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02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11字
⁄ 阅读 5,118 views 次
什么是练功夫处?
找出正确的拳势架构与内意的状态。找出来了,还能做得到,这个状态就是练功夫处。
什么是吃功夫处?
知道了正确的拳势架构与内意的状态了,但是却难以做到。这个状态就是吃功夫处。
举例来讲,孙氏太极拳中的单鞭就是练功夫处,由单鞭过渡到提手上式,这个过渡的过程就是吃功夫处。可以讲到目前为止,包括我自己在内,我没有见过一个人能 够把这个过渡动作练到位的。说孙氏太极拳难,难就难在这些精微之处见...
孙式太极拳, 童旭东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03字
⁄ 阅读 8,564 views 次
在读过周剑南的《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剑至》一文后,我曾与身在台北的周剑南先生通过数次电话,在电话中周剑南先生对该文又做了些补充。
如谈到他亲眼目睹了孙存周先生与郝湛如先生搭手,一搭手,孙存周先生就控制住了郝湛如先生,令郝湛如先生无法摆脱,只能按照孙存周先生的意思移动。郝湛如先生的功夫并不差,周剑南先生曾亲眼看见他把韩慕侠先生的一位弟子,很轻巧地连打了几个跟头,但是郝湛如先生在与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5962字
⁄ 阅读 7,677 views 次
周剑南:高才脱略名与利 日夕望君抱剑至--忆民国37年在上海与国术界人士的交往
我于民国三十七年五月,到上海服务,住在虹口。该处抗日战争胜利前为日租界。十几年前,国军两次与日军在该处鏖战。国军在没重武器,又没有制空权之劣势 下,全凭爱国心及勇气,拼命冲杀,以致血流成渠,死尸成山。经多年岁月之消磨,此时创痕已多消失,但市面冷清,大不如战争前的繁荣了。当时国共战争的影 响,在上海还未显著,我于星期假日,除...
孙剑云, 孙存周, 支燮堂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 孙存周先生文章
⁄ 共 2335字
⁄ 阅读 17,004 views 次
抗战爆发前,存 周先生在上海,当时存周先生在武术界的名气很大,上海的很多社会名人都跟着存周先生学拳。一天存周先生与我谈论一幅画,存周先生说这画上的松树是南方的松 树。我问:“何以见得?这画上又没有标明作画的地点。难道北方就没有这种松树吗?”存周先生说:“北方当然有这种松树。但是这画上的松鼠是南方的。画上的 这只松鼠,毛稀体瘦,尾巴也小些。而北方的松鼠毛密体肥,尾巴也大。”一件小事,反映出存周先生观察...
孙存周 刘子明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56字
⁄ 阅读 5,474 views 次
有人要我介绍一下孙存周先生的弟子们、朋友们是如何谈论孙存周先生的。
我了解孙存周先生事迹的渠道主要来自当年史料的记载和孙剑云老师、刘子明先生、杨世垣先生、周剑南先生、孙叔容师姐、支一峰师兄、张烈师兄、刘树林师兄的回忆,还有龚剑堂、金一明、汪孟舒、祖雅谊、孙雨人等留下的资料。
根据上述各种资料显示,对于孙存周先生,他们每个人谈的都不一样,对孙存周先生武功的形容也有不同,只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孙存周...
孙存周 童旭东 技击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6日
⁄ 张大辉先生文章
⁄ 共 541字
⁄ 阅读 8,413 views 次
发表于《武魂》杂志2012第三期
太极拳是关于意形关系的一门实践科学。意和形皆可分为大中小。
大意如生机勃勃,涓涓细流,红日灿灿,惊天动地,草木幽幽,流水汤汤,高山仰止,循循善诱等等。是一种情绪化的东西,由它导致的太极拳是一种舞蹈境界。
中意则为理性思维意。如李亦畲的《五字诀》所说“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等等。是一种冷静意,一种思考意。由它导致的太极拳更像是一种日常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平常表现和...
孙式太极拳, 张大辉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5日
⁄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291字
⁄ 阅读 10,087 views 次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恩师王禧奎先生仙逝于上海,光阴荏苒,倏忽已二十五载。
二十五年来恩师之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声声在耳,仿佛一切即在眼前。作为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之入室弟子,恩师穷毕生之力传承发扬孙氏武学,惠泽后进。我虽从学恩师多年,得恩师日日苦心传教,但因资质平平,心智驽钝,师之所授只能悟其一星半点,于武之一道实是未有所成,有负师恩。然一星半点之所悟于健体强身则绰绰有余,每每闲暇之时...
王禧奎, 蔡文骏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5日
⁄ 孙禄堂祖师文章
⁄ 共 754字
⁄ 阅读 12,442 views 次
钮永建序
技击之道,废之久矣,明清以来,古诀昧焉,虽偶有名手, 然势法功技,意气神形,未逮古真,难复其光,如此滥觞五百年。孙禄堂出,首揭内劲,独以形意八卦太极三家重铸鼎炉,融百家之术,合意气神形、势法功技为一 体。孙氏浑灏深古,翻古出新,其艺兼陶古今,其术与道同符,故能光耀古真,技击中兴矣。故孙氏诚为五百年来中华技击第一人。余主政苏省时,开办国术馆,孙 氏主持教务,孙氏立身处世,诚中形外,学识宏...
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5日
⁄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2139字
⁄ 阅读 7,141 views 次
前排左1孙剑云老师,前排中郝家俊老师,右1王禧奎老师,后排右1孙保亨先生,后排左1郝家俊老师之女儿郝丽娜
王禧奎先生(1910-1986),河北任丘人,是上海老一辈著名武术家。先生德艺双馨,精研孙氏形意八卦太极,功力深厚,是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入室弟子。
先生年幼时家境富裕,其父王永山是青帮的通字辈人物,在上海闸北区开封路开有一家名为“更新舞台”的戏院,是上海当时规模最大的戏院,能容纳四千人。1926年孙禄堂先生来上...
人物传记, 王禧奎阅读全文
2012年04月05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839字
⁄ 阅读 5,220 views 次
在一次问及武当剑对剑中的粘劲时,我问孙剑云老师,散打中能用上粘劲吗?
孙剑云老师讲:“老先生(指孙禄堂先生)、李景林先生和我二哥、孙振川、孙振岱他们都行,用时大多只一瞬,就那一点就够了,就有妙处。”随之,老师站起来 自拿一把短尺子,同时递给我一把木剑,要我进剑,老师的尺子一随一滚,尺子已经点到手腕。当时对老师的这个示范并无深刻的感悟,更没有从中悟出什么东西, 只是老师很少亲自示范技击,因此留下了印...
童旭东, 技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