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7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404 views 次
  孙门前辈一向谦逊、隐忍,从孙老先生到孙存周先生和孙剑云老师以及今天健在的孙叔容老师姐都是如此,与世无争,于个人名利躲尤不及。 但是我作为一个与孙门无任何利害关系的业余武学研究者,实在不忍看着那么多的谎言流行。请看一些是非都是由谁引起的:   1、早在1986年,王玉祥、王玉芳等人在没有任何文献史料依据的情况下,在王芗斋的大事记中捏造出孙老年迈不支的谎言和受王之聘去陆军武技教练所的伪史。其目的何在,有目共睹。   接下来王的门人于永年在1989年又把这份充满了捏造的谎言的大事记用在其《站桩》一书中。......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597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8,333 views 次
无视史实,虚构故事 ——评《意拳拳学》中“王芗斋生平及大事记”   在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意拳拳学》中的“王芗斋生平及大事记”里,其编者王玉芳公然编造谎言,声称“1913年王芗斋聘师兄李奎元之弟子孙福全去陆军武技教练所任该所教练。”又称“1928年,在钱砚堂为王芗斋来上海举办的欢迎会上,师兄钱砚堂请孙、王表演拳术,王芗斋坐在一旁含笑不语,弟子赵道新站起来说道:‘我来陪孙师兄玩玩吧。’二人搭手瞬间,孙福全年老不支”。这两条奇闻曾出现在1993年第四期的《精武》杂志上,由王选杰的弟子胥荣东编写的“王芗斋传略”......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43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84 views 次
  程廷华去世后,李文彪就跟在孙禄堂先生身边,前后20年,所以李文彪后期的功夫主要得自孙先生。李文彪在随孙先生去东北徐世昌处任职前,一直住在孙先生的蒲阳老家,朝夕得到孙先生的指导,7年后随孙先生去了东北,民国初,李文彪一回到北京就找孙先生,孙先生就让李文彪住在自己在东城干面胡同的房子里,自己在玄武门内朱巢街又租了一套四合院。所以,李文彪那时三天两头地到孙先生家里来。李文彪最喜欢孙先生的季子孙务滋,每次来常与之戏斗,及长,每到孙宅,必给务滋喂手试技,毫无私蓄,再长,相互散手,初孙务滋非其敌手,......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5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295 views 次
  孙禄堂先生云游南北十一省回到保定,时保定武术界以武术名家平敬一先生为魁首,其中一些门徒横行市里,欺压同道。孙先生看不过去,于是打抱不平,登门找平敬一先生,请其管束门徒。平敬一先生以为孙先生是来比武的,误会其意,坚请与孙先生比武后再论其他。不得已,孙先生只好按照平敬一先生的提议比试摔跤,因平敬一先生最擅长摔跤。两人一接手,平敬一先生就将孙先生背起,然而在一片喝彩声中平敬一先生却无法将孙先生摔到地上,平敬一使尽各种办法还是无法将孙先生放到地上,孙先生始终安坐在平敬一先生的背上,相持许久,围......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22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01 views 次
  郑怀贤,河北省安新县人,生于1897年,9月15日。幼习戳脚翻子,师从魏昌义。后又从京北名拳家魏金山习艺,尤得其接骨之能。1923年,郑经魏金山先生介绍,拜在孙禄堂老先生门下习形意、八卦、太极,从学四年,尤善八卦拳。1928年,郑南下上海,经孙老推荐,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术,期间一度为某大亨之贴身保镖,遂享名江南。1936年,郑被选拔进近代首届国家武术队,作为表演项目参加柏林奥运会,其所表演的飞叉是当时最为轰动的节目之一。回国后,他被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师,1938年随国术馆内迁成都,并兼任华西坝燕京大学武......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4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744 views 次
  最早听说史建华先生是在1983年,从梁克全先生那里知道史先生是造诣颇深的八卦掌拳家。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谋面。1992年夏,在剑云老师家见到史先生。记得当时剑云老师非常开心,剑云老师给我介绍说:“史先生是刘凤春先生的徒孙,刘文华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八卦门论,我们是同辈。”这时史先生连忙说:“您是我的老师,我可是给您递过帖子的。”看得出他们二位之间非常相互尊重,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史先生走后,剑云老师给我讲了史先生如何尊师重道,为了孝敬师傅,把刘文华先生接到家里,一直奉养,直到给刘文华先生送了终的事迹。而......
