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成立两周年有感——张卫民

2012年02月11日 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 ⁄ 共 135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781 views 次

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之成立,在当今武林并不算一件轰动的大事;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在当今众多的各类武术组织中也许是并不起眼的一个协会。2007年7月,我有幸主持了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的挂牌仪式,在后来的接触中,诸位同好对孙式太极拳的热爱和潜心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种求实和认真的风气在当今武术界是不多见的。这种精神,也正是老辈子武林先贤们所留下的宝贵遗产。不求实,不足以求得真道理;不勤奋,不足以证得真功夫;不思考,不足以使境界精进。孙禄堂公的武学思想体系中,本身也蕴含着这种精神。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协会会长张大辉先生对孙公武学思想体系的继承和阐发。

张大辉先生侵染于拳学研究二十有年,功力深湛,见解高妙。记得当年认识张大辉先生,一席话,就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国武术的想像——我当时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对于武术,总是习惯以想像来代替真实不虚的身证体悟。我想,这是人们对武术的误解大于理解的原因之一,无缘见到真人,不得门径而入,长久以来,使中国武术蒙上了要么神秘不可知、要么蒙昧无知的面纱。

大辉先生语拳学,令人耳目一新。有黄钟大吕的壮观,亦有细细如缕的具象分析,近年来,随着大辉先生拳学境界的精进,对于拳学之境,颇多意蕴悠远、气象万千之语。此时,语拳近语禅,大有王摩诘所谓“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之境了。

近二十年亦师亦友的交往,不知道多少次面聆大辉先生对拳学的高深见解,可惜我于国术只是个票友,每每称快之余,则于理趣层面浅尝辄止,少付诸实践。回想当年大辉先生煮酒论武论文的青春豪情,至今仍有如饮醇醪之感。如今都已步入中年了,在感叹人生秋意的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大辉先生言谈语默、举手投足,已俨然呈具足之大气象。

世上学术门类甚多,真学术也是有的,但从来都是被假学术包裹着。真学术必在沉寂散淡之处,少一分世俗喧嚣,就会多一点真学术之真意。二十余年来,大辉先生远离江湖庙堂的纷争,潜心于武学真谛的认识和实践。秉承蒙古密法的家学渊源,加之会通文理的学术背景,遂使大辉先生对于孙式武学体系,能够有独到而富含深蕴的阐释发扬。

张大辉先生尝言:“孙式拳学,与武与文,皆得要义。”诚哉斯言也。在我看来,孙式武学体系不仅以其全面继承传统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的真实学术内容而著称,也不仅以其理论之完备、体系之次第分明而显扬。孙禄堂公在《拳意述真》中屡屡提及前辈所言:“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禄堂公所屡屡提及的这番话,其中定是大有深意的。以我等后学之愚钝,不可能全解其奥意,但至少能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何练拳?练拳的目的是什么?世人常谓如今早已进入火器时代,武术已经不能作为技击之术而列于战阵了。这其实只是个一知半解之论,即便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决定战争胜负的,还在于人心向背、谋局布阵、粮草筹措,而非个人技艺之逞。所以说,武术之用,在其之为不用只用。对今人而言,修身养性是也。

作为学术的一种门类,或许武术更适合在远离喧嚣大都市的地方修持。武术并不像其它学术那样需要大量的资讯,对于习练者来说,首先是需要真实内含的传授,然后就是在清静处孜孜修习了。在这个意义上说,赤峰作为塞外边陲之地,实在是修习武术的好地方。孙式武学能够在赤峰生根发芽,机缘殊胜。

张卫民

2008年12月28日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