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心意与形意——童旭东

2012年02月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54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3,345 views 次

形意是功夫,目的是开发先天本能。练出来体用一家,举手投足都是用,规矩极简而极严。心意是用法,二三十个把,把把都是打法,对初学者,上手快,目的具体,灵活而适用。
心意具象,形意抽象。形意教人掌握根本性的规矩,心意教人掌握具体的方法。所以,形意练成功,行止坐卧都可以成为拳,一举一动都是用。心意总还脱不得一个有形的方法。但是练心意,即使有一些误差,也较容易得到一定收效。练形意,些许误差,就可能一辈子一事无成。因此,学形意的,练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学习心意,以提高兴趣,有利启发。学心意的,练到一定程度,也需要学习形意,以深化认识和技能。如果有条件,能两者互补则美。
做个大致的比方:形意类似于拳中定律而心意则类似于拳中的经典例题。仅仅知道了定律,没有能吃透,照样解不了题。经典例题做熟了,也能举一反三,但要再进一步,终究还需要掌握根本定律。
形意可以用,心意也可以悟。两者大略地可以比喻为定律与经典例题的关系,两者可互补。
严格地讲形意拳中也只有三体式、劈拳可以称为定律,其余各式也就相当定理、引理之类。形意拳各式无一式是招法,因此无一式可作为招法来使用。每一式都是为了开发练习者身体的某些能力而设,而非专为招法而设。故曰体操可也。比如崩拳,如何做为招法而用?如果作为招法只有挨打的份儿。作为能力,崩拳是通过连续纵胯带动整个躯干和肢体的各个部位产生连续的整体纵劲。起初为了体会其道理,拳自腰出,练成后,拳可以自任何位置发出,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以至身体各节乃至躯干、大臂、小臂都可以当拳来用。所以,形意拳练就的是一些基本能力。
心意则不同,把把都是用法,用法中含有能力的锻炼,如束展崩扑决等,但着重点还是用,把把都有具体设定的对象。
形意拳的明师极少,心意拳的明师相对较多,若初学者且无其他对抗性技击技术的基础,若以技击为目的,则学习心意较为容易取得成效。
若能找到形意拳明师,且自身有一定的实战经验或拳缘,则学习形意拳能步入较高的境界。
从能力言,形意是要把人的稍节也能练出整体的结构力,即整体架劲能体现在手指上。这是心意拳无法达到的能力,因为没有相关的练法。同样,崩拳如果不进行演义,作为招法一无适用之处。这是我个人的认识。形意、心意虽有相通之处,但终究各有擅场。
仅练心意的穿拳或形意的崩拳都出不来根稍一体的架子劲,形意拳中的架子劲来自三体式。形意作为学术体系更为清晰、完整。心意作为古法值得保留与借鉴。至于锻炼效果的优劣,即因师而异,又因人而异。
形意练对了,每天锻炼只需4个小时,一年的功夫,其劲力足以把人打死。一年课程安排:
3个月的三体式、压腿、踢腿、转九宫、3000米跑。
再3个月的劈拳:每天1000次。踢腿:边、摆、蹬、踹、旋,各500次。
再3个月的崩拳和转掌。
最后3个月的综合散手。
一年下来技击实力必然要突飞猛进。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进修期间曾这样练过,效果明显。如今已经去了国外教拳谋生。
但是,关键是对这些基本技术要掌握准确,理解正确。其实这一拳、一腿都是很有讲究的。掌握不准确,效果就出不来。另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旦放下不练,功夫就会衰退,象我就是个例子。我现在一年练拳的时间还没有人家一天练的时间长。功夫自然是大不如前了,但是由于对基本技术的理解大体还算准确,所以,在外人看来,好象凑合着还行。
当年孙老先生、孙存周先生的都是步履极为轻快,奔逸绝尘,如无所事。我本人的体会,如果不能跑、不善跑,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击家。也许可以成为懂得拳劲的专家,但实际搏斗很难成功。我是一个奔半百去的中年人,体重近200斤,跑3000米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师兄张烈收学生的准入证是连续300个以上的深蹲起。达不到这个指标不教三体式。所以什么拳都要花些力气、吃点苦头,捷径没有,所存在的区别是锻炼的效果。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