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08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1775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6,137 views 次
  对于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可能有人说,按照太极拳的规矩把套路打下去就是了,还要什么训练方法?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太极拳的“九要”已经规范了身体动作,若真能做到,太极拳也就有相当水平了。如果只想把太极拳当作健身术来练,到了这个水平也足够了。但若想层层进步,不仅健身,而且作为武术,作为修道来学习,那么仅会一遍一遍地打套路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说,打套路,或日盘架,只是入门而已,说得不好听些,只会打套路的人肯定连套路也打不好,因为他不了解动作的内涵,不了解动作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动作的使用和变化,就......
阅读全文
“八卦步,这样的,look!那样走,no!”   “OK, let me try!”    四月春光,柳絮飞扬。周末清晨,在中国农村杂志社的多功能厅中,一位老外正随着一位中国老者摆弄着拳脚,不停地比来划去。老者一身唐装,老外一身T恤。但二人有一样穿着是相同的——布鞋。在他们踏着八卦步的时候,这两双布鞋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词:足下生风。     这位老外叫鲍勃,今年46岁,来自英伦。年轻时,鲍勃体重曾经达到160公斤。几年前,他又不幸患上了糖尿病。为治病强身,在朋友的介绍下,鲍勃开始练起了太极拳。开始的时候,鲍勃在英国学......
阅读全文
  • 02月
  • 08日
牛胜先先生文章 ⁄ 共 340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60 views 次
太极推手是一项高尚文明的对抗性运动,它不伤人,也不把人打的鼻青脸肿而让对手服首称臣,它是一项用小力破大力,用巧劲破拙劲,以慢制快,以柔克刚的高超技术项目,太极推手这项纯中国文化的竞技运动一旦走入市场,它的潜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人民将会象日本人重视相扑一样,重视太极推手。为了太极推手的发展、推广、普及、提高。大家推荐太极推手,介绍一上“怎样才能学好太极推手”。   学好太极推手的要素有许多,要求和学好太极拳注意十大要领一样,但学好太极推手比学好太极拳更难。学太极推手应该是在学好太极拳的基础......
阅读全文
  • 02月
  • 08日
牛胜先先生文章 ⁄ 共 1172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7,573 views 次
  “你们毁了我的太极拳,我的形意拳不能再毁在你们手中”。这是老师在70年代末教育我们一位同学所说的话,原因是我的这位同学将要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比赛,这次比赛必须是选拔五项才成,我的这位同学一时凑不上五项,就想拔形意拳,他来请示老师,恰巧我在老师家,老师对这位同学不客气的说:“你们已经毁了我的太极拳,我的形意拳不能再毁在你们手中”。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当时北京出现了摆步多少度,弓步多少度,这么一个角度,那么一个角度,这是一些知识分子提出来的角度问题,老师见他们这么一说,就立即回答他们:“照你们这......
阅读全文
  • 02月
  • 08日
牛胜先先生文章 ⁄ 共 180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797 views 次
我的恩师李天骥,精太极、形意、八卦、武当剑术。恩师八卦掌先学于其父亲——著名武术家李玉林、后又经孙禄堂、程有功两位先生指点,加上自己研究多年,其掌式、劲力非一般练习八卦掌的可比。老师曾跟我多次讲起在中南海表演八卦掌的事。当时去中南海表演的武术家中还有五位会八卦掌的,为了表演给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刘主席、周总理看,先是每人在大家面前练一遍,大爱练完了都推李天骥去中南海表演。由此可见恩师李天骥的八卦掌非同般。   我跟恩师学八卦掌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正值我练了四年形意拳之际,同学们提出让老师教......
阅读全文
  • 02月
  • 08日
牛胜先先生文章 ⁄ 共 162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983 views 次
您在推手方面是真正的行家,训练的学生连续八年蝉连北京推手冠军,您认为如何训练推手? [牛老师: ]: 答:这个问题也是相当关键的问题,太极推手的几大要素,一、桩功扎实。二、手上身上要有反映。三、摸要摸的准。四、掌握时间速度。五、加之爆发力。具备的这些东西,比如说桩功,要在太极桩上下大功夫,推你不动,抬你的手抬不起来,这样才算你的桩功基本到位,反复问题就是手上身上要有反映,多几次推手,多在四正手上下功夫,这样跟不同的对手去推,因为一个人身一个劲,练来练去身上的感觉就有,推手打轮,这样手上身上有了......
