒事又成泡影。又是一次不能结拳缘。我不迷信,但我信缘。或曰机遇。我也同意。为弘扬、发展孙氏武学,必须向先进学习,把孙氏拳推向大众,拓宽生源。现已采取一切可行方式,正在行动。幼承家学望得到有关单位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更希得到各级媒体的具体帮助。先敬礼谢谢。

记:在孙氏太极拳的传承过程中,已历三代,第四代子孙中有没有传承者?

孙:有。嫡传第四代及传承第四代不少人,都有不同的建树。先姐孙叔容创建了两个孙氏拳会,技术较全面,培养出数十名弟子,突出的门生多人,已担起传承之重任。孙婉容的门生及家人,大都已绽露新颜,各具特点,动作均较规范,被习孙拳人认可,在传承任务与表演中,已初有成效。与时俱进,必有新树。我弟孙宝亨幼承庭训,习练孙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及剑术等。当时武术名家吴子珍、刘文友等常到家造访,令他获益良多。他在高中和大学时,常在学校及运动会上表演太极拳,每每获得极高评价。80年代初,随姑母孙剑云受邀参加上海太极拳名家表演及交流大会,与郝家骏、王喜奎等师叔交流请艺。北京孙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姑母孙剑云任会长,他任秘书长。目前,他广泛教授后辈,依先人宗旨,无偿授艺,只要喜欢皆给予指导,因人施教,现初有成者有其子女及门生十余人,假以时日,必有大成。师侄辈中多人,也已担起重任。成效显着。这些人技艺与时同长,必成大器。

记:孙氏太极拳与其门派的太极拳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孙: 孙氏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适度、曲伸、轻灵为特点,虚实分明,内外兼修的运动,具有防身、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孙氏太极拳把形与意相结合,“一气流行”,即指的是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一神一缩,一开一合,皆在一吸一呼之间。可以使习练者善养浩然之气,将气训至中和,气固而神自完,祛病延年,健康益寿。
    孙氏太极拳的特点主要是:三拳合一,将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拳融合为一体,以一贯之,纯以神行;转身多以开合相承接,这个动作只在孙式太极拳中频繁使用。全套拳中开合式出现最多,足见其价值之重;再是步法,进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敏捷、行步灵活易変,太极一气,中正园融,是宇宙之本象,太极拳就是练一气之拳。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孙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性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走架时通过活步,重心只可转换。不可上下起伏、不可左右晃动。

记:您作为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代嫡系传人,今年已有85岁高龄了,但您的心态却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仍从事编写整理武学文稿、修拳、教学工作。您最近编著出版的《中国太极拳传世经典——孙氏太极拳剑》一书,并亲为套路图示示范,令人敬佩。您将来在授徒方面有什么打算吗?

孙(笑):年轻不在年龄,高、低无妨。我只念着这是我该做的事。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正式授拳的。我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海淀区等地举办了多期孙氏太极拳学习班、辅导员培训班,并为日、美、德等国来访的太极拳代表团或个人授课,还曾在外出工作间隙为四川、河南、广西等地练习者进行辅导。学员多人在各级比赛中获优异成绩,最高者获全国第一名。   从1990年到现在,我先后被聘任为北京市及各地孙氏拳及孙氏武学研究会、协会、分会、研究中心等10余单位的理事、副理事长、名誉会长、顾问、总顾问等职。

  2007年,被聘为中华武术第二大讲堂导师,并以大讲堂导师的名义被韩国武校聘去交流、任教。2009年被聘为海淀区武协会员单位辅导班教师。继续着培养学生和武术爱好者的教学工作。

  说实话,我从事孙氏太极拳教学工作从不收徒,家传武学,上有先姑母孙剑云、先姊叔容领军扛鼎,晚生深幸。但我又从未间断传技于后人和从学者。直到2005年中,先姑先姊不幸相继去世,此后我才收徒传技,不期然而然矣。自曰:余虽愚钝,浅见薄识,无求无索,然为传承武学故,不才必力赴从之。

  自2005年后,收徒以来,在门生的努力下,已初见成效,有两、三个单位开展很快。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一单位,经常习练的就有二百多人,参加学习的近千人。另有一门生由三天两头生病到参赛获1、2名优胜奖。被当地邀请作小区太极拳教练,舞蹈队的成员 。成为当地习武收效的现身说法。终日精神饱满 ,为人称赞。家人高兴难表,全力给予支持,已引起全家多人习武的热潮。门生中有多人对拳术技理能基本掌握,对门生所做出的成绩,我很高兴。今后我将认真总结经验,乘胜前进,生命不息,工作不已。

                                  

                                                (《武魂》杂志2012年第七期“封面故事”)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