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7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071 views 次
研习传统武术者探究体能问题的不多,但是体能问题无疑是提升技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人可能会说:孙禄堂先生在其著作中也没有专门论述体能问题。我的回答是:虽然孙禄堂先生没有专门论述体能问题,但是孙禄堂先生创建的孙氏武学体系在不断突破、提升体能极限和在技击中如何最高效率地利用体能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笔者本人的造诣肤浅,仅就个人体会谈两点认识。 第一,当对搏双方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相差不大时,体能往往对胜负起决定作用。当某一方的体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他的重心移动能力将下降,导致他的移动速度、变......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孙禄堂祖师文章,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17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12,756 views 次
孙禄堂武学体系是以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构架,以中和为宗旨,以修为内劲为核心,以融通百家之技化归内劲为体用,构成的大武学体系。孙氏武学在文化上的贡献,一方面体现在极大地提升了技击的实效性,使技击合于道。另一方面表现在哲武一体、修身复性的特征上。孙氏武学在哲学上的意义,是通过对内劲的修为,提升完善身心性能,从而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学说注入了新的精神。本文重点论述孙氏武学对东方哲学以及人类文化的贡献。 一、儒家学说与孙氏武学 儒家学说是以六艺为代表,六艺者,《诗》、《书》、《礼......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0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075 views 次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是孙氏武学创始人 孙禄堂先生150周年华诞,孙禄堂先生生于1860年,逝于1933年。孙禄堂先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集大成者,史载他“道德极高”、“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忠义之心肝胆相照尤非常人可比”,又记载他“艺臻绝顶”、 “其拳械皆臻绝诣,技击独步于时,为治技者冠。”孙禄堂先生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最重大的贡献,孙禄堂先生全面的、体系性的提升了中国武术的文化品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 提出“拳与道合”、 “以武修身”、 “文武一理”、“体物不遗”、“复其本然之性体”、“志之所期,力足......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09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90 views 次
孙氏太极拳的架子盘得有无问题,可以通过顺逆法来进行最初步的检验,以后还有其它的检验方法逐步深入。下面以孙氏太极拳最前两个开合动作为例介绍之,孙氏太极拳的第一个开合动作并非是开合手,而是:身体重心潜换,身体转45度。 孙氏太极拳的第二个开合动作是:两臂一掤一捋,随之身体下蹲。 下面仅以这两个开合动作说明之,要点如下: 第一个开合动作的“开”是:身体重心潜换。 规矩:一是转体前,先将重心移至左足足跟,潜换重心时,身体外形不能倾斜、不能晃动,要全无征兆。二是重心换至左足根后,身体各节四下散开,惟百会领起......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8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70 views 次
一、小议开合手 孙氏太极拳开合手,看上去简单,真能做到符合该式基本规矩的则不多。练习孙氏太极拳开合手常见错误如下: 1、 双重,开合手由开手和合手两个动作组成,错误的练法是两脚站实,重心落在两脚之间或开手与合手重心没有转换。正确的练法是重心总在一只脚上,开手变合手时重心潜换。 2、 开手时挺胸,很多人练开手时,失去九要,形成挺胸合背的状态。正确的练法是,开手时,仍保持含胸,通过肩胛骨将身体横向打开。 3、 开手过程中两肘向上翘起,不能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正确的练法是,在开手的过程中两肘始终要保持在......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34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45 views 次