阅读全文
  • 02月
  • 08日
牛胜先先生文章 ⁄ 共 232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184 views 次
谈起形意拳,行家里手都知道是万变不离三体式。三体式是进形意拳大门的总机关,三体式站不好、练不对则永远也进不了形意拳之大门。但三体式有五五步三体式和三七步三体式,究竟哪种为更佳呢?我学拳时,老师曾对我说:“这个三体式,老一辈形意拳家改来改去,就改成三七步这种站法为最合适。”姜容樵先生在他的《形意母拳》一书的“贴拳说”中披露了这个秘密。姜容樵先生说:“闻李存义、张兆东(占魁)两先生云,形意拳至郭云深先生一变,不用双重腿,惟今之传者,皆双重腿,取其易习耳,录之以备参考。”校阅姜容樵所著《形意母拳》一书......
阅读全文
  • 02月
  • 08日
牛胜先先生文章 ⁄ 共 301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7,374 views 次
 在北京市形意拳会换届选举新领导班子的大会上,北京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吴彬说:“郭云深为什么一个崩拳打遍天下?是功夫问题?是技术问题?”   就此我思考了一下,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吴彬同志提出的这个问题。   一、众所周知,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而郭云深先师把前人的五.五步双重三体式改为三.七步单重三体式。至今除了孙禄堂老先生传下来的孙式三体式是这种三.七步单重三体式外,其他仍多为五.五步双重三体式。就算孙门之中得三.七步单重三体式之真传者也不多见,真正能达到一个三体式站在那,一般人推不动、拉不......
阅读全文
  • 02月
  • 08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696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8,065 views 次
  自黄老板的三体式大全帖子贴出后,不少人贴出自己的三体式,我自己站的不好,这里只是谈一谈自己对三体式的认识。   三体式的理论前辈已经讲的许多,这里摘一段孙禄堂老先生《拳意述真》中的一段话,以及老先生在《八卦拳学》中所述的“三害九要”的道理,我认为几段话对站好三体式至关重要:   “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动作,顺其后天自然之性,由壮而老以至于死。道家逆运先天,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拳术亦然。起点,从平常之自然之道逆转,其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势,两足要前虚后实,不俯不......
阅读全文
问题: 1、孙公禄堂之八卦拳学中对于手型提到甚少,遵书习者只能从其电照神型中观得一二,能否请知者讲一下孙门八卦拳的手型手法要求。 2、关于八卦拳的步法、走法要求,八卦拳学一书里几乎没提,也请知者讲一下。行走间是步法常态还是遵守趟泥步法? cn31先生自答:答:孙氏八卦拳的手只有一种手型,要求八卦拳学中有。 ------------------------------------------------------------------------------- 神子先生:孙氏步法走圈的时候用摆扣,具体方法是: 外脚走弧线(切线),脚内扣;内脚走直线。您可以自己体会一下,这种走......
阅读全文
  • 02月
  • 08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83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983 views 次
看到一些练孙氏形意拳的,从太极式到两仪式而形成三体式,使劲的那么劈一下。那不对。一起式千万别那样,一下子气就不对。一开始是意(一气)动,也就是静动,慢慢的孕育,就像是形成两仪,分成最初使的阴阳,然后静,再动,阴阳相摩,才是三体式生出的五行动。 其实无极太极两仪到三体,为什么老先生非要分成这么多步骤。我认为一开始都是静动。无极到含一气,是天地未形成五行之前的“谷神”开始有征兆的微微的动。然后慢慢孕育形成太极,再分成阴阳两仪,是慢慢来的。比如自己在家里站桩,谁会来那么剧烈的一下。谷神就是意,“谷神......
阅读全文
昨天想到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拳书排比句对仗,或者是成套的语言的,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基本都是空谈的。 想想,基本好的书都是尽量讲的很白,仔细看看出味道。 讲拳一套一套的讲,好像孙老没有,就是很明白的讲。 仔细看过多遍 ,就像孙老自己说的,“是编,为体操而作,只叙形意拳之实益,议论但取粗俗易明,原非等于词藻文章,固不得以文理拘之。 正因为这样的文笔,才使我们能循路而行。 孙老自己说是粗俗易明,其实文字雅驯,显示了极深的文化底蕴 有人问孙派的形意拳五行顺序 是劈崩钻炮横 孙老先生不是不知道五行顺行的道理 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