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孙禄堂祖师文章 > 正文

纪念伟大的武学宗师孙禄堂逝世七十周年—童旭东

2012年02月08日 孙禄堂祖师文章 ⁄ 共 509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388 views 次

纪念伟大的武学宗师孙禄堂逝世七十周年
孙禄堂,讳福全,晚号涵斋,生于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时,逝于民国癸酉十月二十九日卯时。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今划属望都县)人。
孙禄堂幼从李奎元读书并兼修形意拳,继从郭云深深造,相随8年,期间又得白西园、宋世荣、刘奇兰、车毅斋等前辈指导,尽得形意拳真义。以后孙禄堂为了“阐《易》之义蕴,一一形之于拳术”又访程庭华,从学八卦拳年余,绝受其术。程庭华对孙禄堂说:“吾授徒数千,从未见有天资聪慧复能专心不懈如汝者。汝生有宿慧始能达此。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可去矣,行矣。”于是,孙禄堂徒步遨游南北十一省,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至,与人切磋较技,未遇敌手。行程数万里,历时三年余,期间孙禄堂遇文始派隐真得其传授修道心法,又在容城从某公研修《易经》。于光绪13年冬返归故里,创建“蒲阳拳社”。民国元年,经友人介绍,孙禄堂结识太极拳家郝为真,相互投缘,交流后,郝为真惊赞道:“异哉!吾一语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嗣后,郝为真病危于京,经孙禄堂慷慨救助得以康复。郝为真为了报搭救之恩,得知孙禄堂正研究比较各家各派拳术,于是主动将其太极拳拳式理法相告。孙得传后,比较各派拳术,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本为一理,皆可作为所有拳术的基础,在拳式理法上经改善可互补完备,于是创立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理论,鼎革理法,完善三拳。此时孙禄堂经数十年对武学的研究实践,对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家拳学能穷其理而绝其术,宏通内外家各派拳术数百种,并通儒释道及黄老、《易》、《丹》、奇门遁甲诸学,使拳与道熔铸一体,体之于心,验之于身,达到拳与道合、体用无遗的境地。于是自1915年起,孙禄堂率先撰写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及一系列武学专著,创立并阐明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开创了武学研究新纪元。
孙禄堂的武学体系是以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为总纲,以易、丹二经及儒释道之学为理论,以孙氏鼎革、完善的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为基础,以体用兼该为特征,以开发、完备人之良知良能为目的的系统有机的修习体系。孙氏武学体系首次历史性的使武术从一种搏斗技能升华为一门以体用兼备为特征,以开启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修身实学。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结构。同时,孙禄堂的武学体系也是对当时武学研究水平的全面的超越。孙禄堂在武学技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体系,率先提出拳学修习的目的在于完备人的良知良能,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技术体系。
2、创立了以《易》学为核心的武学基本理论。即:
1)先后天八卦相合理论。
2)明、暗、化三步功夫进阶理论。
3、创立了以中和内劲为核心的三拳合一的技术体系。
4、提出了“空而不空,感而遂通”,“不勉而中、从容中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和“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等拳学体用的道艺标准。
5、提出拳术能体物不遗及文武一理互补兼融的体育思想。
时孙禄堂之拳学令海内精技艺者无不望风倾倒,著名学者如马一浮、胡朴安、蔡元培、陈曾则、刘春霖、陈夔龙等对孙皆持弟子礼。
