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有意与无意,谈身兼三意——童旭东

2012年02月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6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3,686 views 次

看到不少人练了多年的拳,进步甚微,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无意”上,说实话,还没有这个资格,而是出在不知如何用意(有意)上。“无意”要发挥作用一定要经过“有意”这个阶段,否则无意就成为无知、无能,也就是“顽空”,这是孙禄堂先生提醒在无意及不用力时需要避免的状态。当然如果仅仅求健身,如此“顽空”大概也未尝不可,但若是求拳中道理,乃至求得技击能力,则就成了“水中捞月”。所以在练习拳术的初级阶段,需要明了拳意。作为孙氏拳,行拳或动手切磋时,最起码要身兼三意。

哪三意?

一曰浑圆,上文已讲。二曰两手如有物,前文已述。三曰掌如抓球。

这几条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其中的内涵却很丰富,比如掌如抓球,这是孙剑云老师经常强调的,听上去简单,其实内涵很深,这里即涉及到五个手指之间的阴阳变化,换言之,手掌有八卦之用,这个八卦的变化与形成劲意的身形、内意密切相关,不仅五个手指之间的变化里有里裹外翻之用,而且掌心和大、小鱼际的运用还有五行生克之变化,这种变化甚是微妙、广大,论其微妙,掌心内如含一籼粟,可察、可吞对方之意,亦可将自身劲气如针射出,穿敌腹赃。论其广大,掌如托天棚,可敷、可罩对手之周身。掌如抓球把里裹外翻、听化拿发都涉及到了。

因此,身兼三意需要我们在练习时细细体味的。过去有老师领着、喂着,学生可得入门之径。如今,真正能够掌握这些要领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需要我们在行拳时或用拳时仔细去体会,不要为了争一时的胜负,把最该体会的内容丢掉了。

太极拳是使拳术往精微方面不断深入的训练方法,其对于技击的作用如同科技领域里的物理学对于整个科学技术的作用, 对于技击整体技能的作用而言,太极拳只是重要的技能之一。所以太极拳高手未必就是技击高手。所以练习太极拳推手,不是单纯为了争胜,而是通过体味胜败形成的过程感悟技术的合理性与否,这是研习太极拳的意义。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