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孙存周说:“练技击有 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还不能称师。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 得来节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如今能至是者极少。最终 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现在很多的传统练家子,基础功夫很好,很多人劲很整,浑身松透,桩功也也扎实,一次站桩站半个小时以上的我见过很多,定步打拳我感觉一拳可......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83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214 views 次
孙昌瑞先生1928 年出生在河北乐亭,16岁参加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解放唐山进城在市委工作,1951年被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54年毕业 后任唐山地区供销总社党委书记,1963年任唐山地区商业干校校长(行政十五级干部)。1968年蒙冤被下放回原籍务农,1978年落实政策后任唐山地区 供销总社党委书记,1982年唐山地市合并任唐山市供销总社党委书记至离休。 孙先生自幼酷爱武术,1950年在唐山市东矿区经王清海介绍拜王美老拳师学八仙拳,1954年拜张玉书(孙禄堂大弟子孙振川的弟子)练孙式太极拳,形意拳 和八卦拳......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0058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6,775 views 次
练拳心得笔记 第一集(上) 学生王志斌曾拜在我名下,余愧无所诲,兹把所学琐碎之词记下,供志斌体验。 孙昌瑞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学练太极拳心得笔记 太极拳来自一源,在长期流传中,演变出许多流派。当代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五派:武式、孙式、杨式、吴式、陈式。各派都有其自成一派的特点,这就叫做特殊性。但毕竟都是太极拳,所以共性是主要的。各式太极拳尽管形式、风格各具特点,但有其共同的练拳要领: (一)心静用意,身正体松。练拳时始终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身体端正自然,内外放松,不偏不倚,舒松自然......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219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558 views 次
附录黑砂掌握练法: 有人教我黑砂掌练法,彼时限于条件没有练,后来年老多前不见古人不愿再练、恐日后失传,录下供有志者参考。 用厚帆布制一个可装满八公斤铁砂口袋,把砂袋放在桌凳上。练时气沉丹田、心不外驰、两足站成弓步、右手掌举到与额同高时,掌顺自然下垂力落到砂袋上,不用 僵力,意想掌是一块沉重的铁块,自天上附下来砸在砂袋上,在掌落在砂袋的同时,意想把砂袋下面的桌凳震裂、上身保持不动,只用手腕和胳膊的自然下垂力击 打。意领丹田气奔泻到手掌,先打掌根处,再打掌刀处,后打全掌。初打要慢,一次25分钟,一......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854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567 views 次
内家拳十八字诀 (1)残字。见敌如同火烧身,心要狠、眼要毒,勿要毒,勿怯勿怕,但不能紧张周身僵硬,要浑身放松,眼观六路,耳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要注意不得机不得势见虚勿发。 (2)推字。推者探也,出身疾速紧粘住敌人,探明劲咱方向,粘实方吐。 (3)援字。援者救也,两手两足互为救援,不能单打独斗,要两个打一个。 (4)夺字。夺地盘,敌人两腿站的地盘和二人对立距离的空间,心想是我的地盘,把他打出去夺回来。 (5)牵字。牵者挽也。顺其来势牵引向前,以彼之势,决定自己之伸缩,但注意自己立身中正,桩步要稳,要......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705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88 views 次
八卦掌三十六歌诀 (1)头顶颌勾身正直,塌腰鼓腹虚实步,沉肩垂肘伸前臂,扭腕挺掌拉食指。 (2)一臂伸推一臂屈,眼看伸臂虎口瞧,伸臂推把屈拉弦,好似弯弓射大雕。 (3)虎口圆撑掌心凹,拉指挺掌指上翘,推把拉弦扩胸肺,屈膝躬步缗腿功。 (4)屈膝弓腿趟泥步,外扣内直走圆圈。扭腰塌腰把肛提,形如推磨团团转。 (5)扭腰扭劲塌腰鼓腹,脚践抓地膝屈腿躬,身随步转手随身动,结合呼吸化纳吐故。 (6)走掌身躯莫倾斜,前伏后仰失平衡,扭腹小腹紧贴股,步捋沉着身平稳。 (7)式式动作左右练,循环往复不散顿。先向稳实求平......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275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978 views 次
