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对发力震的后脑生疼的几点看法——yunyan

2012年02月22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311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996 views 次

很多朋友都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说发力总是震的后脑生 疼,不舒服,而且发的越猛就越疼,彷佛遇到了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不敢发爆发劲了,改成发长劲。鄙人才疏学浅,对于发劲,也只是本着顺其自然,不急于求成 的心态去练习,发劲的训练,是急不得的,一急就会出问题。并且,发劲的训练,是一个成体系的训练过程,是一个慢慢积累和慢慢叠加的过程,并不是说一上去就 猛练,很多朋友,一上去就猛练,虽然几个月过去了,也能发一些劲道,但是,身体上的种种不适,也接踵而来。通过我的调查,身体上的不适多一下几类。
1:后脑生疼,两侧太阳穴生疼,头部有震荡感,久久不能消散。
2:胃疼,肚子疼,这种疼痛近似于痉挛性疼痛,一发劲就疼,很是难受。
3:中气不足,无明显疼痛,但是就是感觉练功后底气不足,中焦脾胃部感觉发空,一说话就感觉底气不足,不想说话,没力量。

鄙人才疏学浅,谈一谈对发劲震的后脑生疼的一点认识。

1:发劲震的后脑生疼,占一大部分的原因在于,身体松的不够,孙门武学强调三体式的基础作用,强调伸筋拔骨,童先生在他关于三体式和松柔的本质等文章中, 阐述过以上的概念,只有通过桩功练习,通过伸筋拔骨才能将身体松开,才能使得发劲的时候,在瞬间激起更大程度的紧,老前辈说过“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长一 寸”“筋长而力大”其实就是说的通过桩功使得筋骨产生了形变,有了弹性,而有了弹性,正是“松”的体现,因此,松和产生内在形变,是一个概念,我们反过来 再看头疼的问题,愚以为,震的后脑疼,多半是因为松的不够,身体内在完成发劲动作的时候,对抗肌肌肉群占的比重相对过大,协同肌没有发挥到最大限度,使劲 路在激发和传递的过程中,没有更加充分的调动,而是在中途有了障碍,在对抗肌的作用下,能量以震荡冲击波的形势被分散掉,最直接的效果,一是阻碍了我们的 周身一家,而就是产生了震荡波和疼痛,哪里的对抗肌肌群做功大,那里的震荡感就强。

2:发劲瞬间没有保持住一定的身法要求,古人练拳,十分强调身法的作用,我们的三体式也是一样的,桩功最终是要动起来的,即使在身体的运动中,也要保持住 身形的不散,五行拳是动着的三体式,三体式是不动的万法,很多练习发劲的朋友,百分之80以上,是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正确三体式桩功训练的,或者说,训练 的不够。要建立一种习惯性身形,是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的,万不可认识孙老夫子对我们提出的“九要”等身法要求,只是矫正桩功的,它更是一种维系内在能量,激 发内在能量的源泉。每每看到一些急于发劲的朋友,震的头疼,肚子疼等情况,自己一头雾水,然而我们反过来问他们,在站着不动的情况下,很多人尚且做不到 顶、扣、圆、毒、抱、垂、曲、挺。更何况是在发劲这样剧烈的运动中?那不是自己把自己的身架打散,自己找疼吗?

3:在经过了桩功训练之后,仍然震的后脑疼,那就要从细节上就找问题所在了,一般来说,头颈部位,在发劲的时候,我认为是比较容易散乱的,因为脖颈的空间 才多大?支持一个相对重量比较大的头部,此外,头部的运动,是全身最为灵活的,它能做各种各样的翻转,扭旋,故,剧烈运动时,人总是需要有意识的控制头部 的空间位置的,体育课上,一做运动,老师总会一直嘱咐“抬头,挺胸”,我们听的习惯了,确很难有心深究其中的道理,一般来说,在发劲的时候,我采取的是 “挺,顶,压,夹,颤”五字决来规范头部的运动,

挺:颈项要挺住,要支持住,颈项是托起头部的支持点,颈项的固定,是头部协调运动的源泉。

顶:百会上顶,清阳达于头部,气势磅礴,仪态端庄,顶百会,一是在发劲中提高发劲的气势,二是在运动中保持了头部的仪态端庄,身架的整齐,很多朋友头疼的 原来在于百会没有固定住,头部要么是歪的,要么是斜的。过去的老拳师,就是挨打飞出去,也要保持住身形,最大的学问就在于要保持百会的上顶,为什么呢?参 与人体运动的感受器中有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中枢神经系统中有大脑皮层、小丘脑、垂体、前庭神经核、前庭小脑、自主神经中枢、化学激发中枢、脑干呕吐中 枢等。这些神经感受器就融和汇集在头部,只有顶百会,才能保持一种对运动的主管控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被打飞出去的时候很难看,再想一想我们是否固定住了 头部,自己做一下实验看一看。同时,自己再感觉一下,头部在歪的时候,发力时是不是很难受,很疼。

