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正文

高手何必在江湖·记孙式太极雷世泰师父——黄雯

2012年02月08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444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12,136 views 次

“八卦步,这样的,look!那样走,no!”
  “OK, let me try!”
   四月春光,柳絮飞扬。周末清晨,在中国农村杂志社的多功能厅中,一位老外正随着一位中国老者摆弄着拳脚,不停地比来划去。老者一身唐装,老外一身T恤。但二人有一样穿着是相同的——布鞋。在他们踏着八卦步的时候,这两双布鞋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词:足下生风。

 

 

这位老外叫鲍勃,今年46岁,来自英伦。年轻时,鲍勃体重曾经达到160公斤。几年前,他又不幸患上了糖尿病。为治病强身,在朋友的介绍下,鲍勃开始练起了太极拳。开始的时候,鲍勃在英国学。当他在英国学到教练级的时候,他知道,是必须去中国的时候了。3年前,鲍勃第一次来到中国,慕名找到了这位老者。
  老者姓雷名世泰,他打太极拳的历史,已经有半个世纪。两年前,在鲍勃的邀请下,雷世泰把自己这套拳法打到了英国和法国。鲍勃在曼彻斯特有3个俱乐部,当雷世泰到达曼彻斯特的时候,许多会员专程从外地驱车前去参学。
  鲍勃经常对朋友说,“Mr.Lei is a very good teacher,he is very kind to us !”
  
  太极姓孙师父姓雷
  
  每当休息的空档,那位英国人总会指着自己身上T恤胸前的英文解释着:“This is ‘sun shi tai ji assistion’”他们学的是孙氏太极。在杨氏太极和陈氏太极风行海内外的今天,姓孙的太极,对许多人来说知之甚少。
  孙式太极起源于河北完县人孙禄堂。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之师郭云深,又从师程廷华学八卦掌。经多年研练,功夫深厚。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有进必跟,有退必随。动作舒展圆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套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孙氏太极的产生晚于杨式和陈式,孙禄堂研究会下面有各地方性的孙式太极拳协会。每年孙式太极拳都会定期举行年会和各式的研讨会。雷老师准备在今年的研讨会上发言的是关于孙式太极拳学拳练拳的要领。
  然而,在正式的孙式太极拳弟子谱牒中,并没有雷世泰的名字。不过,这亦无妨。他未列入弟子谱牒之中,据他说是因为他不便履行那一套老式的磕头拜师手续。实际上,雷世泰和孙式太极的直系传人渊源颇深,甚至比真徒弟还“真”。“孙字招牌,如假包换”,雷世泰不忘幽上一默。
  前年雷老师应邀到英国教孙式太极拳的时候,和曼彻斯特当地警察局的警察进行了交手,十几个外国警察轮流和雷老师推手,没有一个人能推过雷老师。“他们比雷老师高大,有时身材甚至是他的两倍,但他们用太极打不过他。”(中文翻译) 鲍勃笑着说。
  
  爷爷和“师爷爷”
  
