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508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43 views 次
 我与孙门的渊源,要从我的爷爷拜孙禄堂老先生为师算起,历经三代,将近百年,说是世纪之情、百年之缘,不为过矣。 我爷爷字师墨,讳观群,生于1889年,卒于1964年,祖籍四川井盐县,是大清银行学堂第一届毕业生,自中国银行组建起即服务于斯,直到1949年退休。他本是文人,家族,亲戚中并无一人习武,却奇迹般地与孙门武学结下了毕生缘分,并泽及后代,这不能不说是三生有幸了。 在拜入孙门之前,我爷爷从来没有锻炼的习惯。加之生活优裕,所以20几岁就胖到220斤(身高1.70米),当时他正担任中国银行总裁的掌印秘书,每天的工作就......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334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86 views 次
练拳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何也?种种条件所限也。要有明师(也可能是名师,也可能否)指点;要本人资质优异;要能下苦功夫;还要有缘分。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明师者,明白的老师,用现在的话就是好教练。好教练可能原来是好运动员,这样最好,因为他有当运动员的体验,但也不一定非是不可,只要他能精通理论,并知道如何把理论变为学生的实践,就是一个好教练。我们常看到国际的大牌球星退役后想当教练要先进修,通过教练考试后才能做教练,并不因为你是顶级大牌球星而有所通融。这就是说好球员不一定是好教练,俗语说“有状元......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653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836 views 次
用古人的话说"心之官则思",练拳要用心思,多思考,把拳中的道理多想,多悟,把拳理弄通,内家拳尤其如此。做什么事情天资与悟性都是绝对重要的,身体条件好,学拳固然有优势,但若脑筋不够,悟性不佳,到了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悟性是对拳的理解,属于软件范围,但软件领导硬件已经是普遍规律了,所以在讲了孙氏三拳后,还有必要回过头来再强调一下对内家拳的理解问题. 练拳首先要用脑子练,对内家拳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一定要吃透,练拳是七分靠脑,三分靠手脚。这并非危言耸听。其实任何体育运动都不只是身体的简单动作,都要全身整体的协调一致,谁......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611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92 views 次
“武”是个很崇高的词,文,武两道,国之根本。所以自古习武与习文同样重要,都是正经事,都是大事业。但可惜的是,现在的“军事”已经取代了历史上“武”的绝大部分,只剩下可怜的“武术”,被作为体育运动甚至文化遗产在保存着。 现在的“武术”的概念,是不确切,模糊,笼统的。同属于“武”的范畴,但层次的高下却有着天壤之别也。至少有四个层次的分别。 第一节,武技。 武只是打人杀人的技术,军人,职业武士,武师,保镖,看家护院,镖局,现在的特工,特警,------。没有更多的要求,只要能徒手或用冷兵器格斗就行。包括散打,拳击,摔......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8469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8,883 views 次
序言 本人已过花甲之年,希望利用博客的传播优势,将我多年习练孙氏拳法的体会、认知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交流,绝不言怪、力、乱、神,愿为继承发展孙氏武学尽绵薄之力。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   为什么叫三体式?有多种说法。 愚意以为来自老子。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解释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这种说法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并不一致,在后一种说法中,没有三的位置。老子的说法是对的,看看太......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4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64 views 次
观察时机、捕捉时机、利用时机,三者合之,称为战斗意识,是综合自身各种技能的能力。如果两个人的技击素质相当,谁的战斗意识好,谁就能立即取胜。 战斗意识的培养同样有一个从有意→无意→真意的过程。此外战斗意识即与格斗经验相关,也与自身的技能水平相关。所以,战斗意识是一种综合技能的体现。 张兆麒先生讲,孙振川先生的速度、爆发力、粘劲、轻功、对抗能力都非常出众,这只是战斗意识的基础,此外大量的对抗训练和实战经验也是提高战斗意识的重要基础。孙宝安师兄讲,他小时侯,他爷爷的徒弟们整日对搏。但这种对搏不是乱打......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1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02 views 次
有人希望我谈谈孙门前辈们的武功和轶事,关于这些方面的内容我已经披露过不少了,由于我自己没有功夫,无法再现前辈们的神采,故常自嘲为嘴把势,虽说我只是一个嘴把势,谈前辈的功夫也要有选择的谈,谈那些自己多少能看见点儿影子的事情,粘劲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会说,粘劲有什么神奇的,当今练太极拳的人群中很多人都有粘劲。 答:本文所讨论的粘劲与他们表现的粘劲是有很大不同的。 前文讲了张兆麒先生认为孙振川先生的粘劲超凡,本文所指的就是孙振川先生的这种粘劲。 那么孙振川先生的粘劲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呢? 1、 在发力......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7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912 views 次
孙振川先生是孙氏拳第一代弟子,孙剑云老师对他的八卦拳一向赞誉有嘉,1992年我去上海出差前,孙剑云老师告之,孙振川先生有个学生叫张兆麒曾来信联系过,要我去上海时如有机会可以见见这位张兆麒先生。根据张先生来信中的自我介绍,他在抗战前曾随孙振川先生学过数月八卦拳,此前张兆麒先生曾从刘凤春学八卦、从刘玉春学通背、从杨少侯、陈发科学杨、陈两家的太极拳,从杜心五学自然门等,可谓自幼习武,博学百家。 张兆麒先生住在胶州路273弄的一个老式的二层楼上(多少号忘记了),那时他已经87岁,身体硬朗而且健谈。张先生讲他......