孙禄堂20余时已享盛名。曾被晚清封为文林郎,肃王意公慕孙德、艺高绝,折节下交。1907年随徐世昌去东北,为徐之幕宾,曾被保知县、知州,孙淡于仕途,未临位。1909年,孙禄堂随徐返京,1910年,举家迁入北京。1918年,徐世昌当选民国大总统后,亲聘孙禄堂为总统府武承宣官。1928年3月24日,中央国术研究馆成立,孙禄堂被聘为武当门门长。同年6月28日江苏国术分馆成立,7月1日,孙禄堂被聘为教务长,后又被聘为副馆长。孙禄堂在江南三年余,与李景林先后组织、主持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国术擂台大赛: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和上海国术大赛。孙禄堂任浙省国术游艺大会副评判委员长和上海国术大赛评判主任。两次大赛的名列前茅者多为孙之弟子、学生。
孙禄堂自二十余岁成名后,游历各地,一生与人切磋较艺无数,从无一负,亦未遇可相匹者。在当时武林中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孙年近半百时曾击败俄国技击名家彼得罗夫;年过花甲时,曾轻取日本柔术高手板垣;古稀之年,又一举战胜日本5名格斗高手的联合挑战。国术名家李景林评价国术家时说:“余遍顾宇内,能集拳术之大成而独造其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1928年4月30日《申报》评价孙禄堂于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及剑术等皆臻绝诣。1934年2月3日《世界日报》称赞孙禄堂的武艺“竟臻绝顶”。而《京报》评价孙禄堂是“我国太极拳界唯一名手。”1935年出版的《近世拳师谱》中有关“孙禄堂”的条目里写到:“技击独步于时,为治技者冠。”“孙师一生术合于道,其武艺举世无匹。”孙禄堂晚年隐居家乡,预知自己仙化之日,不食者两旬,而每日练拳、习字、课徒无间,收县教育局长、画梅圣手刘如桐等18人。1933年12月16日孙禄堂无疾而逝,逝前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
孙禄堂不仅武功造诣登峰造极,对武学的研究与贡献在历史上堪称独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孙禄堂具有极为高尚的个人修养和品行。孙禄堂多次赈济乡里,而救助同道更是不胜枚举。1934年1月28日《大公报》称赞孙禄堂“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中央国术馆《国术周刊》称赞孙禄堂“忠义之心,肝胆相照,尤非常人可比。”清史馆篡修、学者陈微明写到:“微明游京师,遇完县孙禄堂先生,授以内家拳术,以为先生乃幽燕豪侠之流也;及其处之既久,乃知先生人品之高,道术之深,有非士大夫所能及者!盖先生兼通奇门数理,精于易,著有形意太极八卦拳诸书,其术大抵借后天之复先天,由有为以归无为,摧刚而为柔,揉直而为曲,内健外顺,体乾用坤,故能冲虚不盈,变动不居,随机制胜,时措之宜。尝曰:‘天下之理,同归殊途,一致百虑,大道无名,体物不遗,惟湛密者能睹其微,中和能观其通,夫其神全者,万物皆备于我,其不相通者,必一曲一偏之士也。’微明闻有殊才异能,必访其人,然精于艺者,不能通其道,善为言者,不能证于行,或守一。先生之言,暖暖姝姝而自悦,不知天地之大,四海之广,惟先生备然侗然,无成心,无私见,故能兼取众善而为我之用,无相拂之辞焉。自士大夫以至于百家技术之人,其为学以干禄者为多,惟先生轻利乐道,久而弥笃,负绝艺不自表暴,故能知其深者绝少。……微明游客京师,虽饔餐不继,而恋恋不忍去者,以感先生之德,意而欲略窥其门径也。今岁庚申冬月十五日,先生六十初度之晨,无以为祝嘏之献,仅略述先生行谊,以为寿言。夫以先生明大道之要,识阴阳之故,通奇正之变,解生胜之机,体之于心,验之于身,精气内蕴,神光外发,孟子所谓直养无害,塞乎天地之间者,先生勤而行之,服而不舍。”(摘于陈微明“孙禄堂先生六十寿序”一文)由此可想见孙禄堂先生超凡入圣的品学魅力。因此,孙禄堂先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其成就和品行与老子、孔子一样具有极高的、永恒的人文价值。孙禄堂对中华武学所做出的划时代的历史贡献和极为高尚的个人修养堪称是继老子、孔子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一代大宗师。
孙禄堂一生讲学各地,弟子众多。弟子中鲜有好勇斗狠者,而多以修身养正气为诣归。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大多都有所成就并表现出较高的人格修养与品行。比较著名的,如今健在的其女孙剑云德艺兼优、气质超迈在武术界已久负盛誉。当年国内教学成绩最出色的几所国术馆的主要负责人和教学骨干大多出自孙门。如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朱国福、江苏国术馆代教务长孙存周、浙江国术馆副馆长郑佐平、山东国术馆教务主任李玉琳、湖南国术馆教务长朱国祯、上海国术馆教务主任靳云亭等。至于孙门造就的著名武术家、技击家就更多。如: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孙少江、孙伯英、孙国屏、肖又臣、肖玉昆、肖格清、肖汉卿、马承智、胡凤山、陈一虎、陈敬承、金一明、金仕明、金淑英、顾汝章、张景琪、张熙堂、阳铁生、宋长喜、徐铸仁、童文华、童麟珠、于化行、柳印虎、李庆澜、李墩素、闻善益、曹晏海、袁伟、湛祖安等都曾在省级以上的国术馆中担任过教授、教师等工作。