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99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564 views 次
孙氏太极剑是孙禄堂先生编排的一套单练也可对练的剑术套路。孙氏太极剑也称为“三才剑”,是孙禄堂先生根据形意三才剑、武当剑的一些特点,揉进了太极的粘黏连随,使整个剑术套路单练起来连绵不断意蓄剑中,如果两个人对练,则是粘粘连随,两剑一来一往,裹绕缠绵。当年向孙剑云先生学习此剑时,也看到一次两人练此对剑,孙剑云叹一口气说,他们练得两人相离太远,不用操心,谁也够不着谁。此剑练起来,两人距离很近,都在剑能刺到的距离之内,应该就像两只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忽上忽下,你来我往,两剑相黏。听此言,我非常向往,便......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存周先生文章 ⁄ 共 96字 评论 2 条 ⁄ 阅读 21,933 views 次
横走,微也。竖撞,精也。手向前推故曰竖撞。形意拳在十字上求劲,八卦拳在丄字上求劲。十字不出,而蓄于内,特闻两详。太极拳在o字上求劲。横走竖撞,脱身换影,八字相连。脱身,藏也、遁也,换掌之意也。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禄堂祖师文章 ⁄ 共 42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16,775 views 次
一、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 二、 四壁烟云张旭草,满庭风露赵昌花。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189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691 views 次
孙老说,三体式要多站 现在风行起无极式要多站了 三体式出功夫 无极式,谁都会站   那孙氏三拳三剑拳的无极式是什么意思呢 是按照道家和儒家的经典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这可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精华 就是自然之道中(人生活就是行自然之道)先站立,无思无虑,先形成0 形成个0之后,再生出太极来 无极,在这里并不是大,是空,空中存有谷神,“谷神不死,是为玄牝 ” 这个玄牝应该就是那个无极之中“空而不空”的东西   一动,便是太极 太极,并不是无限大的意思,是起点 太祖太宗,就是说开始的“祖宗”。 所谓行逆运......
阅读全文
孙氏太极拳早年架子与晚年架子不同之处   孙老的太极拳早年架子和晚年的,就是懒扎衣不太一样, 其他基本一样。 早年架子,也就是第十九、五十三、六十四式是手挥琵琶,而晚年架子直接懒扎衣,直接捋了,实际上原来在手挥琵琶之后,还是捋,别的各式实际上基本一样。 《太极拳学》第十九章,第五十三章,第六十四章手挥琵琶。在晚年架子没有,直接懒扎衣 而孙剑云所编的太极拳,是将无极式、太极式取消,改名起式,然后直接懒扎衣, 最后阴阳混一之后,又加了收式一式, 这可能和她1957年编书环境有关,当时的政治环境,无极、......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369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939 views 次
作者:孙伟 孙禄堂先生《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八卦剑学》有关无极和太极的论述 《形意拳学》中的无极学和和形意虚无含一气学 《形意拳学》形意无极学 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惟圣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初归元,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天五行拳八卦拳之理......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58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10,561 views 次
形意拳十二形中有一种叫鼍形,在现实中,是没有鼍这种动物的,鼍形,实际上是传说中的动物,也就是鼍龙。是传说龙生九子的鼍龙。可能过去练功夫的人识字的不多,或者是不会写,慢慢的便把鼍字写成水黾的黾字,碰上识字的,就误以为黾形,再论证,就成了“浮油儿” 。有人认为鼍就是扬子鳄,其实不是,鼍龙是一种类似乌龟的龙不是鳄鱼。是传说中的动物,所以鼍形两手像乌龟左右扒拉,这个的动作应该是左右拨水的动作吧,但是还有甩尾扭腰的动作。 故宫有一个大的鼍龙的铜雕 鼍龙也有驼碑的,但是驼碑一般就叫赑屃。也有叫霸下的,又名......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99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31 views 次
《太极拳论》与孙氏太极拳   一些人总想说,孙氏太极拳不以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论》为指导, 这是很奇怪的说法。 既然是太极拳,就必然以《太极拳论》为经典。 孙禄堂老先生都说过,“太极拳术,其精微奥妙,山右王宗岳先生,论之详矣。” 他是在自己专著《太极拳学》自己写的《自序》里讲的这句话。 而且孙剑云先生 在1957年写的《孙式太极拳》,后来在几次重印中, 一直到在晚年所著的《孙式太极拳 剑》一书中, 都是把王宗岳前辈《太极拳论》作为首篇放在著作的附录里。 可见孙禄堂先生父女两代,对于《太极拳论》一文的尊重......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172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702 views 次
有没有“极还虚”?   极还虚,有没有?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 极还虚,是不是就是孙老说的顽空?顽空不是空,也不是虚。   孙老说: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   三拳之极,还虚之道,一也 就是那个一点子 极还虚,呵呵,没说过。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232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71 views 次
孙禄堂《太极拳之名称》解读 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中的一段《太极拳之名称》,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文章,文章不长,但研读起来,还是花费了我很长时间。原文如下: 太极拳之名称 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者为伸、为动;合者为收、为缩、为静。开者为阳,合者为阴。放伸动者为阳,收缩静者为......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117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752 views 次
《太极拳学》陈微明序(原文)   太极拳学序 太极拳学,王宗岳论之精矣。其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盖巨力之至,非柔曲不能化之灵。彼力既化,非刚直不能放之远。故曰:曲中求直,蓄而后发。练习此术,在气沉丹田,纯以神行,不尚后天之拙力。而御敌制胜,如行所无事,虽甚巧而有至道存焉。老子曰:为欲取之,必固与之。原谱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即人取我与之意也。庄子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原谱所谓“气如车轮,行气如九曲珠”即得其环中之意也。故其术专气致柔,盖合于道家,非数十年功力不能用之精纯而皆宜。......
阅读全文
  • 02月
  • 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436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819 views 次
梁漱溟先生这篇文章,是在文革初期主张重印孙禄堂先生《拳意述真》而所写的序言(见梁漱溟全集第七卷),文中提到该书自乱其体,即文章中叙述形意拳有时穿插八卦拳家的语言,因为梁先生不练武术,八卦形意,在拳意上确实有互为补益的精辟之语,其实我倒觉得这样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拳意述真,就是一篇记录性的练拳学拳的随笔。至于说所记偏详北方之学者,是因为孙老记录的都是自己拜访过或者从其学过艺有所请益的前辈,这点我倒觉得十分重要,因为他不是道听。倒是错字较多,这大概因为当年孙老记录皆用毛笔,所记录行书,所以在排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