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孙 伟先生文章 > 正文

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孙伟

2012年02月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148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891 views 次

呵呵昨天我忽悠一通,

今天仔细看看周易阐真,意思还真是差不多

太极之真 二五之精

这个既可以说是内外五行

也可以说是拳中五行

也可以说是对练的五行

二五是什么意思

就是内外,或者阴阳五行

孙老说的是最后全凭当中一点子

就是太极一气运阴阳

有些人的出发点就不对

所以老在那里谈什么桅杆转笸箩切年糕等等

孙老为什么不谈这些?因为这些是外道的东西

以武入道入的是什么?

儒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又曰:“不偏不倚之谓中”。道曰:“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又曰:“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释曰:“吾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无头无尾,无背无面。”又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此皆言中之实落处也。若人能于此等处留心,极深研几,就正于真师,认得真正之中。将柱扙子穿在牛鼻孔内,立登彼岸,绝不费力,从此直进大路,缓步而行,终有到家之日,经云:“得其一,万事毕”,岂虛语哉!

呵呵,就是寂然不动的那个一点子

一动真意动,

就理解

感而遂通

太极一气

得其一

呵呵,这东西真的很难讲

拈花一笑

我觉得我就很大白话了

 

我就是因为老看看

为什么孙老老说一点子

有句拳的谚语叫什么儿童什么的,怎么说来的

对,

“专气至柔 如婴儿乎 ”

引一段别人说的————《道德經》第二十八章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五十五章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嬰兒的特點是:天真、善忘、無知、成長。老子認為“聖人如嬰孩”,那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

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很重要的秘法

就是天真

是小孩子天真无邪,五德统摄,五贼没有发生,

请看《周易阐真》里面说的——

“有生之初,后天五行与先天五行,两而合一,五物为五元所统摄,五贼为五德所制伏,一举一动,皆先天主宰,后天不过为役从耳。故婴儿无识无知之时,至善无恶,仁之至矣。仁即元性之见端也;人我两忘,义之至矣。义即元情之见端也;声色不迷,智之至矣。智即元精之见端也;心平气和,礼之至矣。礼即元神之见端也;诚一不二,信之至矣。信即元气之见端也。静之则为五元,动之则为五德,动静皆是先天用事,间有喜、怒、哀、乐之迹,俱出无心,喜而不留,怒而不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和也,是谓无欲。无欲则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听其先天主宰。”

“先天后天,阴阳相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先天动而后天成,或后天动而先天成,真不离假,假不离真,真赖假以全,假赖真而存,浑然一气,无伤无损,圆成具足,如图之五行。阴阳同居,一气流行之象。古人教人穷取娘生面者,即在此也。”

“太极之象,古人教人穷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即此也。”

就是说小孩子,也有喜怒哀乐

但是 “俱出无心,喜而不留,怒而不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和也,是谓无欲。”

所以天真一气。

人要是练到到此,返璞归真,

心才是静。

 

但愿我的学生出几个明白的,

很重要,要不然一辈子缘木求鱼。

孙老在《拳意述真》里面讲————拳经云:“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相,真相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

“真诀合道得彻灵”,

我觉得应该是“真诀合道得澈灵”。

这里面说的就是形意拳的养与用

不是说有两种练法而是一种练法,两种作用

平时修道,用时敌将

 

“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

所以,练拳,

武艺真还不行,

还应该明白。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