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内家拳之规矩

2015年04月24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043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13,400 views 次

内家拳之规矩

“九要”之顶与缩

顶与缩是九要中相互对应的两要,顶既是手顶(膝顶);头顶;舌尖顶。缩:指的是缩肩;缩胯;顶与缩在九要中十分重要,三体式的筋骨能否撑开,就看你顶与缩是否做得正确到位。
形意拳主张抻筋拔骨,从而达到筋骨强健,架子结实稳固,属于易骨易筋的一部分练法。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都存在着对应的部分。顶与缩更是如此,如果单纯的顶,那就会破坏整体的浑圆结构,缩也是一样。所以这两组力必须对称。
我们在站定三体式时,前手与膝盖前顶的同时,肩胯必须在腰的带动下同时后缩(后手掌指翘起下塌,拇指根贴在肚脐上)。同时顶头(虚灵顶劲,意顶,正直即可),坐胯(胯松开,重心落于后足跟)。这时我们可以体会全身的筋骨呈十字型抻拉开来,但是必须保持松肩坠肘(臂不可伸直),抻拉的是肩根,胯根,颈椎。
舌尖顶在道家叫搭桥,也就是接通任督,如此方可水火既济。用舌尖轻舔上颚,此法要时刻坚持,除吃饭喝水说话外。日久于健康大有益处。
开始练习不可用大力,务必使身形中正,慢慢拉开,力道均匀,仿佛在抻拉一条很细的弹簧。此刻心一定要放松,肌肉松弛,这便是形松而意紧,日久,间架结构固定成型,推拉不动,击打不散,形意特点即出。