压:发劲的瞬间,牙齿咬紧,“牙若断金”,我们形意的劲最大特点就是四梢发劲,孙存周师爷曾四梢发劲震飞了好几个蒙古鞑子,咱爷们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周身 毛孔发劲,电力击人,因此咱爷们做到四梢发劲就行了,牙为骨梢,牙齿咬紧,舌头就顶上了上牙床,头部内在的结构,就整齐了,就不散乱了。牙齿瞬间的咬紧, 除了提高发劲的气势和力量外,对避免头疼,是效果非常好的,咬出了气势,也咬掉了多余的震荡波,避免了其往上震荡脑壳。这里有个诀窍,一咬就松,瞬咬瞬 松,内外都是瞬松瞬紧,发力才脆。顺便提一句,松紧转换,是发劲的诀窍~,希望读者从瞬咬瞬松中,找到一点松紧转换的窍门~

夹:下颚要固定住,脖子如同夹了一个球一样,意拳的桩功中,很强调夹球的概念,奥运会时候去摆放杨少庚先生一脉,和他们交流了桩功,他们的桩,简直的 “球”桩,手抱球,脖夹球,指缝都是海面球,两腿还能再夹球,初看上去是胡扯八道,可是练了一段时间后,也确实有道理,人是活的,球是死的,意念能让死的 变活,活的变死,有了意念,球就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久而久之,就敏感了,言归正传,下颚要固定住,脖子如同夹了一个球一样,是对脖颈的身法要求,我打拳这 点就是欠缺,家师总是拿挠痒刷敲我的头,总是说“别勾头,别勾头,头颈正直!”刚开始我没在意,可是去年我也有过一段时间,头开始疼了,这才体会到,“别 勾头”的道理。李存义先生的桩法,一个特点就是眼神往上高瞟,很好!很绝!为什么?眼神,或者说神气,是内家拳的根本,眼神主导了全身,眼神的变化,会引 起周身一连串的变化,希望大家好好体会。

颤:是对舌头的要求,舌,乃是肉梢,个人感觉,舌根的力量大小,对发力质量影响很大,舌根的学问太大了,童老师的话,一个人懂不懂内在的发力,看看他对舌 根的理解就行了,孙存周爷爷喜欢一句话“若得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妙~!比武发力,舌根一颤,肉梢激起,和牙咬,舌顶配合起来,都是瞬紧瞬松, 发力才脆,才狠,才透!舌颤和发声联系重大,从发声中,我们可以听出舌颤,从发声重,我们可以听出对方功力大小,吴老师所教的发声,和别家不同,我们是吞 个东西下去,不是吐个东西出来,有兴趣以后我会和大家研究,我觉得,这都是古人在取像类比,对对手恨的咬牙切齿,还壮士饥餐胡虏肉!才能狠狠揍他小舅子! 为什么要“咬牙切齿”?为什么要吃了对方的肉?里面文章太多了,六合相聚人难躲,遇敌好似弓断弦!外面好合着,里面的咋个合?我们内家拳多用取向类比的方 法诠释,咱形意拳,不就是象形取义嘛!李仲轩老师说的好,要说顶百会,可能小辈们无法理解,可一说“头上顶,找一种凌云之志” 哗一下~谁都能悟出点东西来,这个东西,就是我们需要的好东西。关于舌颤,我写的是最简单的,因为,我想听听童老师的见解,童老师既然说出了孙存周爷爷喜 欢“若得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这句话,那童老师肯定对舌颤,或者喉咙部位的精妙,有了很深的理解,我的有些观点我先隐藏起来。希望童老师赐教一点 对此的认识,谢谢了。

以上是本人对于发劲震的头疼之认识,和怎么避免头疼,同时提高发劲质量的一些见解 鄙人才疏学浅,我无高深的武术造诣,只有一点点对武术不成熟的理解,斗胆写出来,献给大家,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我不图别的,只要有一个人觉得我还是写出 了点东西,我就心满意足了,希望个别同志别说我yunyan只会吵架,只有抬杠,不写技术贴,谢谢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