阅读全文
  • 02月
  • 19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47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985 views 次
十二、连环拳回身:打完右崩拳后,想要往回打就做崩拳的回身式,即狸猫倒上树:收右拳扣左脚,转身抬右腿钻右拳,狸猫上树。这个动作你应当很熟练了,做得是否规矩,准确到位,这可要靠你自己来严格要求了。 十三、垫右脚拗步右崩拳:这和崩拳回身后打的拗步右崩拳完全一样,你应当熟悉,也可再重读崩拳中讲述内容以确保练习无误   十四、青龙出水:即崩拳收式的动作     十五、顺步右崩拳:也称黑虎出洞,此动作与连环拳四相同。   十六、白鹤亮翅:从腹前对拳开始一直到白鹤亮翅做完,右拳在小腹前砸在左手掌上......
阅读全文
  • 02月
  • 19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85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031 views 次
十、狸猫上树: 这个动作和崩拳回身式的狸猫上树基本相同,只不过崩拳回身式是在抬起右腿的基础上做狸猫上树。而现在是要在包裹式的基础上来做狸猫上树。 在包裹定式的基础上,后边的右脚先蹬劲,使左脚顺势向前垫一小步。因为包裹式两脚的距离已经很大,故左脚向前垫步只是向前挪动一点,把原来向内扣的左脚垫步后成为脚尖朝前。 右脚用力蹬,向后蹬完地,身体迅速前移,身体重心逐步移到左脚上。右脚蹬完地马上顺势离开地面,把腿蜷起来。当身体过渡到身体重心刚到左脚时,右脚正好抬到脚后跟贴着裆,整个右腿和脚的状态与崩拳回......
阅读全文
  • 02月
  • 19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150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326 views 次
九、连环拳的包裹式: 这个动作是由几个动作组合而成的。要分步讲才能讲清楚。 9.1.包裹式预备式: 承前式,左脚向前蹬劲使身体后移,把身体重心全部转移到右腿上;左脚顺势撤回到右脚前,用左脚前脚掌点地。与左脚后撤的同时,左手和劈拳落手一样落在小腹前,但手形不变。这时两手在小腹都裹着劲,小指关节贴在耻骨上沿,两手好像拿两把手枪一样。以这个姿势稍停片刻,目视前方。稍停片刻也就是此动作做完略停一下,与下边动作不连续,好像是要为下边动作做好充分准备一样。这时两手也只是保持手形,并不用力。   9.2.左手贴身上......
阅读全文
  • 02月
  • 19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160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118 views 次
六、上右步打左炮拳: 在上式的基础上,右拳不离开左手掌,两手同时贴着身体往上提至心口。当提至心口时,相当于发出一个指令,与练炮拳时不同之处是现在是直着往前打。 左脚用力向后蹬地,右脚向前迈一大步,然后左脚跟进。与此同时左拳由心窝处向前打出,打到位;同时右拳极力裹着劲,向上顶,拳到鼻子前边时,小臂在身体前几乎是垂直的。这时右拳突然极快地外翻,使右拳的手背贴着右前额。左拳到位时,右脚也正好落地。左右拳和右脚落地一定要同时完成。(注意,下图只表达动作形态,不表达动作方位 编者注) 此动作就是打一个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