九要之“扣”
九要是形意拳练习时要遵循的重要规矩,禄堂公用九个字概括出了形意拳在练习中的规矩法则,为后人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实为一件幸事。
略谈一下九要之一的“扣”,扣指的是胸扣;手扣;足扣。所谓扣,指的是形和意,而不是力。简单说就是指心空;手心空;脚心空(意)。
形象的说扣就是把碗底朝天放在桌面上,这一形式就是扣。所以胸扣指的是含胸拔背,要则是脊柱在保持生理性弯曲的基础之上尽量保持中正,肩部松开,微微里合。背不可驼。
手扣是指掌心稍内含,如此则力达于指尖;足扣指的是脚心内含,不可五指抓地。
可见扣就是一种形象,所谓意自形生,形随意转。用意不用力是也。
抻筋拔骨之抻肩
形意拳外在最重筋骨的变化,内在讲精气神的凝聚,外在讲抻筋拔骨。肩部的灵活,在拳中十分重要,老一辈讲:“要把肩练没,胳膊仿佛长在腰上”。肩部不能抻拉开,劲力不会顺达,气血会滞,出拳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从健身到技击都不会有起色。
家师曾与一位形意同门试手,对方左直拳向面部击来,他只是略向左移,顺着对方拳风,右肩一送,一招右马形,就把对方击出几米开外,仰身躺地。对方心悦诚服地说:“你的肩真活”。可见活肩在实战中的重要性了。
怎样才能把肩练活?首先要把肩部抻拉开。如何抻拉?在站三体桩时,肩部在松沉的基础上,手要极力向前伸,臂不可伸直,需坠肘。这时肩部上方会出现一个圆坑,时间久了胳膊会伸长一块,而肩尖也会抻圆,这就是熊膀的外形了。
其次练习拳术一定要做到松肩坠肘,只求和顺,勿求劲力,出拳一定要把动作做大,筋骨放开,使肩部有抻拉感,要在柔练慢练中体会肩部的抻拉。
“塌腰;坐胯;提肛”一点到位
形意拳练习需遵守“九要”,身形要中正,筋骨要撑圆,要保持形意拳之体(龙折身),使之定型,就如同坐在椅子上一样,站桩打拳皆是如此。
塌腰和坐胯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两点做不到位,其他的无从谈起。要做到坐胯首先腿部力量要强大,固本需强根,这是一般的常识。胯坐到位了要把腰塌出去并非易事,你不懂其中道理怎么做也不会理想,使用蛮力还会损伤腰椎。
这里边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尾骨尖前扣(前伸),腰部微微后撑即可,这两组力要均匀,协调。其外形就如同狗在恐惧时把尾巴加在两条后腿中间一样。做这个动作时,臀部需收敛,此时也就做到了提肛,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不可用力,轻提即可,做到这点,肾脏精气就会充盈,这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同时腹部松开不可紧,务必使得呼吸自然,渐渐地达到深长而直入丹田。
万法皆有窍门,不理解其中内涵会顾此失彼,疑惑丛生。
胯坐不下去,塌腰就是空谈
塌腰属于九要之一,是检验一个人基础扎实与否的标准。听很多人谈起塌腰,有的说腰往前顶;有的说腰往后顶。
真正做好塌腰并不容易,如果腿部力量不强,胯坐不下去,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塌腰。我们自然站立时抚摸腰部是往前塌的。而我们坐在沙发上,身体放松时抚摸腰部是向后自然弓处的,这就是塌腰的形态。
有人问三体式胯部要坐多低,我认为这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最好是腰部能够在放松的基础上自然向后塌出。否则全身骨骼筋腱不会撑圆,何谈四正八柱?
只有做到了塌腰,腹部才能放开,内气才能中和。而胯部放松了,重力达到了后足跟,才能叫上下贯通,练拳时才能做到周身稳固,蓄势如拉弓。
可见坐胯与塌腰本是互相制约的一个整体,胯坐不下去,根本谈不上塌腰。
塌腕
塌腕在形意拳细节中至关重要。塌腕舒指,塌腕并不是手掌扬起或平伸,而是指手腕有意识地下沉,要做到手臂撼不动,必须懂得塌腕的内涵。
也谈提肛
提肛属于九要中的“提”,属于站桩中重要的技术内涵。为啥要提肛?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提肛可以使肾脏精气加强,而肾脏是精气贮藏的仓库,只有肾脏精气饱满,方可运化全身,使人体健康,充满活力。
练习形意拳中的提肛用意就在于此,所谓提肛,就是轻提谷道,用意不用力,同时敛臀,塌腰,尾骨尖在垂直的基础上略向前伸。
只有真正做到提肛,在站桩的过程中才能精气充沛,肾脏精气充盈了,才能往丹田转化,修为内功才会有所进境,故此练习站桩一定要掌握规则,不能盲目练习,方可少走弯路。
内家拳与膝盖损伤
从实战角度而言,拳无优劣关键看人;但是从健身角度而言,符合健康理念的拳种就是好拳。毕竟练拳最终的目的就在于健体强身,益寿延年。
习练内家拳最易损伤膝盖,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技术不合理;二是没明白师傅指导,盲目练习。
膝盖关节相对较柔弱,必须从健康角度出发,用合乎健康理念的方法来选择练习的内容。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一:运动前的热身,在练拳与站桩前,必须做热身运动,比如慢跑,要跑到微微出汗才有效果,出汗了,证明气血活跃了,肾水调动上来了,增强了关节的润滑性;
二:养肾水,肾水的作用在于润滑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只有保持肾水充足,才能给全身带来润滑,所以一定要清心寡欲;
三:合理站桩,桩功的练习,一定要符合骨骼结构的特征,不能盲目站,否则非但练不出功夫,还会损伤膝,得不偿失。就三体式而言,最关键的就是避免跪膝,什么是跪膝?就是后腿膝盖超过脚尖,这不符合力学特征,禄堂公曾说:“站桩腿不能打死弯子”。膝盖超过脚尖,膝盖后方的角度小于九十度以下就属于死弯子,不但转换不灵活,还会伤及膝盖。赵州桥之所以历经千年稳固结实,就在于它是圆形结构,可以把重力传导到两边。站桩也是这样,只有把身体的重力传到脚下,才能保护膝盖,又能做到力量的贯通,使气血通畅。所以站桩时必须要引起注意。
儒家讲究中庸之道,练拳也应该如此,太过与不及都不对,折中最好。