阅读全文
  • 02月
  • 11日
张大辉先生文章 ⁄ 共 84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36 views 次
今天与一位好友通电话,谈到习武与心性养成的关系问题,大受启发。其实,心性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着非常多的含义。通常,人们说,心性是修养,心性是品德,等等。总之,在大家心目中,心性一词与品德高度相关,心性就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综合评价。 再则,很多事情都可以修炼心性,工作可以磨练,生活可以造就,学习可以培养,然而,工作、生活乃至学习都是人生中必须经过的环节和过程;或者可以说是不得不从事的事情。其对心性的影响始终都是主客观相综合或交织的。而武术之于心性则不同,其中主观因素居多。之所以这样说,其原因是......
阅读全文
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之成立,在当今武林并不算一件轰动的大事;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在当今众多的各类武术组织中也许是并不起眼的一个协会。2007年7月,我有幸主持了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的挂牌仪式,在后来的接触中,诸位同好对孙式太极拳的热爱和潜心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种求实和认真的风气在当今武术界是不多见的。这种精神,也正是老辈子武林先贤们所留下的宝贵遗产。不求实,不足以求得真道理;不勤奋,不足以证得真功夫;不思考,不足以使境界精进。孙禄堂公的武学思想体系中,本身也蕴含着这种精神。其......
阅读全文
  • 02月
  • 10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995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5,509 views 次
孙禄堂先生曾经讲过,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形式不同,其理则同。这个论点已被广大习武者接受,已成为习武者的共识。为体会练习这三种拳术的共同感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试验。 两脚并立,或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站直。简单地说,站立的姿式就和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一样挺拔。在这种直立的基础上,头努力向上顶。注意头向上顶劲时不可以破坏原有的站立姿式。你自己知道头在努力向上顶,站立的外型不可以有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不许向上仰头。这时你可以体会到头向上顶和肩向下垂其实是一回事,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换句话说,......
阅读全文
  • 02月
  • 10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88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44 views 次
有很多爱好武术的朋友到我这儿来共同研究武术,当我叫他们把身体站直,站立得要和受检阅的仪仗兵一样,挺着胸、站得笔直时,问题就来了。不是说练内家拳要含胸拔背吗?结果他们给我做了示范:前胸微向内凹、两肩扣着,这样的胸即为“含”;此时后背微驼,再加上两肩前扣,后背真的有“拔”的感觉,而且“拔”得很圆(由于两肩向前用力,应说后背是被横着抻圆的)。不管怎么说,绝对是一个小罗锅。这也许是流传中的张三丰“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的影响所致。   孙存周老师教我练拳那么多年,始终都要求我要把背挺得直......
阅读全文
  • 02月
  • 10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83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599 views 次
 垂肩在前边我们已经做过试验。垂肩就是头努力向上顶,顶得越是用力,肩垂得也越好。  经常练习内家拳的人,确实都有些溜肩膀。有的朋友问我,练了半天结果练成溜肩膀,这是不是会影响形象,使自己变得不美了呢?其实不然,溜肩膀会使你的脖子显得略长,既然肩都练溜了,肯定是下了功夫。练到这种程度,你的脖子肯定也粗了,两肩头的三角肌(即俗称的虎头)也大了,一定会变得更精神、更漂亮。   另外,端肩膀也绝不是什么好词,“寒肩高耸”是描述痨病腔子的形象,“像个缩脖子鸡”也不是描述形象美的词儿。这就好像你坐在最......
阅读全文
  • 02月
  • 10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20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883 views 次
   孙氏武学产生于本世纪初,是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彻底揭示了武学的本质与基本规律,进而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形成了孙氏武学这门以体用兼备为特征、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武学体系。孙氏武学体系首次历史性的使武术从一种搏斗技能升华为一门修身实学。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结构。孙氏武学体系是对当时武学的全面的总结与超越。孙氏武学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在武学思想方面: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体系,率先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