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小议推手——童旭东

2012年02月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73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274 views 次

推手不是能言传的学问。写出来的文字与推手中实际的经验相比总有挂一漏万之感。剑云老师也曾多次讲:“先父教我推手所讲的内容比书(指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中详尽得多,可惜当时没有记下来。现在很多都记不得了。”这是剑云老师常常抱憾的一件事。但剑云老师自身也有丰富的推手经验,不仅早年剑云老师在推手上得到过孙禄堂祖师的传授,而且剑云老师也常与师兄支燮堂、雷师墨、胡俭珍等研究推手。所以剑云老师在推手上确有自己独到的心得。

有一次剑云老师说:“推手这个词用的不好。”我问如何不好。

剑云老师说:“这个推字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推手就是看谁能把谁推动或推倒。这与推手本身的作用大异其趣。我们家的推手练就的是如何控制对手,从神意气上都讲究这个。控制住对手比摔倒对手还要难些。控制住他了,他就是想倒下也不能那么容易就让他倒下。”也就是说控制对手是推手技术的修习要点。

关于推手,本无定法。记得孙剑云老师说:“推手与盘架子一样,练就的是周身神气的圆满,所不同的就是不仅要合已还要合人。究其根本不离虚无一气、意在彼先这个原则。”剑云老师又说:“神虚无,气才能饱满,气机饱满才能遍体灵机。”这话算是说到头了。

作为具体的入门技术,孙氏太极拳对传统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行了提炼和扬弃,传统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劲力复合程度低,比较单一。孙氏太极拳对传统八法进行了提炼和合成,使劲力更浑厚。1992年剑云老师在全国太极拳推手研讨会上曾说:“我们家的推手八法名字与各位老师的相同,但用法不同。”随之先后与吴彬、马长勋、门慧丰等人搭手,得到众人称赞,谓之叹为观止。那么,孙氏太极拳的用法与其他太极拳有什么不同呢?剑云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剑云老师曾讲过:“孙氏太极拳推手特点是与散手结合紧密。若是相互较量,全在神气,神是否守得住虚无,气是否饱满又能动静如一。有了这两条,才能获得真意,也才能发挥灵机。至于入门之法,则有定步活步、四正、四隅、大捋等推手训练的程序。除了从中掌握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基本八法外,还要体会所用之意:封、随、串、导,捆、搬、提、摧。此八者即相辅相成,互相转化,又各自独立成章。”

关于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基本含义在剑云老师所著《孙氏太极拳剑》一书中已有介绍。剑云老师一向为人低调,对自家的拳学也是如此,只是在讲述具体技术时,才不得不谈自家的拳学与别家的区别。就拿太极拳推手来说,剑云老师为了名义上的趋同,在其书中仍采用传统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传统说法,但在实际内容上早有创新。孙禄堂祖师本人更是如此,实际上早已取得了空前的、划时代的武学创新成就,但是却要述而不作,为了表示对传统和前辈的尊重,旧瓶装新酒,承续中国传统道德之风。

关于封、随、串、导,捆、搬、提、摧,当年剑云老师在讲孙氏太极拳用法特点时曾经提及。笔者将其记录整理,相关内容参见《孙氏武学研究》第27章。

二、浅议打轮与定步推手

学习太极拳推手,大约有三步台阶,第一步是打轮。第二步是定步散推。第三步是活步散推。以后就可以过渡到散手。

多数人学习推手都是从练习打轮开始,但是很多人打了多年的轮,仍不擅推手,原因何在?主要是他们没有弄懂打轮是在练什么。打轮练什么呢?

一是体会攻防的意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掌握手足、肘膝、肩胯三圈运用的基本方法。

二是掌握生克转圜之法。了解掌握三圈变化的生生不已之道。

三是初步体会听劲。了解掌握对手的意向点、重心的虚点与实点。

四是体会虚实运用之理。

五是体会顺逆运用之道。

在打轮中如果不了解上面五个方面的内涵,打轮的效果必然低下。

打轮纯熟后,就要练习定步散推,定步散推以练习听劲为要。练习听劲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虚实分明。两脚不能全然站煞、虚实不分。

二是中轴不失,即立身中正。遍体灵机首先是围绕中轴而成。

三是手随身动,勿自曲伸。灵机不是散乱,而是整体的灵动,故手随身,身动以中轴为枢,身动随意,意从何来?从对手的意向点来。这一步功夫必须有老师引领、喂手。否则不易入门。

四是十字交叉。十字乃一虚一实相交叉,交叉的点不离对手重心。得其实便能知其虚,于是劲要打在对手重心的虚根上,对手即出。

五是归于自然。定步推手中的一切动作都要归于自然,不可失于自然而争胜。

万不可把推手与摔跤相等同,推手纯是道理,摔跤乃是竞技。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