在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中本没有起式这个名词,而是无极式和太极式。孙禄堂先生指出:“以无极式为之根,以太极式为之体,斯二者,乃拳中万式之基础也。”由此可知无极式、太极式的重要。因此,在孙剑云老师编篡的《孙式太极拳》一书中将此二式统称为起式,意指此二式是行拳之起点与基础。 关于孙氏无极式的特点以及练习要点在前面博文已有论述。在此不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次行拳时都要认真站无极式,一定要站上一会儿,站出了轴意,一轴顶天立地,并有氤氤氲氲、混混沌沌之感,体内自然生出一气,于是进入太极式。身体合着......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73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910 views 次
推手不是能言传的学问。写出来的文字与推手中实际的经验相比总有挂一漏万之感。剑云老师也曾多次讲:“先父教我推手所讲的内容比书(指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中详尽得多,可惜当时没有记下来。现在很多都记不得了。”这是剑云老师常常抱憾的一件事。但剑云老师自身也有丰富的推手经验,不仅早年剑云老师在推手上得到过孙禄堂祖师的传授,而且剑云老师也常与师兄支燮堂、雷师墨、胡俭珍等研究推手。所以剑云老师在推手上确有自己独到的心得。 有一次剑云老师说:“推手这个词用的不好。”我问如何不好。 剑云老师说:“这个推字很容......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87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75 views 次
    为什么要补拍单鞭一式?因为孙氏太极拳单鞭一式极为精妙,当代鲜见能将该式的基本要领走正确者。常见错误如下: 1、错误之一:左脚横移时,身体中轴随之同步向左倾斜。 正确的做法是:先移左足,身体重心再随之缓缓左移,身体中轴平移不可倾斜,同时左足起蹬劲。 2、错误二:身体重心向左横移后,右腿伸直,右膝缺少顶劲,于是此式的开胯之功和内中气息徐徐注入丹田之意皆无。 正确的做法是:身体重心向左横移时,右膝要自始至终极力顶住劲。 3、错误三:身体重心向左横移的过程中,胸部随两臂横展挺起。 正确的做法......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3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276 views 次
太极拳中的八卦是什么呢?就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掤为乾、按为坤、挤为坎、捋为离、采为巽、肘为兑、挒为震、靠为艮。八者,四正四隅,于八卦有错综之义,于八方有变化之机,内含封、随、串、导,捆、搬、提、摧之用。由此阳变阴合而生五行。 有人问,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与八卦相对应,对于研习拳术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当然有,由于八卦反映的是宇宙万物八种不同的基本性质、以及不同性质之间的演化规律和不同性质之间存在的生克关系,因此,其主要作用有三: 一是深化对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各法性质的认识。 二是深入了解并启发对掤......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02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82 views 次
一、五行生克对练套路练什么 对于五行生克对练套路,形意拳各个流派的观点不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孙氏形意拳为代表,认为这是体悟“五行拳各得其当然理之所用”进而掌握“五行拳生克变化之道”的途径。另一类则认为五行生克对练套路是没有用的教条,只能束缚人在技击中的能动性。 那么五行生克对练套路即“五拳生克五行炮”是束缚人的教条吗? 先让我们看看 孙禄堂先生是如何讲述“五拳生克五行炮”的。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第七章指出“五拳生克五行炮”所练者是“五行拳各得其当然理之所用,而又谓明德之至善也。为金形,止于劈。......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56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60 views 次
“劲藏身后”是孙氏拳的体用要领之一。 那么为什么劲要藏在身后呢? 如果劲力显现身前,即不容易打到对手,还很容易被对手所利用。 那么什么是劲力显现身前呢? 在将要向前发力或用力之前,身体重心与手臂出现一起向前涌动的迹象。 在将要向后退步化解之前,手臂和身体重心出现一起向后缩移的迹象。 斯二者皆为劲力显现身前,这是授人以机,大忌。 那么什么是劲藏身后呢? 在将要向前发力或将要向前用力之前,步子前移、手臂曲而不伸,以足之意串彼重心、至彼身后,以横蓄纵,同时将自身重心之意蓄于自身身后。 在将要后退化解之前,......
阅读全文
  • 02月
  • 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4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029 views 次
孙氏拳乃海纳百川之学,习此拳需要有大气量者,同时亦能使人气度宏阔。孙氏拳,其式至简,其意至深,其气至宏,圆融通达,从容中道。因此当年孙剑云老师年仅20岁时,即被金警钟赞叹为“神气伟然”。同样,孙存周先生虽盲左目,但英气夺人,海上心意拳家卢嵩高先生称赞孙存周先生:“浩博雄烈、赫奕英绝”,郑佐平先生赞叹孙存周先生:“大气天横”。 大气天横决不是骄横、狂妄,而是无私心无成见,备然侗然,万物皆备于我,兼取众善,从容中道。是一种悠悠古风,绝然无争的气度。孙门前辈大多类此。 一个人追求大气天横的境界,其拳艺才能朝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