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练拳心得笔记-孙昌瑞》 第二集(上)

2012年02月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854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598 views 次

内家拳十八字诀
(1)残字。见敌如同火烧身,心要狠、眼要毒,勿要毒,勿怯勿怕,但不能紧张周身僵硬,要浑身放松,眼观六路,耳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要注意不得机不得势见虚勿发。
(2)推字。推者探也,出身疾速紧粘住敌人,探明劲咱方向,粘实方吐。
(3)援字。援者救也,两手两足互为救援,不能单打独斗,要两个打一个。
(4)夺字。夺地盘,敌人两腿站的地盘和二人对立距离的空间,心想是我的地盘,把他打出去夺回来。
(5)牵字。牵者挽也。顺其来势牵引向前,以彼之势,决定自己之伸缩,但注意自己立身中正,桩步要稳,要转腰向外引,不可引向自身。
(6)捺字。写字向右下的一撇为捺。捺包括包括捋、採、挒。是用一种沉活之力粘逼不离其身,乘虚或捋採或挒进步按出。
(7)逼字。逼者闭也,迫近其身逼住其势,使其变实为虚,占其半步,合彼不能前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8)吸字。贴者近也。不近不贴,一贴便吐。此法重在掌根,紧随身行。
(9)贴字。贴者近也。不近不贴,一贴便吐。此法重在掌根,紧随身行。
(10)撺字。撺掇便是怂恿,事前没准备,临时乱抓一把。对方来势勇猛,单手难取。急撺往他处,彼必抽手救护,使其左右顾忌,畏首畏尾,此法贵在神速。
(11)圈字。圈者圆也。倘遇逼人之手,我则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随意圈转,或挑或格,全在顺手一转之功。
(12)插字。插者刺也。敌来势勇猛,难取其中,我速缩身,肩贴他肩,令其手臂从我肩上过去,此时猛力上另一手插去。
(13)抛字。抛者丢也。敌想砍下我手,此时我变出一种浮力,接住砍手,迅即向上抛去。
(14)托字。托者举也。敌用双盖手发来,不等彼手盖下,我迅发手迎去接待工作皮手同时双掌已居彼胸。
(15)擦字。擦者摩也。我手发出,敌敛步躲闪,我粘住不放,步随彼转,感觉对方滞在何处,我便擦推何处。
(16)撒字。撒者发放也,彼前进我亦前进时,放开胆子迎去,在接触的一刹那,看似硬碰硬,实际我力整又先到,便把对方击出。
(17)吞字。吞与吐相反相成。退步在吞,进步在吐,能屈能伸。
(18)吐字。吐者伸也。最难掌握的是似吞似吐,亦吞亦吐,相连运用,出无常。
以上十八字诀来自金一明著“武当拳术秘诀”原文深奥难解,我领会的不一定对,按我理解用我自己话写出的。
我师弟张玉琮由于受过李经五先生的真传,堪称高手,尤其推手方面造诣颇深。前者他指点我推手,有两点似有所悟,记下来备忘。
(1)发劲脊柱竖直,中土不离位,不可前后左右摆动。由此我悟出,画图用的圆规,要画圆,必须把圆规一脚定在中心,然后用另一脚围绕中心画出圆形。如定在中心的前后左右摆动,难以画出圆。所以发人时,脊柱定在中心坚直,然后转腰。
(2)半弧打人。半弧俗名打对钩“√”对方打来。我身上着力,立即放松,身子一沉,迅即长身打出。这一沉一长像是画了一个对钩“√”。如我主动出击,被对方顶住,立即回拉,趁对方前化碳失中,又返回把他打出,这里又画了一个对钩。
(3)对方控制我双臂。向我直劲击来,我一手向外撑,一手向外撑的方向推,便把对方横着打出去,这叫一横破顺。
形意拳
形意拳是山西省永济县尊村姬际可所创。姬氏伟曹继武,曹氏传戴龙邦、戴氏传李洛能、李氏传郭云深、郭氏传孙录堂、孙氏传孙振川、振川传张玉书,我拜张玉书为师。