解放前两次全国性擂台比赛和中央国术馆二次国术国考的成绩表明:上述几个国术馆的孙门弟子的教学成绩是最出众的。此外解放后曾任中国武协主席、成都体育医学院院长的郑怀贤、国家体委武术处的李天骥等孙门传人,也对武术运动的研究、开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对普及武术和太极拳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的还有陈微明(致柔拳社创办人)、肖格清(中华武学会创办人)、章启东(上海国术馆创办人之一)等孙门弟子,他们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从事其他行业的孙门弟子也不乏出类拔萃者,如大学问家马一浮、朴学大师胡朴安、国学名家赵衡、画梅圣手刘如桐、著名古曲音乐家汪孟舒、大翻译家郎墩甫以及中国北洋侦探局首席侦探裘德元等,在此不一一枚举。总之,孙禄堂创立的孙氏武学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武术家,而且还助益了众多杰出的文化人才,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年纪念孙禄堂先生仙逝70周年之际,笔者特整理此文以表纪念。
参考文献:
1、《形意拳学》1915年初版,1919年二版,孙禄堂著,陈微明序。
2、《八卦拳学》1916年出版,孙禄堂著,陈微明序。
3、《太极拳学》1919年出版,孙禄堂著。
4、《拳意述真》1923年出版,孙禄堂著,陈微明序。
5、《八卦剑学》1926年出版,孙禄堂著,吴心谷序。
6、“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孙禄堂撰写,1932年发表在《国术周刊》。
7、“孙禄堂先生六十寿序”陈微明写于1920年冬。
8、“孙禄堂先生传”陈微明撰写,刊登在《国术统一月刊》1934年8月。
9、《大公报》1934年1月28日上刊登“孙福全传”。
10、1935年《完县新志》第四卷,孙禄堂条。
11、“孙福全履历”刊登在《江苏省国术馆十八年年刊》。
12、“孙禄堂先生游历纪”,刊载在《江苏国术馆十九年年刊》。
13、中央国术馆《国术周刊》“国术史(续十八)中孙福全”一节,金一明撰。
14、孙禄堂先生旧墓碑碑文,1934年立。
15、“孙禄堂先生行状”许龙厚撰写在《体育月刊》,1934年5月。
16、《孙福全轶事》余永微等1934年编篡。
17、《孙福全轶事》1934年1月31日至2月3日《世界日报》登载。
18、《当代武侠奇人传》第7卷,姜容樵撰写,1932年出版。
19、《太极拳讲义》“形意、八卦、太极合一说”姚馥春、姜容樵编著。
20、《浙省国术游艺大会集刊》1930年4月出版。
21、《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集刊》1934年出版。

22、《申报》1928年—1931年。
23、《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1931年。
24、《国术月刊》、《国术周刊》1929年—1935年中央国术馆出版。
25、《国术周刊》1—25期,天津道德武学社1935年出版。
26、《国术史》李影尘著。
27、《国技论略》徐哲东著。
28、《国技论丛》向恺然等编。
29、《求是月刊》田镇峰编。
30、《国术名人录》金警钟编。
31、《近世拳师谱》中国武德会编。
32、“杨世垣先生访谈录”。杨世垣(1904——1998)无锡人,1924年在天津拜在孙禄堂门下,1928年陪同孙禄堂南下。1998年逝于上海。笔者曾于多次采访杨先生,于是整理出《杨世垣先生访谈录》。
33、“刘子明先生访谈录”。刘子明生于1898年,约逝于1986年。笔者经数次采访整理出“刘子明先生访谈录”。
附孙门主要弟子名录:(名单大部分源于《孙禄堂武学录》)
裘德元、张玉山、陈守礼、任彦之、李老丹、崔老玉、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孙少江、孙如兰、孙伯英、孙国屏、肖又臣、肖玉昆、肖格清、肖汉卿、马一浮、马承智、马兰、胡朴安、胡凤山、胡俭珍、陈夔龙、陈微明、陈一虎、陈文伯、陈法可、陈敬承、金一明、金仕明、金淑英、杨世垣、杨德垣、杨复春、杨奎山、支燮堂、周仲英、周作孚、周明叙、周锡琛、郑佐平、郑怀贤、顾汝章、顾梦慈、张小菘、张子衡、张玉峰、张旭光、张仲谋、张景琪、张锡君、张熙堂、张荪玖、章启东、阳铁生、宋长喜、吴楷之、单启鸾、单启鹄、徐克延、徐梦华、徐铸仁、徐慧舫、黄凤池、黄竹铭、童文华、童麟珠、朱国福、朱国祯、潘子芳、潘赞化、刘正邦、刘如桐、于化行、柳印虎、靳云亭、方成一、叶梦侠、李书琴、李玉琳、李庆澜、李芙初、李墩素、汪宗海、汪孟舒、姜怀素、余亮臣、闻善益、龚剑堂、曹晏海、侯殿元、祁殿臣、袁伟、奚在溪、海桂元、贾绶卿、雷师墨、蒯晋德、鹿宏世、鹿季子、郎墩甫、湛祖安等人。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