  雷世泰的爷爷叫雷师墨,老爷子在30岁时拜在孙禄堂先生门下学拳。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只有五岁,当时也跟着父亲孙禄堂和几位“师兄”们比划比划。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雷师墨一直关照着这位小自己二十余岁的小师妹,也和孙家其他子女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都被认为是孙氏太极的直系传人。
  在这样的环境中,雷世泰从小开始耳濡目染,并跟着瞎比划。“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练拳不记得了,总之小时候打记忆起就有拳相随。”雷世泰回忆说,“当时爷爷把几个儿子和儿媳妇都聚在一起准备教拳,用他们老一套的教拳方法,先站桩,结果没几天人都跑光了。后来爷爷改变了教拳方法才把我们留住。我的太极拳和形意拳我爷爷都教过,但以前年纪小,只要会趟子就行,并未要求出功夫。”雷世泰说,他的功力就是在那时候瓷实的。
  遗憾的是,雷世泰十几岁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深入练拳,他爷爷雷师墨就去世了。20岁那年,雷世泰在中国地质大学上二年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后来,学校不上课,这对雷世泰而言其实是个天大的好事,“我那时就成了逍遥派,年轻力壮。当时社会不像现在,我们那代人娱乐活动几乎没有,正好有时间去练拳,于是就跟着‘师爷爷’练拳了。”——雷世泰一直称孙剑云为‘师爷爷’,当时是雷爷爷定下的规矩。不过,据雷世泰说,普天下也只有他一个人这么称呼她。
  想起那段练拳的日子,雷世泰现在仍留恋不止,“师爷爷很注重扎实的基本功,但她并不用老一套的方法教我们年轻一代,她教法非常灵活,因人而异。她光抠我的三体式就用了整整一年。”
  雷世泰的逍遥派生活持续了两年,随着学校的复课而结束。也就是打那时候开始,雷世泰真正迷上了太极拳。学校恢复上课以后,他还坚持每天练拳8个小时。“每天早上我比别人早起,我练一个小时了他们才起床,他们跑操的时候我练拳。中午他们睡午觉我不睡,练拳。晚上睡觉前开始练,别人睡觉了我还在练,我把别人睡觉的时间用来练拳了。”雷世泰笑着说。
  
  练拳 练拳 练拳
  
  1970年夏天,由于大学毕业分配,雷世泰离开了北京,而且一走就是10年。
  即使在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中,雷世泰还是坚持每天练拳。雷世泰说,在野外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8点开始工作,下午3点就收工了。而每年10月份至来年4月更是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而当时的娱乐工具只有一台收音机,练拳就成了消磨时间的唯一方式。
  不久,雷世泰的太太赵小燕女士也一起来到了当时的青海地质勘探队。“地质勘探队一般都是男同志,结婚以后我就随队工作了,整个勘探队就我一位女同志。”赵女士回忆说,每年的4月份到10月份勘探队是在野外工作,几个星期就换一个地方,当时大家住帐篷,睡觉就铺个木板在地上睡。
  “他那时简直发了疯似地练拳,我每天晚上10点上床睡觉见不着人,早上6点起床人又没影了,都在帐篷外面练着拳呢。”赵女士说,她记得勘探队当时还刮起了一阵练拳风,每天收工以后几十号人就在夕阳中跟着雷世泰比划,那个景象非常壮观。“当时我们俩住一个小帐篷,其他队友分别住几个大帐篷。我们家就像俱乐部一样,有时练完拳后大家都端着饭盘到我们那个帐篷来一块吃饭、聊磕,常常到半夜才离去。”
  
  在青海的10年,雷世泰无意中也把孙式太极传授给了很多人,现在几个以前的队友还坚持练拳。1979年雷世泰考上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回到了北京,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赵女士也随后回到了北京。
  回到北京至今,雷世泰还坚持每天练拳,每天早上6点至8点半的练拳时间是雷打不动的。“周末的时间我教别人练拳,但我每天都得打。就一套孙式太极,我每天都打,几十年了,都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但每遍打下来我都有不同的感受,常练常新。这也是我几十年坚持不辍的原因。”雷世泰说,他每天练完拳才去上班,一天的工作才算开始。
  由于每天练拳,雷世泰的身体很好,赵女士说,二三十年了,他就上过一回医院。那次是因为吃鱼不小心被鱼刺卡到喉咙了。
  
  随性教随性学
  
  如今,除了教学生练武,已经退休的雷世泰现在在一家坤迪软件公司当顾问,每天正常上下班。在练拳上严格要求自己的雷世泰,并没有用同样的方式去要求别人。他自己两个女儿只是会套路,但并不跟着他练拳。“练拳要的是一个兴趣和爱好,自己心里不喜欢是没有办法坚持练下去的。”雷世泰从来不强迫自己的女儿跟着自己练拳,他觉得练拳求的是一个随缘和随心。雷世泰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他的学生基本都是慕名而来,每周在一个固定的场地教拳,但并没有强制的时间要求,大家有时间就来,没时间提前说一下就可以。而且他教拳完全是义务,还经常请学生到自己家里吃饭。