关于“三尖”规矩
规矩就是法度,就像孙猴子画好的圈圈,出了圈圈就不能保证安全了,近来有学子练用不能结合,这是标准的学不致用,是不可取的,纸上谈兵不行哦,学习是为了实践的拓展与加深,若脱离了操作的实际性,就像现下的大学生,学了法律做统计,人生有变数,这样的情形不是说是天大的错误,还是很可惜的。
基于这个情况,我又审视了前面的动桩,觉得是我也有些欠缺,我发现我把一项规矩给暂时删节了,这是我的自由主义发了芽,也是比较错误的,这里改正过来,原来的预想是:把这个规矩暂时搁一搁,先把局部的锻炼拓一下,再拓一下,最后,再把用的规矩拿出来加上去,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些胡闹:习惯成行了,再来改么?糊涂。
三尖对接,这是太极拳的重要规矩,一般大家都知道,可是,能够知道的深一点,知道的很清楚,我想,这需要很好的说一下子才行。
“平衡”是我们在地球上站立生存的主要条件,(地球的引力真是大啊,我们既然在这里生存,就要依附与它,还有别的法子么?)高楼,树木,钢丝绳上的舞者,擂台上的武者,这一切倒下去就没有了意义,“三尖”就是这样的,它的出现对于武者的意义是重大的,这是一位武者保持进攻防守所具有的战斗状态,我们不能说这是唯一的,我们可以说,在这样的规矩范围里,我们最能保持战斗的持久性,这还不够么?
我们说的平衡是与重心有关的,也与中心有关的,什么是重心呢?重心的定义: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质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过的那一点。似乎很绕口哦,规则而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据说孙老先生曾经表演过贴墙轻功,他的意思就是重心与武学轻功的关系。
重心,中心,平衡,在自然状态下人的站立与他们有何主要关系呢?
先人的智慧确认了武学的站立最佳临界点,于是三尖参照出现了,三尖的规则保证了固定或是运动中,发力,引进化劲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自己重心能够在自己的最佳可控范围里游刃有余,这是无招胜招的一个最佳途径,通常的三尖是指:鼻尖,膝盖,脚尖,三尖的位置怎样对接呢?用话说费力不说,也不好清楚,我们用图吧。

