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46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79 views 次
有朋友问,三个月想练出防身的功夫,是否可能? 答:完全可以,但是要看防身的对象,如果是非技击专业的普通人士,一般三个月是可以的。 那么用什么呢? 5321法——五公里跑步、三拳、两肘、一腿。 跑步对于弱者是最重要的防身技能的基础。所谓走为上。其实弱者面对强敌,第一选择就是跑,能跑就有机会。所以,跑步是非常重要的防身能力。 三拳练什么?直、摆、勾。但是这里所说的直、摆、勾与拳击不完全相同,步法是拳击的步法,但手法、劲路与拳击不同,出拳肩胛骨打开,以肘为拳。 为什么不练劈崩钻炮横,因为如果没有三体式的基础......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5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810 views 次
我曾说练习太极拳时,要做到周身与空气相粘。有人说这只是内意,并非是外形。也有人说松散通空是其法门。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似是而非。 若要做到周身与空气相粘,最重要的法门是身知顺逆之理。若能身知顺逆之理,则不仅是内意与空气相粘,而且外形也真真切切地能够体现出周身与空气相粘。 什么是顺逆之理呢?就是孙禄堂先生强调的:“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相关阐释见《孙氏武学研究》第16——26章。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示一下粘人的功夫,如果自己盘架子尚不能做到周身与空气相粘,在实战技击中粘人就是妄想。 能够做到在盘架子时周身......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58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89 views 次
散手中能以柔劲应敌不容易,一旦做到能以柔劲应敌,说明已经逐渐步入到自如的境界。 柔劲应敌,一要自身内外协调一家。二要步法身法矫捷轻灵。三要有感而遂通之能。 出手两臂如蛇,顺敌变化,不即不离,见隙而进,与敌手臂或身体相距一寸时,仍是混混沌沌似无定向,将及未及之际,感而突发,无不中的。 感而突发,即感知对手的意图及变化,全在借势击敌,故能产生冷脆惊炸的打击效果——俗云柔弹力。 散手如此,推手也是如此。 剑云老师讲:她这一代人中,柔弹力用得最好的是她的二哥孙存周先生和老师兄裘德元先生。孙存周先生发出柔......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77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960 views 次
一、紧与对榫 说某人拳头硬,并不是指某人出拳速度快,也不是指某人出拳的力量大,出拳快或力量大都不能产生硬的效果。拳头硬甚至并不是指某人仅仅是“拳头”硬,而是指某人不仅拳头坚硬而且某人的拳头连同某人的整个身体成为一刚性物体:全身骨节瞬间攒紧,整个身体如同一个钢钎打过来,不管是速度快慢,还是力量大小,伤人的威力首先表现在整体硬度上。这就是明刚之劲在最初阶段的劲性特征。这是劲力形成基础的基础。很多人忽视这种劲力的训练,于是其出手顶多能把人打倒,但不具有穿透性的破坏力。作为实战技击的能力,则是一大缺......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21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278 views 次
一、十字打法简介 什么是十字打法?前后两拳的打击方向不同,形成十字交叉,当然不一定是正交。要求第一拳出击后,第二拳紧跟,同时发出第一拳的手臂不要收回,要继续逼住对手。发出第一拳手臂不回收而出第二拳是十字打法与一般两拳连击的区别。孙氏拳中的很多拳式都含有这种打法,如孙氏太极拳中的肘底锤,孙氏形意拳中的劈拳、崩拳等。 十字打法多用于逼住对手时,即第一拳发出时,要逼迫对手不得不阻击,这时是运用十字打法的良机。运用十字打法常能出其不意。但是要运用的好,一是第一拳要逼得住,二是自身脊椎能够抻拉充分,三......