形意拳顾名思义是由形和意组成。形拳指十二形,意拳指五形拳。象形取意,意在象形,形承受意转,意从形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以身形司物之形,人以人之意司物之意。人非所学之物,不能追求形似,应该追求神似,如练虎形不能去学老虎爬行,而是学它扑食之勇。
形意拳形简意繁,初学不觉浅。练形意拳者除了学习套路,还要学通拳理,道理、医理。拳理指虚实,起落、进退、开明劲、暗劲、化劲等;医理指五脏、筋脉、骨 骼、神经、养生等。可以说学一辈子也到不了头,我辈练形意拳者仅一知半解。王汀斋为了强调意的重要性,在形意拳的上创出了“意拳”。
什么是意。
内三合要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里最难理解的是心与意合。空间什么是心?什么是意?他们怎么合?我问了好多人都是所每件事非所问。我理解这心指 的是大脑思维。所谓心里想就是大脑思维。所谓心里想就是大脑活动思考问题。意指的是通过大脑思考,想出的结果,苦思冥索是心想,通过想产生了意识,意念、 意志、意向,也就是有了主意,这就是意。例如面前站着个大力士,心想我怎样才能打败他,想出了以柔克刚的主意,于是大脑指挥精神集中,周身放松、立身中 正,气沉丹田,以意为始以形为终,通过引化拿发战胜对方,这一系列的活动便是心与意合。练拳也是一样,拳理、拳规都是前人心里想出的主意,经过实践证明是 正确的,于是把姿式、套路定了型传于后人。我们强调用心打拳,就是把学到的拳规拳法记在心中产生意念,在意念指导下练拳,用心检查每个姿式是否正确。
什么是内气。
练内功拳的都有切身体验觉得内确有一种物质在流动,产生执感、麻感、沉重感、膨涨感等。拳家们都说这是混元内气,道家、佛家更说得神乎其神,但至今也得不到有力的科学说明。正像中医能治前不见古人但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不少青年人问我,也只好人云亦云。
气有通过口鼻吸氧吐炭的天空大气;有运行在血脉之中的营气;有运行在血脉之外皮肤之内,血肉之间的卫气;有运行在脏腹之中的充气、胃气、宗气等。涨肚就是 胃肠气体多了所以通过屁放出来。以以说的都不是拳家们说的内气,元气的真气。秉承父母从胎里带来的气叫做先天之气,练精化气练出来的气叫做后天之气。这些 才是我们练功夫人说的内气、真气和元气。拳经说:人身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为滞。练形意拳要站三体式桩,要求站桩不但姿势正确,还要心神安 定,不思不想,无物无我,好似木鸡植中庭,又若扁则生有极,这时丹田开始产生气感,这叫虚无含一气。随着时间延长功夫深造,逐渐呼吸之气,沉于丹田,此时 愈练内气愈充实圆满。以致产生热感,这叫有极生太极。再使意念引领热气由丹田到会阴过谷道达长强,通夹脊过玉枕达泥丸,再引领热气由百会天庭、鹊桥、重楼 等下行复入丹田,任督二肪相接叫做两仪。这两仪也叫小周天,由楼等下行复入丹田,任督二脉相接叫做两仪。这两仪也叫小周天,由小周天再连通头手足中的奇经 八脉,这叫大周天。久练三体式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产生真气并不断充盈贯通全身。待冲脉、带脉鼓荡便觉气沉步稳,胆壮劲足。真气充盈,周身经络贯通,人便本 固枝荣、体魄强壮,延年益寿,界注重气功除了强身健体,还为了用于技击。既可以把气充实在某一处增加对外界冲击力量的抗衡又可以使内气贯注于梢节、中节或 根节集中和增大打击对方的力量,能够在一刹那之间由于内气的急副转动和聚集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发出强大的暴发力。气的运行无原则在意的引导下,所以 强调意与气合。