内家拳之规矩02

好了,前有界后有边,你就在当中逛荡好么?其实,不说这些,你的东西上身了自己也会找到这个合适的,这样一说,到了一个时候,就像拍卖会上落地的锤子,成交了,踏实了,我还能做些什么呢?实在是与我无关哦。都是自己的结果。
四象之虎抱头
虎抱头形意拳四象之一,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防守的本能,就如同电视节目中野生老虎之间搏斗时,所保持的一种两个前爪紧紧地抱在头颈部的姿势。
拳谚中说: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身体中线)。这就是对虎抱头技术的要求。我们都懂的,人体最薄弱的环节是两肋及中心,两肋分别是肝经,脾经所在,用二三十斤的力就足以致人重伤或死亡;中心最薄弱的环节是人中,咽喉,膻中穴,会阴。这些部位打上哪里都会叫人失去反抗能力乃至伤残。所以必须加以保护,虎抱头用意正是如此。
虎抱头技术怎样练出来,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筋骨结实(架子瓷实);二是劲力充沛(炸力迅猛,一触即发);三是精神充沛(眼神犀利,明察秋毫)。
三体式是练习虎抱头最主要的方法,首先从外形必须符合肘不离肋,手不离心(中心)的原则,一定要前手拇指齐胸,食指齐肩;肘部贴在肋部;有的人前手与头同高,为的是防止打头,那就太荒唐了,肋部露出空当是大忌。形意拳属于现实生活中的打斗,打的就是人体的薄弱环节,它不同于带拳套的现代拳台技术,两者不能混淆。
形意四象练就的是四种本能,而不是单纯的象形取义,虎抱头要练出老虎般的霸气,和对身体严密的保护能力,野生老虎少有人敌,要练到它的本能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需要方法和意志。
略谈鸡腿龙身
鸡腿;龙身,形意拳四象中的两项。结合师门的教导谈点见解。鸡腿——鸡有独立之能,泛指腿部经过锻炼,练出稳固的支撑力。其实鸡腿还有另一层内涵,那就是实用腿法,鸡有踩扑之能,形意拳中的腿法多数暗腿,在套路中并不显示出来,属于意的练习。鸡腿指的是挨身时起腿就踢,令对手防不胜防。基本腿法有:踩;趟;勾,挂等。
龙身,泛指身体柔韧性好,龙有三折之势,在实战中指的是身法的运用,如下潜;左右以闪为进;转身反背捶等。
孙存周前辈曾言:“形意拳可以做到不加助跑,前跳一丈,后跳八尺,就可以实用”。可见形意拳术无它,旨在功力强大,要做到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必须有强劲的腿力和灵活的身法。可见“鸡腿龙身”是指腿上和身上的功力必须强劲,不单单是指某一形象而已。
劈拳的“起钻落翻”内涵为“起横落顺”
劈拳主要有两组动作组成:起钻(钻拳),落翻(劈掌)。形意拳有句拳彦: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撗,落为顺;就劈拳旳形与意略谈一下见解。
劈拳属金,横拳属土。土生金,故而劈拳生于横拳。在练习劈拳时,一定要明白,就外形而言,第一个动作为钻拳,实际上这一钻拳的内涵为横拳。如何打出形钻意横,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完成钻拳动作后,两拳同时外拧,前拳要拧至小指中节朝天。这样前拳就具备了横劲,使对手拨不动,挡不开。
随着功夫的加深,起式时,这种横劲贯穿全身。全身就形成了一个十字轴,既有横劲又有竖劲。这就是前辈所言的:“形意拳,属于十字里面求生存”。
可见,劈拳作为形意母拳,基本功夫,里面所含的要领是很丰富的,无明白师傅教导,单从外形学习,根本就练不出形意拳中的精髓。
单重为道·双重为武
三体式有单重双重之分,禄堂公得出的结论是——单重为道,双重为武。形意拳为内家之艺,与道家思想相近。故此三体式应以单重为练习法则。
至于单重与双重的区别,《拳意述真》中有详细的概述,所以不再重述。单重为道,关于这个“道”字,谈点见解。“道”是道家学说的核心,老子著作《道德经》,就是围绕这一字眼展开的。
道代表的是啥?大体上说就是宇宙自然的法则,也就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也就是阴阳二气。所以单重所练就的就是阴阳二气。
双重单重这两种形式的三体桩我都练习过,现在就只练习单重桩。我练习双重桩的初期并不知道自己站的是双重,因为没有掌握单重的要则。当时可以站三十分钟,双腿剧烈的抖动,但是丹田却没啥反应,更没体会过抻筋拔骨。
后来重新学习单重桩,才知道自己以前站的桩一无是处,所以功夫没啥长进。自从站单重桩以后,虽然开始只能勉强站二三分钟,但是感觉腹部十分饱满,筋骨的抻拉是自然形成的,根本不用刻意去做。这就是“形”对了,一切要领自然就符合了。
单重的确是练气的不二法门,那些不认可单中的人,无非是不懂单重要领,吃不了单重之苦罢了。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真正的东西其实非常简单,要领就那么几点,但是没明白人给你指点,恐怕一生都不会领悟。

何为行如槐虫?
行如槐虫,是形意拳中的一句术语,看似简单,实则包含很重要的技术要领,学者不可不知。槐虫为一种爬行类昆虫,其在爬行中,腰部会呈圆形拱起。形意拳正是借鉴了这一形象。槐虫步也就是劈拳行进的步形。
练习劈拳,从第一动作起钻开始,左脚尽量外撇迈出,此时两膝需要向外撑开,“此为圆裆”,也就是行如槐虫。这是形意拳中重要的技术要领,旨在开胯,坐胯,松胯。能够增强胯的灵活性,练出稳固的底盘,为提高形意功夫,打下重要的基础。
迈步如行犁
形意拳五行拳对行进步法要求是迈步如行犁,顾名思义就是如同用犁耕地一样,要脚不离地。这是为了练习形意技术“践”也就是趟踢。
练习的关键在于身体稳固,胯不可有起伏。好像地面上有一条绳子我们要用力把他趟断,当然要用意不用力,心不可用力,只在意的贯通。
身体气息不膨胀,丹田不饱满,绝对不合拳理
形意拳对人体气质的改变是相对较快的,如果遇得明师,一年之久,身体素质就会有质的提升,包括去除拙力,全身融合;呼吸深长丹田饱满,筋骨强壮,架子稳固;
劈拳打对了,肺脏功能会增强,呼吸直入丹田,经肺脏吸入的氧气,与肾脏中的一种物质结合,而成为精气。随着气息吸入量的增大,全身的精气充盈,会有膨胀感,此时觉得精力旺盛,跃跃欲试。
三体式站对了形体自然中正,筋骨争力均匀,形圆意圆得以体现;丹田至肾脏精气饱满,精神百倍,明劲效果明显,无坚不摧。

