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回忆史建华先生—童旭东

2012年02月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4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927 views 次

  最早听说史建华先生是在1983年,从梁克全先生那里知道史先生是造诣颇深的八卦掌拳家。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谋面。1992年夏,在剑云老师家见到史先生。记得当时剑云老师非常开心,剑云老师给我介绍说:“史先生是刘凤春先生的徒孙,刘文华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八卦门论,我们是同辈。”这时史先生连忙说:“您是我的老师,我可是给您递过帖子的。”看得出他们二位之间非常相互尊重,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史先生走后,剑云老师给我讲了史先生如何尊师重道,为了孝敬师傅,把刘文华先生接到家里,一直奉养,直到给刘文华先生送了终的事迹。而当年史先生还只是一名小学的体育教师,家中并不宽余。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
  以后,我又跟史先生见过几次面,感觉相互投缘,于是成了忘年之交。有一次我问史先生,本来辈份与剑云老师相同,为什么持意要递帖自列为弟子呢?史建华先生说:“我认识的许多老前辈们对孙禄堂先生都极为推崇,认为孙禄堂先生武功之高深,在当时是并世无双,当年就连程廷华、刘凤春这些老前辈都叹有不及。文华先生晚年多次嘱咐我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孙先生的后人以求深造。文华先生去世后,我就托人找剑云老师,我跟剑云老师已经认识很多年了,无论是德是艺,都是我的老师。”尽管在涿州当地也流传着一些其它的说法,但是史先生能够以自己的卓识辨别真伪,追求武学至真,其气度令人感佩。通过与史先生接触的深入,深感史先生对技艺看的很重,不图虚名,不是一个轻易赞许人的人。感觉史先生说的这番话,确实是出自内心,并非是一般的客套。其气度之豁达,内秀于中,溢于言表。
  尽管史先生自己自列为剑云老师的弟子。但是我们这些剑云老师的弟子绝不敢把自己与史先生并列。每当史先生对我称呼师弟的时候,虽使我感觉很有光彩,但是,无论是年龄还是技艺,我与史先生都差的太远。
  史先生对刘派八卦掌有比较全面的继承,在全国的八卦掌领域里享有很高的声誉。北京的八卦掌同道经常有人去涿州向史先生请益。我的同门师兄刘树春、张振华等就常去涿州与史先生交流,从他们的言谈话语里,流露出对史先生的技艺由衷的钦佩和赞许。但史先生从无自得之意,对拳艺的追求永无止境,日趋深入精微,晚年,经过多年的淬炼,终于把从剑云老师那里得来的孙氏太极拳的劲意融入其八卦掌中,使其拳劲更为自然、丰富、浑厚。我的朋友张西可先生曾练习过高义盛一支流传下来的八卦掌,经我介绍认识史先生,对史先生的八卦掌非常赞叹欣赏,尤其对史先生八卦掌的步法很是称道。认为与形意拳和心意六合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史先生也非常看重张西可先生良好的技击实力和武学天赋。也许是天生有缘,史先生在临终前的一段时间里,常常念叨起张西可先生,最终在史先生去世前,张西可赶到涿州看望了病危中的史先生,并了此天缘,张西可先生在史先生弥留之际给史先生递了门生帖子。但愿张西可先生能够不负史先生的期许,为光大八卦掌艺术增添一份生力。
  史先生生曾前多次邀请我去他家中做客,由于工作繁忙,始终未能成行。9月中旬得知史先生病重后,于9月23日与刘树春、雷师太、刘贵祥等同门一道去史先生家看望,不想史先生正处于昏迷状态,未能交谈,深以为憾。
  史先生离我们去了,这是八卦掌艺术的一大损失。但是他的德、艺,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里,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史先生走好。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