谈到气与力合,内功拳是讲劲的,初学拳的人往往把劲和力混为一谈。我以为力要分内力和外力,内力才是我们说的劲。在语文词法上,劲和力有时同用,如“这个人劲大”,“这个人力大”,有时不能同说力头大。在拳法上劲与力是有原则区别的:
(1)内劲是隐于内的,视而不见,外力则是显于外,容量看到。有人好像无缚鸡之力的软弱书生,可内力大得惊人,有人外表力大无穷,将臂一屈,肌峰高起,非常健美,有悍刚强之态,可是功力一定超过真人不露像貌不惊人瘦小枯干的人。
(2)内劲圆活灵巧,外力僵直呆滞。
(3)内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外力则一发即尽,中断无接。
(4)内劲有一动俱动的整体力,外力则直出直入局部发力。
(5)内劲是在周围身放松,发出弹抖柔韧像钢丝弹簧皮筋一样的力,外力则是咬牙切齿,筋粗肌暴发出像铁棍 一样的僵直力。
所以内功拳讲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到力到,这就叫做气与力含。
握拳的角度:
(1)立拳小指一侧向下倾斜,以保持大指一侧与小臂的平直,食指对准肘的中心。
(2)仰拳(钻拳)拳面和拳背向下倾斜,而小指一侧向上微微拧劲,以使尺桡二骨产生拧合劲。拳背与拳面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向回走的劲。
(3)俯拳(阴拳)要向小指一侧倾斜,使大指一侧与桡骨保持平直,使食指与中指的根部关节先接触对方身体,避免小指受到挫伤。
虎形掌
虎形掌也叫圆形掌,是形意拳的主要掌法,五指微屈、自然分开,形似瓦垅、劲世故神门、掌心宜含,不宜过实,五名指领劲,并向前顶,食指中正,气贯神门,小田成实,拇指宜屈,曲似月牙,虎口成圆,拇指根松,劲有虚实,阴阳分明,掌之角度,阴阳兼并,纵横之向,均从中庸。
动作和呼吸要符合心脏活动。静脉血回到右心房,经过心脏这个“泵“由右心室输入到肺,通过呼吸吐故纳新,将净心的新鲜血注送左心房,经左心室再输入主动脉 中。劈拳属肺,站三体式时,胸部要含;当外号出拳时胸部要提;当劈出拳时胸部要闭。这样使心肺胸五脏六腑一开一合,一升一降,一松一紧,得到锻炼和增强。
腰脊动作合乎生理。兴椎包括椎十二节、腰椎五节,尾椎一节。胸椎是两肩向左右转动的中心轴,也是头部向前向后纵向运运的主要支撑部位。腰椎既是主宰上体左 右转动的中轴,也是全身上下连接的梁,更是发放全身劲力的主宰。尾椎的整个脊柱属根节,它是发劲之源,尤其在发放爆发力和弹抖力时,总离不开龟尾的转抖。
形意拳对臀部的要求主要是收尾闾和转换调整胯。其意义:第一为生出上下互拔争衡的劲力二使脊柱保持中正劲;第三,使命门、尾端、丹田三点聚合相抱;第四,增大下肢对上肢的支撑力;第五,收臀能蓄劲。
形意拳对胯的主要要求是松、缩、合。初学拳的人在开始站桩时首先细调松胯,但松胯注意必须在开裆的前提下放松,做到裆胯相含,既不能把胯开得过》 大,又不能夹得过于窄小形成尖裆夹裆。裆胯必须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似开非开,似合非合,总以舒适,自然、稳当为度。
缩,学者练过一段时间,觉得气血贯通,再求缩胯。缩胯就是要将胯骨,肌肉、筋腱微微向内收缩,使臀部肌肉相交聚集合一。
合,合胯是使左右胯骨与尾骨的收敛,成为三点合一的整劲。
形意拳对膝的要求是松、扣、顶、吸。
松,松是指初练时将膝关节放松,以利气血通达。
扣,扣是指在膝关节放松的同时,要向里微扣,不要向外敞。
顶,顶是进攻对方时膝向前上方顶劲。
吸,吸是在攻防中,膝盖骨向里吸实。
足包括足趾、足掌、足踵。稳不稳在步型,灵不灵在步法。站三体式就是步型的一种,前后足别具匠心一尺半左右(要看姿式高低而定),前足的足尖要向里微扣, 后足尖要向外横形成四十五度角。步法有寸步、垫步、剪步、过步、快步、扣步、倒插步、顺步、拗步、虚步、鸡步、三角步、四角步、梅花步、七星步、龙行双曲 步等。