空心实腹”关系心脏健康
空心实腹是前辈们常讲的一句话,但是不能够正确的理解这句话的人为数并不少。这不是什么秘传心法;也不是内功修炼的法则。而是在练习拳术中必须遵循的方法。
练习拳术遵循自然法则,循序渐进至关重要。因为拳术是把双刃剑,既可健身也能伤身。练习方法不正确,急于求成,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造成内脏器官损伤,贻害无穷。曾有位实战名家,发力刚猛,气势逼人。就是因方法极端,过早离开人世,得不偿失。
空心实腹含义是什么?直白的讲就是“放松心态,气沉丹田”。看着简单,做到不易。因为心态不是你随随便便所能掌握的,常有人暴躁易怒,练拳急躁,妄想一日千里,这就违背了空心实腹的拳彦,早晚必受其害。而气沉丹田需要积蓄神意与气,以至圆满,这不是短时之功可以达到的。
所以有志于习武的人,必须戒骄戒躁,养足精气神。站桩练拳做到自然而然,心如止水。动作须柔和,精神须内敛。而咬牙瞪眼,努力努气必然损害心脏健康,是死路一条。正如禄堂公所言:“练习拳术不可以固执不通,若专以求力,必为力所拘;专以求气必为气所拘;··所以然者,身形和顺者自生力;内里中和者自得气··故此不可专求,专求虽有所得焉,亦是有若无,实若虚;勿忘勿助,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已。”
张弓才能射箭
对于三体式在形意拳中的地位,有所造诣的前辈都懂得它是形意拳之体,万变不离三体。关于三体式到底针对什么内容练习,谈点近期的练习感悟。
一:纳气。三体式站对了可以导气中和,使得丹田充实鼓荡,站完后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在放松的状态下能发出很强的炸力。这是我近期的切身体会。其中的要点是胯必须坐到家,腰必须塌出(勿用力,任自然),腹部松弛,尾骨尖略向前伸。
二:撑开筋骨。也就是体会四正八筋。这是三体式在形正体松的基础上达到三分钟左右(必须是单重,站定后,重心坐满后足跟,身体保持不动,前足可随意抬起),之后才能练习筋骨撑开,觉得筋骨像一把雨伞般向周围打开,先体会前后争力(手前伸,膝前顶,肩胯后缩);再体会上下争力(松胯重心落在后足跟,头像上微微顶起,使得脖子前面的两根虎领筋竖起);最后体会肩胯向两侧放开,手膝合劲(里开外合)。如此混元可成。
这样练习,身体如一张弓一般已经拉开,久之,筋骨的对撑力越来越大,出手才具备炸力,如同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
这才是三体式练习的实质。
形意拳练习三个重点
拳术与体操的主要区别在于体用兼备,既能健身又能防身。所以练习拳术要遵循它的练习要求,就形意拳而言在练习中要注意三点要求。胯要坐住;筋骨要撑住;精神要含住。
胯要坐住:形意拳为架子功,也就是持枪式,要维持身架的稳固,胯一定要在坐到家的基础上保持稳定(要始终保持塌腰),整个动作,一如坐在板凳上进行的。决不能上下起伏,因为形意拳的根节在腰,而腰胯是一体,故此胯坐不住,身形难稳,架子不会结实,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
筋骨要撑住:形意拳要求形松意紧。在练拳时一定要做到筋骨撑(头顶,手顶,膝盖顶;缩胯,缩肩),肌肉松,空心实腹,力发于丹田。只有撑住筋骨,身体方可中正,结构方可推拉不动,从而达到意圆,须知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形正气顺,不争力身形难正。
精神要含住:练拳心猿意马,不如不练。只有聚精会神,目视前手,才能做到内三合。时间久了,眼神自出,动手方可洞察秋毫,随机应变。