阅读全文
前日去上海参加“国际孙禄堂武学联合会成立一周年暨国际孙禄堂武学联合会上海培训基地成立大会”,会上门内外各派代表20余人上场演示拳术,其中以沈宝发的形意拳赢得掌声最多,表现出色。无论在会上,还是在会下,看了很多人演示发力,总的感觉是大多没有摸到门道,有的根本发不出劲力,有的虽能发出些劲力,但是发力时努气(三害之一),造成发力后气喘吁吁。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第一对发力时正确的规矩、状态还没有体认。第二是不知道发力与松开的内在联系。第三是不知道发力时的心法。 所谓松开、松开、再松开,绝非只是个口号,而......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87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33 views 次
一、速小柔巧 孙存周先生说:“(八卦拳)虽一式之微,莫不有速小柔巧、闪展腾挪之妙。”指出了孙氏八卦拳拳式的特点。 那么什么是速小柔巧呢? 速,无论何种拳术莫不求速度快,如太极拳求得是感应速度。孙氏八卦拳式的速度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式中动作合乎技击时的运动之理,其速倏忽若电。只有动作合乎运动之理才快得起来,否则想快求速,也快不起来。 二是式中动作在启先后天相合,开启感而遂通之能,运用时能如水生波、如火作炎。 三是式中动作合乎技击时的运用之理,具有诱敌、预判能力,其速常表现为不疾而达。 其速倏忽若电......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54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947 views 次
常有朋友问如何提高技击能力?孙门前辈说:“没劲先练劲,有劲不用劲。”其意展开来谈,就是五行入门法。 什么是五行入门法呢? 第一是提升劲力劲性。所谓金。 第二是提升技法技巧的运用。所谓木。 第三是提升步法、身法简捷、自如、灵动的能力。所谓水。 第四是提高不同技法技巧之间的组合运用能力。所谓火。 第五是提高技击中全部技能之间动作变化的协调性。所谓土。 通过以上金木水火土的循环往复,技击能力由此不断提高。孙存周先生提出练习拳术务要平均发展,即金木水火土五者要均衡发展,不可偏重一端,如此技击能力方能不断超......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3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67 views 次
前面曾经讲过,孙氏拳的三步进阶是绳捆索绑、圆球弹簧、剑气内藏。艮是在绳捆索绑阶段发出整劲的特性。 绳捆索绑,就是还处在没有完成易筋阶段的行拳特点。这时劲力的特点就是艮。 有人不懂艮,追求弹簧,每出一手都要煞有介事的颤上几颤,这是假弹簧劲。真正的弹簧劲,不是自己主动要颤,而是在发力后无法控制的微颤,这种微颤完全是自然的附带现象。假弹簧劲在应用中是毫无用处的,而且只能给自己带来被动。 艮劲当然不如真弹簧劲通透,但是当一个人周身大节还没有充分打开,真正的弹簧劲是出不来的,这不是发力技巧问题,而是作......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15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56 views 次
一、学会运用脚的每一个部位支撑运动 有人鉴于孙氏拳的无极式、三体式都要求将重心坐在足跟处,便以为孙氏拳只是用足跟来支撑运动,这实在是一个误解。孙氏无极式、三体式都要求重心坐在足跟处是体会极还虚的入手的方法,所谓在临界状态下求虚无。但是孙氏拳作为对运动的支撑绝非仅仅靠足跟,按照孙剑云老师的说法孙氏拳是运用脚的每一个部位支撑运动。孙剑云老师说:“脚上有八卦,运用八卦支撑运动、变化运动,同时身上的劲也变化。” 脚上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就我所知孙氏拳要求能够运用脚趾、脚跟、脚掌内侧(大跖骨)、脚掌外......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04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829 views 次
一、诌议大节打开的状态 一些拳术爱好者问:什么是肩、胯、脊椎大节打开的状态? 因为我本人也没有完全做到,只能以耳闻前辈的风范来作答,因此大概只能算是诌议。 什么是肩的大节打开?孙剑云老师讲:“我二哥(即孙存周先生)与人比手时,一伸手,胳膊比平常能长出尺余。他的肩是活的,伸展后可以向任何方向转一周,控制自如。但还是比不了老先生(即孙禄堂先生)全身的骨节都能任意转动,游刃有余,如同滚珠一般。” 什么是胯的大节打开?张烈师兄讲:“孙存周先生单腿立在地面,抬起另一条腿,其脚在裆正中,而腿如打坐时的大盘一......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6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409 views 次
一、由方到圆 我在《孙氏武学研究》一书中曾提到过孙氏太极拳的“五心”问题,也曾提到过“三心三圈”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属于由方到圆的过程与方法。 浑圆一气之意是由基础技能的提升、技法技巧的创新与训练方法的精细化逐步形成的,绝非囫囵吞枣可成。 基础技能、技法技巧与训练方法三者是相关的,而且必须相互闭合才有效。这也正是孙氏拳的特点。有关基础技能、技法技巧的提升,前面谈过一些。这里谈谈训练方法的精细化,如上面提到的“五心”、 “三心三圈”大体都属于训练方法精细化的范畴。 比如意、形、身三圈,实际上是对技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