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5月
  • 30日
胡俭雷先生文章 ⁄ 共 119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7,077 views 次
学习孙氏武学从何处入手                         孙氏武学第三代传人  胡俭雷       孙禄堂先生所创的孙氏形意拳、孙氏八卦拳、孙氏太极拳和相关器械项目加之于他的理论内涵及修为形成了体系式的孙氏武学。现在许多有识之士,尤其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即可以健身得武,又可健心修为的孙氏武学,但有不少人却不知从何入手,再遇上冒牌大师更是被忽悠误导。就此问题,笔者略谈一二供参考。     做为孙氏武学老师,一方面是根据学生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制定训练计划。学生如果有目的而来,就是想健身心或是健身心的同时再学些武功技击......
阅读全文
  • 05月
  • 30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152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7,906 views 次
  王禧奎老先生(1910-1986),男,河北任丘人。是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入室弟子。王禧奎老先生自少体弱,年幼时家境富裕。十三岁时其父领其往孙禄堂大师处,望能授予拳术锻炼其体魄,因其父与孙大师是同乡人,以这关系,得拜于孙大师门下,为孙大师晚年所收的正式弟子。时王老先生年龄尚幼,开拳时尚为师兄教授。因王老先生天资聪颖,把所学拳架摹仿得维肖维妙,深得孙禄堂大师欢喜,待王老先生年龄稍大及后得孙大师亲自传授,功力一日千里,所学拳架更为工整。王禧奎老先生跟随孙禄堂大师学拳七年余,而后又拜在李景林门......
阅读全文
  • 05月
  • 30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984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7,402 views 次
由无极式、太极式、揽扎衣到第一个开合手为第一节,也是最基础的一节。将这一节反复练习,力求深悟,则得入门之道。 第一式 无极式 两脚成90度,足跟相接,身体直立,不偏不倚,头部百会穴有上领之意,项竖直,手自然下垂贴在两腿旁,身体各处放松,如平地立竿。此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跟相接处。 第二式 太极式 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左旋转45度(向正前方),身体随右足一并向左旋转45度。完成旋转后重心随即换至右脚跟处。 第三式 懒扎衣 动作1,通过命门(后腰窝)微微后撑与两手食指尖上领之意相对应,两手......
阅读全文
  • 05月
  • 23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334字 评论 2 条 ⁄ 阅读 7,645 views 次
  经常有朋友问起孙式三拳的不同,这是非常自然的。既然我们说孙氏武学是“三拳合一”,那就要把三拳先分别说清楚,然后再“合一”才有基础。就象“阴阳合一”一样,连阴阳也说不清,再“合一”就更糊涂。 孙式三拳是统一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武学体系,所谓“三拳(特指内家三拳)合一”之说也只在孙式三拳中成立。这是因为孙式三拳有着共同的核心与基础,除了与其它内家拳共有的特点如:尚意不尚力,至柔守中,“九要”,“六合”,等外,孙式拳的共同要求是:单重,一轴到底,鸡腿力,鞭杆劲,柔性结点,弹拱结构,滚拔式运动,临界......
阅读全文
  • 05月
  • 23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449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487 views 次
某人又跳出来编故事了,无非是贬孙禄堂先生和孙氏武学,不耐烦一一细举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到童旭东先生的博客中找来看看。     对这样的谣言我原本一向是不理不睬,因为理了睬了就抬举它了。鲁迅先生说过“最大的轻蔑就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掉过去”。这次也不想去一一批驳揭露它,因为那正中了他们的诡计,他们就是要把水搅混,拖着你一起淌混水,然后大家都弄得一身泥,一样的鬼头鬼脸,分不出清浊,旁边不明真相的人一看,你们都差不多嘛!他们的鬼蜮伎俩就得逞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光棍破落户的心理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
阅读全文
  • 05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774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735 views 次
孙氏太极拳学的观念和方法 --对孙禄堂太极拳基本认识     孙禄堂祖师的《太极拳学》初版于1919年,民国8年,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太极拳专业著作。    《太极拳学》是孙老继《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后的第三部巨著,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太极拳学术开先河之著作。     众所周知,孙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主流之一,然而相比较其他大流派如陈氏、杨氏、吴氏太极拳等,总体来看传学不广,其中因素非只一二,也可谓因缘时节人力难为。     观陈氏太极拳标榜缠丝劲,运行婉转优美;杨氏太极拳舒展轻松,雍容贵重,各家太极拳特点鲜明......