慢练(柔练)入道
有句拳彦: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对于这句话大多数人都理解偏了,认为形意拳练习一年,就可以把人打死。
于是很多的初学者,学拳之初就追求刚猛的练法,以为这符合形意拳的特点,出功夫快。殊不知,如此练习,背离了形意拳原理,属于耗费精气神的练法,与形意拳厚积薄发的主张背道而驰,时间久了,非但功夫无成,身体还会亏损的厉害。
形意拳属于内家拳,以积蓄能量(精气神)为主,属于以柔育钢。开始练习,一定要以柔为主,筋骨撑开,肌肉松弛,手脚整齐,身形和顺,呼吸自然。随着功夫的加深,丹田充实,劲力充沛,此时可以适当发几下明劲(刚劲),但还是应当多打柔劲,慢练招法。这样可以注意体会一些拳理要求。
上善若水,水性与形意拳十分接近,平时柔弱,但一旦积蓄完整,则可掀起惊涛骇浪,将偌大的船只折为两段。我们只有按照拳理,慢慢积蓄能量,水到渠自成。这样练习即可有益身心,又能功夫有成。

习武五年来对“三体式”的体会
不知不觉练习形意拳五年多了,对三体式桩功是一刻也没有怠慢,“拳可以一日不练,桩不能一日不站”,已成了我的行为习惯和座右铭。回顾过往,对桩功的体会日新月异,谈点感受,与朋友们共享,希望有志于练习形意拳的朋友以桩功练习为主,练出形意拳的特色。
桩功练习乃是形意拳“外形,内意'这两种技术的基本练法,除此,无捷径可寻。前辈教诲“未固本,先强根”,“本”即是拳中精华“内功”;根并不是指是人体根节,而是指腿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练习内功之前(固本之前),必须练出强劲的腿部力量。这就如同“冶炼丹药”必须先建一个结实稳固的“丹炉”。只有腿部力量强大,才能在站桩中把姿势坐到家,并持久。
初学者最好从跑步练起,实践证明,这一运动对全身气血畅通,增强腿部力量,增强全身协调性,增加耐力功效显著。练习一年半载,站桩时会轻松很多,不至于半途而废。
三体桩练习首先体会正,要上下中正,一轴到底,从头顶至脚后跟成一条垂线,重心全部坐在后足跟,此为单中,得气最快,且动作转换极快,属于阴阳分明,不会被拙力所捆坠。
中正之后要练习争力,前撑后缩;上顶下坐;里开外合。这六组力要均匀对拉,不可用大力,务必使得筋骨与肌肉分离,此为形松意紧。如此间架结构可成(推拉不动,击打不散),气血自然充盈(导气中和,丹田饱满)。
三体式练习一年后(每天一小时以上),能真切的体会底气十足,全身膨胀,手指头变粗,指尖饱满;上下贯通,浑然一体,练拳时特别稳固,动作极轻松和顺。
长期坚持站桩,人的气质会大变,一些急躁,易怒,妒忌等习性会大大改善,变得性格随和,善于包容,与人为善。其中原因在于,通过克服站桩中的酸麻胀痛,心思越来越宽阔,意志越来越坚强,气血充盈,协调,导致和气满胸。所以站桩练的是气血协调,阴阳相合,故此可以改变人体气质,复还先天之性。

三体式不适合初学者练习
有人把三体式当作形意拳初步基础功夫来练,是不正确的,这都是源于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心态,以为初学者通过站三体式,就可以练出推拉不动的桩功,一触即发的内劲,这属于自欺欺人。
三体式为形意拳高级功法,而并非入门功法。禄堂公在著作中曾说:“拳无内外家之分,善养气者为内家,不善养气者为外家。”足见形意拳为内外兼修之法,不是单单站三体式就可以成就的。
孙氏三体式为单重之法,对人体的各项指标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者,即使你意志再坚定,也不可能在正确的基础上站够二分钟,此绝非危言耸听。曾有一拳友,习练某拳二十余年,功力不俗,让我为他摆正三体式后,不到一分钟,就痛苦的站起,说:“这比死都难受”。
所以,初学者最好不要上来就学站三体式。开始最好以体能练习为主,最直观的就是跑步,过去的前辈都是这么练的。我的住处离工作地点十余里地,开始时的一年里,我都是早上跑步上班,开始一个多小时,后来一小时左右就能到达,一年后气血非常旺盛,耐力大增,全身协调性有了高度提高。
之后练习蹲起,这种功夫并非只练习腿力,主要是促进气息的畅通,达到三百个后,觉得腹部充实,神清气爽,腿部在经历几次换劲(肌肉酸痛)过程后,力道大增。
之后站三体式觉得轻车熟路,很快就把胯坐到了家,并体会了六组争力。站完后,丹田充实,头脑清醒,格外的精神。
磨刀不费砍柴功,练习形意拳要循序渐进,分清层次,急于求成只能无功而返,最后一无所得,虚度年华。