我平时练功、读书或是与人探讨问题凡感到有所司便随笔记下,免得过后忘掉。可是 记的时候很草率,不象写文章,想得那么周密。遣词造句,精雕细琢。我写的这些草录,往往词不达意,诘屈聱牙,令人费解。可是记下来的东西却都是有感而发, 是我当时感情到的灵机真实记录,至于是否正确有待验证。我所珍视的是它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孙昌瑞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三日  古稀 练拳心得笔记第三集 太极拳为什么练时慢用时快呢?这种速度不是靠手脚抓挠的快,而是靠拳法省工的科学性。燕子与蛤蚧比念十个数,燕子自以为快,从一数到十......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258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056 views 次
去年十月初九是刘国新先生八十诞辰,约我去祝贺,拳友们热情表演和推手较技。我看了暗自叹息。普遍的毛病有以下几点: (一)松不开。把拙力僵劲当成功力。(二)立身不中正,上身前探,牵动重心前移。(三)气沉不下,胯坐不实,腰塌不住。(四)不会听劲,没有捧 劲和粘劲。(五)得机得势不能一触即发,拖泥带水。(六)当有人指出缺点不是闻过则喜。我当场说了一句,化和打不要截然分开,对来力只需气一沉化开,身子 不能后退,立即贴实发出。对这句话多数人没引起注意,只有王建国似人所悟。 今天与杨志新谈形意劈拳要领,讲了......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033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00 views 次
写在前面 这是我练拳录第四集,想命名“觉悟录”。意思是我自一九五零年学拳,一直坚持鸡鸣即起,晨昏必练,但到古稀,仍江山依旧,没有功力。我原迷信名人,到处投 师访友,可遇到的不是以其昏昏,便是藏真不露。今夏忽一日面壁出神,感情以五句话为铭:“立身中正,周身放松,用腰领带,以意练拳,气沉丹田”。以此指导 练功,潜心领悟,不再去拜名山大川,顿觉功力有长进,身体更结实。 这集完稿正值建国五十周年,我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二日随军进唐山,尔来五十一年矣!一生坎坷,多次小难无险,文革大难不死,地震幸免于难,一......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043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67 views 次
推手几则:(1)推手松沉时也不能扔掉交会点,否则使是把点化丢了,以后不认何势都要牢牢的把握住点。(2)练拳推手前伸不能牵动重心,否则便被人所乘。 (3)欲要用前移重心推人时必须手不用和只松沉着腰腿前移,但手要膨胀着劲。(4)接手既不移动重心也不用力只虚虚接住但要膨胀着然后待机而动。(5)把 握接触点要按透不可轻谓。被对方抓住或按住我必须不受力放松或化或攻。接住点放松把力转移到别处,如对方握 小臂我把劲转移到手上或肘部然后用手或肘部运 他打他。缗拳推手用腰带,对方按住我肘部几乎把肘部压在我身上,我此......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张西可先生文章 ⁄ 共 153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7,431 views 次
张烈师教我的形意拳究竟好在何处呢?说实话,我从97年跟老师学拳,至去年老师仙去,有十几年,但也就是近几年才有些开窍。老师在教拳时,一直在讲 “标准”,反复强调“标准”,一点一点地“抠”标准,一丝不苟地按“标准”练。何以如此?这里面实际涉及到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即是孙氏拳在练拳时最根本 的要求是要把所有形体动作做到“极致”,我认为,这也是孙氏拳最根本的意义。就像弹簧,你只有把它压缩到极致,它才能瞬间爆发出最大最可怕的能量。孙氏拳 从无极、两仪、三体、至五行十二形莫不如此。细处在此不便讲述。但我提出的这个结......
阅读全文
  • 02月
  • 23日
万勇南先生文章 ⁄ 共 90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895 views 次
在我的博文《八卦掌基本功》里已经对起钻落翻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起钻落翻即可以增长劲力,帮助初学者打开筋骨,同时也能初窥八卦掌技击特点的 门径。初学者一开始在练习了基础八掌以后便要主攻起钻落翻,每天起码练习300下。起钻落翻可以一步一步规规矩矩的练,也可以快速地合并成一个动作。前者 可以体会各个动作的劲力,后者则对技击有更大的作用。下面介绍一下起钻落翻的要求:(以左式为例)    1.上身摆好八卦掌太极式,下身双脚同肩宽,重心倾斜到腰转向的那一侧。    2.左掌切回来,力点在掌根,意要像一把钢刀一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