形意拳讲三节。人的身体是个有机整体,像机器一样,那个部件不灵都会影响机器的整体运转,每个件都有它的特殊作用。太极拳讲节节放松、节节贯串,形意拳的 三节也是这个意思。劲发之于根节,藏于中节,达于梢节。运转时要求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手起肘随,膀催,头起,身随,足追,足起,膝随,胯催。三劲合 一才有摧山之功。三节在技击中有重要作用。在运用的口诀有:“一门攻、二门沉、三门紧追不放松”、“一门丢、二门攻、二门丢、三门攻”。这口诀的意思是告 诉我们动手时要肩催肘、肘催手。如果手被人控制就用肘击,肘被人控制就是肩击。孙剑云的徒弟郑浩凡告诉我:手超了过尺寸偏离了中线,梢节丧失了进攻能力, 再用肘攻击对方,如果肘超过了中线,再将劲气转移到肩部,用熊膀进攻,明劲主梢节,暗劲主中间,化劲主根节。
劈拳
歌云:劈拳似斧性属金,专重调膀破敌营肺气凌然身先进,挤劲着力落胸襟。
劈拳看似简单,用起来变化多端。发法:有上发、下发、前发;打法:有里劈、外劈、左劈、右劈、上劈、下劈、前劈、后劈、穿、挫、扑、戳、斩、砸、抓、塌、 托、按、摘、切、抹等。对站势高于我,用低势攻其高势,向上方四十五度将对方发出。对方站势低于请注意在发人时,欲上四十五度先下四十五度,欲前四十五度 先后去四十五度,欲下四十五度先上四十五度,这种角度看似四十五度实际用了九十度的弧度。直发看似没弧度,没角度,实际只不过两个四十五度变化很小不易被 看出,意念中已有九十度的弧度。在发人时,头部要有领劲和顶劲,颏部要有收劲和提劲,项部要有竖劲和挺劲,肩部要有扣劲和按劲,膀部要有收劲和提劲,项部 要有竖劲和挺劲,肩部要有扣劲和按劲,膀部要有扣劲和按劲,肘部要有沉劲和裹劲,臂部要有拧劲和滚劲,手要有推劲和塌劲,前足要有踏劲和钻劲,后足要有蹬 劲和撑劲,有膝要有顶劲,后膝要有挺劲,尾骨要有抖劲,两要有合劲,胸要有突劲,四梢要有惊起之劲。
用劈拳发人时一定要把对方的梢节控制住,把他的中节催起来,把他的根节拔掉,用不可抗拒的整劲,把对方发出去。劈拳发人过程是起与落。起为钻、落为翻、起 为横、落为顺、头起要钻、头落要翻、手起钻、手落翻、足起钻、足落翻、腰起要挺,腰落要塌,胸起要提,胸落要含,出而必闭,含而宜虚,起是去落是打。
崩拳
歌云:拳发肩出向前攻,磨手结合寸步行,身如弩弓手似箭,射力舒肚内气平。两肩要有一出一入的互换运动,肩催肘、肘催手、抽肩调膀。左右两拳在出入互换 中,一定要两肘与磨,两手互相磨。前足寸步时须有顶劲,踏劲和钻劲,后足寸步时要有蹬劲撑劲和追劲。身如弩弓而突发,手似药箭而突至。崩拳能使肝脏在一松 一紧,一开一合运动中得到锻炼,舒肝理气。崩拳多采用左足在前右足后跟的半步崩形式是因为肝的右边,对肝有好处。但有迟缓欠灵的缺陷,因此以半步崩为主辅 以拗步崩,顺步崩,跨步崩,快步崩等。崩拳的角度,心胸部与前进方向要成四十五度角。练崩拳在劲力方面须有:顶、拧、磨、翻、蹬、猛、顺、冲、透、绝等 劲。当拳接近终点的寸间,拳面突然下翻倾斜四十五度。后足要有蹬劲。猛是像箭一样,迅猛异常脱弦而出,横劲竖发,曲中求直方为顺劲。冲指勇进则生,怯退者 亡。有穿透敌人身体的意念,绝指弹抖力。
钻拳
歌曰:顺步钻拳后足蹬,合力全出两肾空,上下交发济水火,健身袪前不见古人保元精,钻拳似电性属水,先智后勇智勇随逼肾气发腰力挺,击敌鼻美人计寸中威。
钻拳的劲节:突、截、挤、捷、活、钻、拧、绝等。突是快速猛烈。截是截止切断,前手拦截后手钻打。挤是钻拳未发寸劲之前上肢的一种暗劲,以便引出对方的顶或领劲。捷是无迟无缓无僵无滞像流水一样。活是圆活灵巧。钻是如流水寻隙,无微不至。拧是滚转,绝是钻出发的抖绝劲。
钻拳分上钻、中钻、下钻。上钻又分正面钻与侧面钻。正面钻走其里,侧面钻走其外。中钻分阴拳和阳拳两种打法。阴拳又叫马形,阳拳又叫 形,下钻也叫栽捶。
