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太极者,在于知形懂劲,化发结合。在实战中,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领,并通过对战练习而成。 一、知形,即对人体形体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这里主要是指导对对方形体变化的把握。如果对方力大速度快,我方自然不能以慢动作式的太极套路应对,只能随人之进退快慢而相随。在这一过程中,最佳时机在于把握对方最初的动作雏形,即“一动”。因为这时对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最易处理。如果一动之机失了,可以继续破坏对方的发力距离,使之不能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自然无损亦。如果这一机又失去,则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力、化力,使之......
阅读全文
  • 11月
  • 08日
孙剑云先生文章 ⁄ 共 147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7,122 views 次
劍雲老師說:“功夫好的未必都善打,善打的也未必功夫都好。我二哥是先天實力超衆,贏了不少功夫比他大的多的人,除了老先生,我二哥眼裏沒有其他的人,連老先生也覺著他太好動手,動手不要命。後來得知我二哥一隻眼睛瞎了後,老先生說,這回他的一條命算是保住了。” 我問:“練武的瞎了一隻眼,怎麽叫保住命了呢?” 劍雲老師說:“老先生的意思是我二哥瞎了一隻眼後就不會總找人比武了。我二哥經常動手,沒輸過。贏的人多,結仇就多,老先生耽心他早晚會有閃失。我二哥在他瞎了一隻眼後,對外說不練拳了,實際上,他那幾年是閉門苦練......
阅读全文
  • 11月
  • 08日
孙存周先生文章 ⁄ 共 206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501 views 次
形意拳教授法 形意拳系内家拳之一种。其纲目分五行以强内,十二行以健外,以三体式为基础,以劈崩拳为运用,以明劲、暗劲、化劲为用功之程序,逐步练习,井然不紊,姿势简易,无折腰曲腿之苦,即老人童妇皆可随便练习。究其应用开合顺逆阴阳动静之妙,变化无穷,非得其门径,虽大智亦有所不能知也(《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已详言,不赘述)。故其式简,其意精,学易而习难,教授者稍不得法致学者终身不得门而入者有之。浅学者每疑为教授者法不轻传,在学者不免误会,然亦教授者不谙教授方法有以致之。今日国术界之教师人才,皆昔......
阅读全文
孙存周先生武学思想概观 (作者:童旭东)   孙存周先生,生于1893年2月,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今属望都县)人,逝于1963年8月,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的次子,讳焕文,号二可。存周先生是近代武术界具有极深造诣的实践家。只因未逢其时,中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中度过,晚年又遇上武术运动受“左”的思想影响,武术界不倡导对武术技击功能的研究,致使先生对武术研究的苦心孤诣未得其彰,对武术运动欲鼎革一派之宏愿未能遂意。但从收录到的存周先生早年少量著述,以及他平日的教学方法和晚年零散的心得随笔中,亦能反......
阅读全文
  • 11月
  • 08日
孙存周先生文章,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892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989 views 次
孙存周先生传 引言 中国国术大师孙存周是一位已被今人渐渐淡忘的人物,这是因为自1956年以来的中国武术所走的道路与孙存周的武学思想相去甚远。今天中国武术本身的发展也似乎告诉人们:武术只需要明星而不需要大师了。然而,当中国武术吵嚷着要进军奥运会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武术的民族性到底体现在哪里?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体操及自由搏击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中国武术的价值观与西方体育的价值观区别在何处? 如此这些直接关系着中国武术的存在价值的问题,是目前的官办武术难以给出确切明了的解答的。但是如果这些问......
阅读全文
  • 11月
  • 08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522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967 views 次
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在太极拳中这种阴阳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是一以贯之的,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是灵魂,是生命。具体表现在十个方面:快与慢。刚与柔。长与短。稳与灵。松与紧。曲与直。伸与缩。化与打。虚与实。动与静。矛盾的两方面中哪一个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哪一个都不可过与不及。正确处理好这十大关系,是提高练拳效果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     快与慢 对于外行来说,慢慢悠悠的太极拳怎么能称为拳呢?殊不知太极拳之妙就在这个慢上,要慢练快用,先慢后快。慢为体,快为用。不慢不足以体会拳之内劲,不慢不足以去掉虚浮之......
