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6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85 views 次
看到不少人练了多年的拳,进步甚微,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无意”上,说实话,还没有这个资格,而是出在不知如何用意(有意)上。“无意”要发挥作用一定要经过“有意”这个阶段,否则无意就成为无知、无能,也就是“顽空”,这是孙禄堂先生提醒在无意及不用力时需要避免的状态。当然如果仅仅求健身,如此“顽空”大概也未尝不可,但若是求拳中道理,乃至求得技击能力,则就成了“水中捞月”。所以在练习拳术的初级阶段,需要明了拳意。作为孙氏拳,行拳或动手切磋时,最起码要身兼三意。 哪三意? 一曰浑圆,上文已讲。二曰两手如有物,前文已述。......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9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81 views 次
陈微明先生讲,是否得到浑圆一气之意是鉴定太极拳真伪的标准。即使是形意拳、八卦拳的式子,无十三式之表,若得浑圆一气之意,仍是真太极也。 那么浑圆一气之意从何而求呢?当从球劲之意入手。对此,前面短篇多有论及。但近日见有人为求球劲之意,浑身相争,两肘相撑之意尤重,此为病。病在何处?一为僵,二为实。此球劲之意一旦有了边界,做实了,就必受制于人。 但是如果开始练拳不知道对应点相撑,一味地由上向下松,将永远摸不到球劲之意。 撑也好,争也好,只是在求球劲之意的开始阶段,做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周身均匀散开如球......
阅读全文
从左至右:中国武协副主席吴彬、原中国武协主席徐才、孙剑云、当时现任中国武协主席李杰、原中国武协主席张耀庭 历届中国武协主席共同参加一位武学前辈的纪念活动,这在中国体育界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2001年他们不约而同地参加孙禄堂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反映了孙禄堂先生在中国武术史上的至高成就与地位。在这次活动中,对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成就做了如下客观评述: “孙禄堂先生以自身极高的道德修养和卓绝的技击造诣实践了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先后出版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等五部拳著,创立了形意......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5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27 views 次
秦正之(1886——1981),字文中,原籍上海浦东,伤科世家,兼通武术。其族兄乃大名鼎鼎的武术家秦鹤歧,然秦鹤歧年龄长秦正之三十余岁。上世纪20年代,向恺然先生将孙禄堂先生、秦鹤歧先生及杨登云师傅(武术名家刘百川先生之师,刘百川先生认为自己的武功不及乃师的十之二三)等同列为“江湖异人”,并作传为纪。可见秦鹤歧先生的武艺非同凡响。抗战胜利后,秦正之来北京,以行医为业,尤与孙存周先生交厚,几乎每日不离左右。因其族兄秦鹤歧先生对孙存周先生的武艺极为钦服,称赞孙存周先生的武艺“不让董老公”(即董海川前辈),由此......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7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856 views 次
有人说发劲要松,有人说发劲要紧,那么哪个说法正确呢? 都正确又都不正确。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看对应的是什么样儿的条件,对应什么样儿的条件呢? 如果指发劲的过程,那么当然身体各节都要放松、松开。 如果指击中对手身体的一刹那,那么身体各节攒紧也不失为一法。 所谓“柔过气,刚落点”。 还有一种发劲是只有松没有紧,这是种什么样的发劲呢? 顺打。即顺着对手重心要去的方向发劲。其条件是听对方的劲要听的准。孙振岱先生有诗曰:“送彼将就在一松。”即是这种发劲。 发劲有软弹也有硬进。 软弹要以听劲为基础,避实击虚,......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0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052 views 次
原姓叶赫那拉,名佛尼音布,字赫伏,又字荷夫,号师孟,因在家行六,又称佛六或佛六爷,1911年辛亥鼎革后,改名叶潜,生于1863年,卒于1937年,是晚清三朝两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瑞麟之子、慈禧之侄。 师孟先生是清末民国时候的琴艺大家,收藏古琴更是冠绝一时,多达百二十具,其中尤以“九霄环佩”、“昆山王”、“风入松”、“鸣玉”、“归凤”、“霹雳”六琴最为著名,他因此又号“六琴斋主”。六琴中除“霹雳”为自制外,其余五琴均为唐宋名器,而尤以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九霄环佩”最为珍贵,被誉为古琴至宝。师孟先生当年所居乃明代东厂旧址......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3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87 views 次
盘太极拳架子要眼前无人似有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眼前无人似有人呢?就需要去假设条件。其中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行拳时要两手如有物。是什么物呢?即对手身体的某一部位。对于对手不同的身体部位,同一个式子,盘出来的拳意乃至轨迹是不同的。比如孙氏太极拳的懒扎衣一式,其基本假定是接对手的前手臂。那么是接对手左前手臂还是接对手的右前手臂呢?两种情况要进行分别假定,而且由于随着接对手左右不同的前手臂,自己出手时选取对手身体的部位、自己前手划弧的轨迹以及自己周身的拳意都将不同。这是需要我们在......