  雷世泰教拳的方法也非常灵活,“他手把手地教你,给你举很多例子,还时不时说几个玩笑,会让你学得很有趣,而不会觉得枯燥无味。”雷世泰的学生李大勇说。雷世泰觉得不能再套用以前教拳的方法来教现在的学生,“因为社会环境变了,现在年轻人可做的事情太多了,他们没有耐心跟着你来个3年站桩。我们必须以比较轻松有趣的方式向他们传授拳术,教他们要点。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兴趣学下去,这门武术才不会失传。也叫方便法门,与时俱进。”雷世泰深有感触地说。
  “以阴克阳,以柔克刚”、“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雷世泰在平时教拳和说话中常常旁征博引,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通不得不让人佩服。他认为文化对武术的发展有着根本的制约作用,没有文化作为铺垫,武术不可能发展到极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太多发光的东西,现在很多外国人已经发现了这一点,并在努力学习中国文化,我们自己更应该学习、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雷世泰说。
  因此,雷世泰非常强调文化素质在练习孙式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他觉得应该推翻以前社会习武不习文的做法,“练孙式太极最好是本科毕业,熟悉中国古典文化,才能融会贯通,把拳练好。”雷世泰说。
  
  学你做饭学我打拳
  
  “对,对,这只手再抬高一点!嗯,对了。”
  前些时候开始,在自家的小院子里,雷世泰和妻子赵小燕女士有滋有味地比划着。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赵女士一开始没有跟着一块学拳。几十年后两人退休,雷世泰开始教赵女士练拳。
  “年纪大了,就学点锻炼身体。”赵女士说,由于几十年耳濡目染,她学起来特别快,一个月下来,她就只剩两个招式没学。赵女士每天把所学的套数全部打一遍,雷世泰就在身边,默默地看,打完了再点拨点拨。
  无论是去英国教太极,还是周末教学生打太极,赵女士总陪伴在雷世泰身边。她总是拎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水杯和茶叶。练拳的时候,她微笑着站在边上看。练拳间隙,她会悄悄地给雷世泰送上一杯温度适中的茶。
  从认识到现在,几十年下来,赵女士一直如一杯淡淡的、温度适中的茶,默默伴随着雷世泰。
  赵女士和雷世泰可算是青梅竹马,他们高中就是同班同学,一同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赵女士还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去看高中老师,有时还一块去看电影。我还经常到他家看着他练拳。”雷世泰说,“虽然她不会打拳,不能和我推手,但她确是我的‘拳妻’。”雷世泰的练拳路上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赵女士,也是赵女士的支持使他一直走到了现在。
  几十年了,雷世泰每天早上练完拳,总能吃上赵女士为他准备的早饭。年轻时只管练拳,做饭的事基本上是赵女士一手包办了。不过,现在雷世泰却成了自家的大厨。“他之前对做饭一窍不通,什么都不会,都是我一点一点地教他,现在我只管前期工作,菜都是他负责。”雷世泰老来对做饭兴趣盎然,想必太极高手做的菜一定别有一番滋味,他的学生常常有这份口福。
  “我本身是搞地质的,但地质我并不喜欢,这只是一份职业,练拳才是我真正的爱好。不过,如果这个爱好变成职业,那也完蛋了。因为如果以教拳为职业,跑江湖走场子,你必须把招数弄得尽可能地复杂,掺很多的水,让人看不懂,这样才能财源滚滚来,我不喜欢这样。”雷世泰这样自我总结。
  当年,正是在自家的小院,雷世泰把鲍勃的英国师父摔了几个跟头,于是鲍勃的师父才服气的。鲍勃的师父,是孙式太极拳正式传人中唯一的外国人,那本《孙禄堂式学录》上赫然有他的姓名——马丁.大卫。
  有时候,高手,可能并不那么有名。因为真正的高手,不走江湖。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