阅读全文
  • 11月
  • 08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834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8,973 views 次
这是我几年前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把孙禄堂老先生的《形意拳学》注释一下,在网上没有此书的朋友学拳可以参照一下。先贴序言部分,这部分也很重要,读一遍可以加强今后对形意拳的了解。以后五行拳方面准备配上照片,以便大家学习参考。祝大家进步。 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是一本经典的武术著作,仔细研究研读,可以说是一本终生研究的著作。里面每一句话,都可以说包含着很深刻的意义。慢慢读,慢慢品味,可以说是读一次有一次收获。 我们读一本书,一般都不太注重读序言,其实序言真的很重要,《形意拳学》的序言,实际上就是把形......
阅读全文
  • 11月
  • 08日
牛胜先先生文章 ⁄ 共 384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506 views 次
恩师李天骥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恩师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的脑海中。为了表达我对恩师的怀念,我写这篇文章向大家介绍恩师的情况,让更多的人了解他。 恩师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名副其实的大武术家,是一代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法大师。恩师一生只是研究中国武术,未参加过任何党派和道门,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上班只知工作,被同事称为不会活着的人。恩师为人谦逊,从不说别人的坏话。尽管在他一生中很多名手均败于他的手下,但他以武林团结的大局为重,从不宣扬。恩师的这种武德将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恩师李天骥,号龙飞,生于19......
阅读全文
  • 11月
  • 08日
白普山先生文章 ⁄ 共 103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30 views 次
动与静是运动的两个方面,而且又是高度的统一体,太极图完全展现了这一变化规律,动为阳,静为阴,太极图两个阴阳鱼统一于一圆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融于一中。 佛家、道家之静坐练功(气功)是静中求动,用静坐之躯体,练体内的真气运行,以达连通小周天、大周天,使真气运行全身,达到养身、健身、延年祛病之效;拳术是在动中求静,在动中也就是练习拳架中以求打通小周天、大周天的功效。所以太极拳的拳架,练习时要求神要专,心要静,气要沉,身要松。 动与静又可分为神意的动与静和形体的动与静。形体的动与静是通过......
阅读全文
  • 11月
  • 08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863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941 views 次
数年前,在孙剑云先生逝世一周年时,我在"武当"上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如今时隔已久,许多人没有看过,稍加修改,发表于斯,以供瞻仰! 我管孙剑云叫“师爷爷”,据我所知,普天之下也只有我这样称呼她,别的人或叫“师爷”,或叫“孙师爷”,她的本家孙辈也有叫“姑奶奶”或“姑姥姥”的,但只有我一个人叫她“师爷爷”。这个称呼的由来还得从我的爷爷谈起。 我爷爷雷师墨(1889~1964,字师墨,讳观群)是大清银行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一辈子服务于中国银行,年轻的时候身体肥胖达220斤,时任中国银行总裁的掌印秘书,总裁在三楼,他在二楼,每天要上......
阅读全文
  • 11月
  • 08日
廖 白先生文章 ⁄ 共 1882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049 views 次
149、敢让人近身,敢走近敌人,此艺古名短打。能短打者,必有一"无形盾牌"。否则人抽长遥击,您未近身, 已招人手击脚踢。故如您能练出此一无形盾牌,您自可不必天天找人对打, 抓距离、 抓节奏,此在孙门 名為 "知拍"。有盾牌, 加 知拍,只您想作啥,人偏不听您话,会抢先打您。或 不等您备好刀兵拉好弓 即跑掉,故老让您 追不及。故您须练有脚上功夫,此孙门形意名 追劲。脚追上,手却急中 打不出威力,只能推人,那不成,故您还欠一著。曰 :寸劲。若您以上都有了,可追上前去之时,手脚身 与敌人有互撞处,如二筷相交。您因身......
阅读全文
探询孙家拳学的奥义,寻找武之圣者的绝学(一) 孙禄堂上海传人,支燮堂先生门人寿关顺老师祥述孙式内家拳 武术万维网 贾志浩 笔者言 孙禄堂,中国近代武术历史上的奇人,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的武学圣者。但是近代历史对于这位武学奇人知之甚少,而武学人物也因为种种缘故鲜有历史记载,故而曲解者有,不解者有,怀疑者亦不少,笔者由于机缘巧合,得知民间异人寿关顺老师是孙禄堂拳学正轨传人,而且是按照孙禄堂的整套体系训练以后出的真功夫,经过前辈引见结识这位当代的通家,而寿老师侃侃而谈,没有丝毫名家架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