阅读全文
  • 05月
  • 23日
寿关顺先生文章 ⁄ 共 527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586 views 次
孙禄堂武学文化及在上海的发展 ---首届海派武术文化研讨会 孙氏武学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分会发言稿 今天在此为大家介绍孙禄堂武学文化,为大家解读孙禄堂武学文化的独特之处,十分有幸。我代表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分会感谢大家聆听我们的介绍。 我从学于孙禄堂祖师在上海的弟子支燮堂先生,支先生对于上海孙氏武学的传播和继承发展功绩极大,在特殊年代艰难传承,使国宝不至于绝灭,是民族文化之幸。我们后学秉持尊师重道的民族精神,应当永远铭记孙禄堂祖师和支燮堂先生的恩德。 孙禄堂先祖师,河北完县人,是晚清以来中国武......
阅读全文
  • 05月
  • 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81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70 views 次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积历代武学之大成所创立。孙禄堂前辈传奇的一生想必尽人皆知,就不用我这个晚辈后学再于此赘述了。我常想,最不可思议的是,孙禄堂先生一生中竟能先后得形意宗师郭云深、八卦泰斗程廷华、太极拳大师郝为桢的真传,这种机缘与福分实在是常人所难有的。 孙式太极拳也正是孙禄堂先生在自己修习形意、八卦、太极已入化境后所创立的一个崭新、独特的内家拳种。因此,孙式太极拳的最大特点也就是在于三拳合一。孙禄堂先生将三门拳术融会贯通、合而为一,最终集内家拳之大成,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开宗立派者。上世纪30......
阅读全文
孙氏八卦拳废弃趟泥步改为自然步,是其步法技术上的一次解放。 有人可能会问:不练拳的人都是自然步,这怎么能算是一次步法技术的解放呢? 孙氏八卦拳的自然步与一般自然步的区别为: 1、        孙氏八卦拳的自然步解决了启动无征兆的技术问题,而一般自然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2、        孙氏八卦拳的自然步解决了在移动中如何使快、稳、变、整四者相统一的技术问题,所谓灵捷轻固,完整一气。而一般自然步解决不了如何使快与稳相统一的问题,更解决不了快、变、稳、整四者统一的问题。 那么孙氏八卦拳的自然步靠什么解决快、稳......
阅读全文
  • 05月
  • 2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3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7,061 views 次
孙禄堂先生指出:“练时步法,不外数学圆内求八边之理,勾股弦之式。其手法亦不外弧弦切矢之道,立法如是。------求我全体无处不成一○而已。” 这段话极为精辟,点出了八卦拳转圈的意义。 作为最初步的一层意思,我的理解就是两者: 1、        建立对我与彼之间运动位置的控制能力。 2、        建立孙氏八卦拳独有的钢丝盘球劲的体用基础。 我研究孙氏单换掌,深感培养这两大能力的重要,非比寻常。 那么什么是建立对运动位置的控制能力呢? 就是建立对彼此之间运动的位置与空间的身体的意识能力。通过进、摆、扣三种步法的角度、速......
阅读全文
  • 05月
  • 2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4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8,344 views 次
关于中国八卦掌的经典,首先要看孙禄堂先生的《八卦拳学》,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八卦掌的最高经典,需要深入揣摩与研读。其次,孙存周先生写的“八卦拳浅说”堪称是八卦掌的经典文论,文章虽短,内涵极深,需要静心研悟。再有,孙振川先生讲的“轻灵虚无稳静松柔”这八个字非常重要,需要练习孙氏八卦拳者认真体会,每一个字都不要漏掉,找到对应。 前文介绍了孙剑云老师对八卦拳的心得最多,所下的功夫也最深,她的弟子中以黄万祥、史建华(刘凤春派八卦掌名家)、刘树春、雷世泰等人的八卦拳为优。黄万祥、史建华两位师兄的八卦拳闻名全......
阅读全文
  • 05月
  • 2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81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8,002 views 次
有人希望我介绍一下孙氏八卦拳,的确,孙氏八卦拳是孙氏武学体系的三大支撑之一,更是孙剑云老师最喜欢演练也是最有心得者。我所拜访过的孙门其他前辈中,精通八卦拳者甚多,其中很多人还曾给我介绍过孙门八卦拳的技术特点,所言令人神往。可惜我本人所得甚少,只学了一个单换掌。因此只能勉强略述一二。 在《中国武学之道》中,我曾就所闻所见介绍了孙氏八卦拳的五个特点: 1、自然滚拔步 2、钢丝盘球劲 3、活步控人技 4、四步练习法 5、点穴与轻功 有关具体内容在该书中已有介绍,在此不赘述。 这里我只谈孙剑云老师八卦拳的几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