阅读全文
近日在整理多年前的笔记时,偶尔发现当年记载刘子明先生所言:“孙家的形意、太极、八卦乃天地人三盘拳法。”一语。因为当时我还没有系统练习孙氏拳,故对此语没有感性认识。 近日再次看到此语感觉颇有道理,孙氏形意拳乃地盘拳法,孙氏太极拳乃人盘拳法,孙氏八卦拳乃天盘拳法。记得孙剑云老师讲过乃兄孙存周先生的形意拳是贴着地面打。近日看刘树春师兄演示孙氏纯阳剑(形意剑)时讲,当年剑云老师也是如此要求,对于下盘功夫要求极高,胯没有开到相当的程度,脊椎没有拔开到相当的程度,是无法完成的。因此称孙氏形意拳是地盘拳法......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47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31 views 次
看到不少人演习太极拳,不注重拳式与拳式之间过渡动作的拳意,如此盘架子永远得不到沾粘连随之意。行拳时定式与定式之间的过渡动作与定式同等重要,甚至从关注度上讲,应当更为关注,因为式与式之间过渡动作的内涵变化更隐蔽、更丰富,所以更要着重体悟。看到不少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人,过渡动作稀里马虎,拳意肤浅,内涵苍白,致使练拳的效率低下,凡过渡动作一定要走出三层意境: 1、 顺中用逆,如进中寓退,退中寓进。 2、 动中求静,运动中要始终不失一气横拳的太极之意,即始终要有蕴涵着八卦、五行变化之机的虚灵之意。 3、 浑......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64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7,601 views 次
第一次见到支一峰师兄是在孙剑云老师家,支一峰师兄身材高大,举止儒雅。他称呼孙剑云老师“姑姑”。当时老师问他还练拳吗?支一峰师兄答:一直在练。并说曾在武汉还教过一些人,但大多都没有坚持下来。那时支一峰师兄已经去了深圳。1993年初,我也到深圳工作,于是与支一峰师兄联系,因为我住在蛇口,而支一峰师兄在黄岗,相踞较远,交通不很方便,但由于支一峰师兄有摩托车,所以大多是支一峰师兄来蛇口看我,每次所谈内容无不是有关孙门前辈及孙家拳。支一峰师兄与乃父一样都是以孙氏形意拳为主,兼修孙氏太极拳。支一峰师兄身材高......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孙禄堂祖师文章 ⁄ 共 5970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45,569 views 次
孙福全(《近今北方健者传》杨明漪①撰写,1923年出版) 孙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直隶完县人,形意师李魁元李存义,逮事郭云深,八卦师眼镜程,太极师郝为真②。为真师亦畲先生(逸其姓),亦畲先生师武禹襄,武受之河南怀庆府陈氏清平,盖与杨陆禅同源也。八卦、形意两家之互合,始自李存义眼镜程,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涵斋,涵斋于三家均造其极,博审笃行者四十年③。近著三家拳学行于世,其言明慎,一归于自然,而力辟心中努力、腹内运气等说④。因拳理悟透易理,及释道正传真谛、经史子集释典道藏之精华,老宿所不能难也......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8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03 views 次
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第二版的陈微明先生所写序中有:“盖能得浑圆一气之意,则合乎太极式与法。其粗焉者也,世之习太极拳术者,未得浑圆一气之意,虽能演长拳及十三式之形,又乌得谓之太极耶?”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得到浑圆一气之意,虽然你在演习太极拳的架子,但仍然得不到太极拳的效果。 那么浑圆一气,从何而求呢? 从球劲之意入手。孙氏太极拳一起手就是这个劲意。对此我曾反复向同门演示、讲解。 练习孙氏太极拳不能稀里糊涂的反复盘架子,而是要用心体悟架子中每个式子里的内涵。由球劲之意——浑圆一气之意就是首先要体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