炮拳
炮拳必须是先合后开、先吞后吐。由三体式变为炮拳的裹式为合,由单极式变为发式为开。合为吸为吞,开为呼为吐。
炮拳的劲节:单极、捋、滚、顺、炸。
单极劲就是合劲、抱劲。捋劲就是向后向下的拉劲。滚劲就是发式时有一上肢发出向上翻滚向外横格及向前的顶劲,身驱滚着进,手滚着放。顺指前手顺达,没有歪斜抽扯之病。炸是爆发力如同炮火。
横拳
横拳是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横以顺击,顺以横破。上来者挑托,中来者拦格,下来者砸切,这一切都脱离不开起手为横,钻时要摆,顾时要拨,击时要顺。故横拳虽是摆拨,实则顺发。摆拨之劲如鲤鱼摆尾,拨如蛇行拨草,船行摆舵,得此精神横拳之得之矣。
五行拳:金、木、水、火、土。--劈、崩、钻、炮、横。--肺、肝、肾、心、脾,--斧、箭、电、炮、弹,--鼻、目、耳、舌、人中。
附五行拳经:
拳法意来本五行、生克里边变化精,学者要知真消息,近在眼前一寸中。
意拳英友邻非等闲、五行六合变势难,学者要得真消息,全在动静两字间。
手打起落手头档、降龙伏虎逞刚强,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注:所谓动静两字间的意思是你说静未现其机,你说动未见其迹,是在发与未发之间,所以叫做动静。明白了动静就懂得了发人奥秘。
想起了太极拳几句话、记录在此:
(一)杨禹亭是吴式太极拳传人。他压缩为一句话:“两脚分虚实,两手不用力”。
(二)石玉峰说:“身子松沉尾闾前收,头不跟着身子下沉而要虚灵竖起,此时形成上下争力,谁也推打不动。”
(三)对方推在身上,我通过松沉,劲力总比对方低一点,对方按着我双臂,接触点放松,劲总比对方长一点,这样就追不上我的劲,使对方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四)杨志新说:“推手时双臂要承受腰腿运转,前进后退皆然。”
六正之法
一要前进不裁,必须腰、身、头随腿;二要退步不仰,必须腰腿随身;三要左转不偏,必须腰与胯合;四要右转不斜必须腰胯相合;五要中立稳固,必须作到三平(头要平正,两肩要平正,两足要平正);六要不高不低,必须持之以中,高不经冲,低不经压。
怎样理解形意拳的立身中正
(一)从中正之中求中正。初学者往往理解头部和身躯成笔直状才算中正,这是不正确的。而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曲中求直。使身躯和头部成为一弓,重心通过垂直的大腿部向地心下落在后足至前足的三分之一处,不能全部落在后足上。
(二)从不中正中求中正。形意拳是在各种不同姿式的变化中进行锻练的,尤其是十二形什么姿式都有,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的姿式。有许多向前向下的俯身动作, 从外形上看似乎出现了前栽之象,然而由于内劲的向后向下转移,以及胯部的下坐,腰部的下塌、后逼和重心的下移,从而使全体又得到了相对平衡。如一辆汽车吊 车,吊臂往往偏离 车本身的重心好多倍,但由于汽车本身加大了下盘的支撑,所以吊物时不会傾倒或翻车。
八法
太极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形意八法是:斩、截、裹、挎、挑、顶、云、领。
在各自运用八法时各有窍要。如太极用沾连、粘、随;八卦用走、转、拧、翻;形意用起钻,落翻。
食指领劲,大都似是而非不知真意,云手时食指要领,立掌时食指要领,这里边有极深的奥妙。当对方截住你的劲时,食指领劲、腰一转,对方便拦不住你。
米起如摘子,米落如堕子,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下象棋未拿棋子先有拿起的意念,未落棋子先有下放的意念。后两句是说意念一动就有起落的劲,外形虽未动,里边的劲路已起变化。