练对劈拳注意三点
劈拳在形意拳体系中地位重要,被称为形意母拳,孙禄堂先生曾说:“要做神仙须精劈拳”。可见劈拳有多重要了。
练对劈拳,需要注意三点,一:身形中正,此中正非是一般意义上的中正,而是指从起式至完成始终保持一轴到底,须知立木顶千斤。尤其在前拳钻出时,身体不可前倾,必须上下正直;
二:争力,要注意完成三组争力:拳,掌的前伸与肩,胯后缩;头部的上顶(用意不用力,正直即可)与胯部的下坐;
三:肩胯里开,与肘膝外合;
做到这些,劈拳才算打对,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就能体会全身膨胀,丹田充实,胆气倍增。要做到以上几点必须正确的掌握三体桩的条件下,才能做到。要知道静中不易体会,动中更难求。

崩拳最容易犯四种通病
崩拳是形意拳基础练习之一,劈拳求的是正,崩拳求的是整。整就是整体力,要求得整体力,必须要按照崩拳的技术要领练习,否则徒劳无功。
崩拳最容易犯四种通病:一:手高,崩拳打出后,要做到松肩坠肘,前臂水平,与胸口一样高,现在大多数人出手都高于胸,这样会造成肩部发紧,气血受制,很难练出速度,并且气会上浮,难沉于丹田。
二:折腕,崩拳握拳一定要在手掌自然伸展的条件下,将五指收回握紧,食指略突出一些,拳不可上下左右倾斜,否则击打实物时,手腕容易折断。
三:身体前倾后仰,练习崩拳最容易前倾或后仰,这都是劈拳没有练好的毛病。身体前倾属于坐胯但是没有塌腰;身体后仰属于塌腰了但是没有坐胯;所以必须做到坐胯塌腰,身形才能中正,下盘才能稳固,形正则气顺,胯松则稳固,不可不知。
四:扭胯合肩,崩拳出手时必须扭胯,肩部在相合的基础上,随着跨一起扭动。以肩带胯是错误的,要以胯带肩,并且要两肩相合。
这些要领是师爷反复强调的,做到了可以事半功倍,体会崩拳之妙。

鞭子劲
孙氏形意拳有三个特点:一是单重;二是鸡腿力;三是鞭子劲;根据锻炼心得说一下鞭子劲。鞭子劲是一种杀伤力很大的劲力,也叫透劲,一击之下力道往里渗透,很容易把人打成内伤。明劲也好,暗劲也罢,最终所要达到的形势不过是鞭子劲。
想要练出鞭子劲首先要把全身各个关节练开练活,做到节节贯通。练习的方法有:压肩,绕肩;下腰,涮腰等。其次要去除拙力(僵劲);拙气。这就需要按正确的方法苦练三体桩,站到僵劲去除,灵劲上身,内气鼓荡。
所谓鞭子劲通俗的说就是甩鞭子时所展现的劲力,我们有人看到过一些赶车的老把式,鞭子甩起来又圆又响,这边是鞭子劲了。还有我们都用“苍蝇拍”拍过苍蝇,也属于这类劲法。
形意拳的练法多属于走翻浪劲,说白了就是练鞭子劲。而打法则是不翻不钻一寸为先,求得是近距离,短平快。但是鞭子劲练成了,发直劲也是鞭子劲。这就是形直而意(气)圆。
真正的鞭子劲并不表现在形式上,就是普通的一个崩拳那也能把人打穿,打透。这就是鞭子劲的威力所在,也是形意拳的特色之一。
老师常教导练拳要做到把拳头扔出去,这就是对鞭子劲形象的描述。而形意拳讲究的是整体之力,进一步说应该是把身体扔出去,身体就是一个拳头。我们看过泰森的拳击视频,出拳时扔拳头的形式很明显,并且每一拳都是在身体快速移动中来完成的,这与形意拳打法技术不谋而合。
练习形意拳一定要把劲力练出来,我们所说的六合实际上就是混元劲,也可称为鞭子劲,炸力,透劲。这是在去除拙力,拙气,身体内外高度相合,筋骨放开节节贯通,丹田内气鼓荡,一触即发后形成的。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