什么是行云流水
数人都能理解行云流水就是边绵不断,不停顿,不间断。这种理解无疑是对的,但这仅是问题的一面,另一面也是被人忽视的重要方面是远远看云表面好似静止,实 际上在随风飘动,河里的流水虽然滔滔不断的流向大海,但看水面好似静止。我们练拳尤其是缗太极拳必须松柔慢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特别要云寻求外静内动 的意境。
练形意拳必须强调调坐住胯,胯两边的髋骨一定与两肩方面一致。腰与胯一定要像蒸馒头的屉的一样紧紧扣在一起,否则腰便没有依托。向前进步髋仍然横向坐住, 不能顺着腿向前溜。腿不能与胯粘连、胯窝就好像汽车离合器,迈步时要离开,定式要合在一起。胯两边的髋骨要保持横平(保持45度角),两肩也要横平(45 度角)不能一边高一边低,胯不能顺腿前溜,肩亦不能顺臂前溜。肩必须与膀连在一起才有力量。对于沉肩坐胯,肩与胯合,必须在实践中深入体会才能掌握。
在太极拳推手时,杨志新善于用挤,同学们问我传给了杨志新什么奥秘,我说还是老生常谈无非是“肩与胯合”。对方捋我,两肩两胯对准,始终保持一致,转腰也是整体动,不能散架子。用腰劲不等于硬拿身子去靠人家。未挤以前先吐肩、手随着向前伸展两肩窝撑圆,整体转腰挤去。
八卦拳理论
形意、太极、八卦虽各有特点同属内功拳,形异理同,一家也。从八卦拳的“九论”“十要”的拳法拳规我们可以得知三家拳理是一致的。现将八卦拳“九论”“十要”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九论:
(1)论身。头正身直、虚领顶劲,以腰为轴,胯为先锋。
(2)论肩。肩宜松,松则肩穴开,气贯周身。
(3)论臂。前臂圆则内劲伸出,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曲如弓形其力远穷。
(4)论指。食指色眉,中指上指,无名和小指并拢,大指微扣。
(5)论手肘。前手向外推,后手向下坠,前手对准后脚跟,后手对准后脚尖。
(6)论股。前股领路、后股坐劲。
(7)论足。里足直出、足微扣,足扣要小,足摆要大,足如趟泥、平起平走。
(8)论谷道。谷道上提气通督脉,接至任脉,气入丹田,此所谓提肛实腹。
(9)论腿。上腿带动胯部,小腿后膝带动踝部。
(二)十要:
(1)一要三顶,头顶则气达四梢,舌顶则心窍通,将气下降,津液满布,升清降浊。掌顶则有推山之力,力贯手之筋梢。
(2)二要三扣。肩扣则力到肘,掌扣则力到手,步扣则两膝有抱力,力达足之筋梢。
(3)要三圆。脊背圆则力摧身,力由脊发虎口圆则力能外宣,增加腕力得内确形走圆则气能贯周身,增强命门之火。
(4)三平。两足平起则脚力,腿力劲全,两足平落则有踩步之劲,两足平走则内气不散。
(5)三疾。回身如猴,换掌如鹰;穿掌如鹞。
(6)三敏。心要敏变化无穷,眼要敏随机应变要敏制敌有标。
(7)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肘抱肋,出入乱;两膝拧抱,步稳如山。
(8)三垂。气下垂则贯丹田,肩下垂则力催肘;肘下垂则含胸拔背。
(9)三曲。两肱曲则力实;两股曲则有坐力,两腕曲则有顶力。
(10)三挺。劲挺则精力贯顶,腰挺则力贯全身;膝挺则有弹力。
(三)三空,四坠,十二规矩,十六字诀。
(1)三空:掌心空,足心空,胸心空。
(2)四坠:肩坠到腰,腰坠到胯,胯坠到膝,膝坠到足。
(3)十二规矩:身直,项竖,肘坠,背圆,胸含,腰塌,掌顶,裆扣,胯紧,两膝抱,屈膝,趟泥步。
(4)十六字诀:扳、拦、截、扣、推、托、带、领、穿、拧、翻、走、转、缠、刁、钻。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