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纪念黄万祥先生逝世十周年——蔡林生

2012年02月2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63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294 views 次

原载武当09年第5期

武当拳法源远流长,代不乏人,离开我们将近10年的黄万祥先生就是其中的优秀传人。
黄万祥(1938.3-2000.1)江苏淮阴人,幼嗜武,少拜万良先生(孙禄堂先生在江苏省国术馆时的学生)为师,习练孙式太极、形意、八卦诸拳,后又 拜时佩文、钱树樵为师,中年后又拜在孙剑云先生门下,技艺日进,声名益彰。早在1957年与1958年分别获江苏省武术比赛的金银奖。1979年南宁全国 武术观摩大会,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孙式太极拳。1980年太原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他表演了游身八卦连环掌,技惊四座,令观者耳目一新。此后他数次上北京, 下杭州,访上海,朝武当,礼完县,去南京,赴徐州,到镇江,沿当年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的足迹,为弘扬武当拳法孙门拳技而不遗余力。他尊师重道,嗜武如命的 精神尤其被传为美谈。
1985年,为弘扬武当拳法,他在家乡创办了黄万祥武当拳社,这是当时全国第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武术组织。一次笔者问他,为何取这样的名字?他说:“内 家拳法尊武当为宗,元代道士刘道明的《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上曰:‘传记云,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上岳,一名仙室,中岳佐命之山,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 当,因名之曰武当。’玄武本是道教的真武大帝,与武术无涉,但对于千百年来武当山历代祖师所创造的武当拳法我深信不疑,我习武讲技誉相当。”一席话让我茅 塞顿开,深佩他对武当及武当拳法的理解之深。此间,他频频往返于燕山楚水间,分别担任了江苏省武协委员,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 会特邀研究员、顾问,在各地言传身教,启迪后学,孜孜不倦,几近于痴。一时间,江淮吴越间习太极、形意、八卦者莫不仰之,慕名投师者接踵而至。黄万祥择人 而录,凡心燥德薄者免谈,诚心用功者方可。苏州陈春华便是他那时收的弟子之一。陈春华亦自幼好武,早负盛名,且慷慨尚义,与黄师意气相投,遂从之开始学形 意五行拳,三年无辍,寒暑无间,深得黄之赏识,纳为入室弟子。
黄万祥一生习武论武,授武演武,唯武是好。然而,天不假人,1990年后他却为病魔所缠,身体日损,目力锐减,又遭家庭变故,孑然一身,无人照顾。陈春华 闻此,遂亲到淮阴把他接到苏州,专僻雅室以奉养,多方延医而诊治。但稍有好转,他又置病体于不顾,接受各方邀请,到全国各地去演武竞技。在1990年的首 届武当山文化节上获第一名,1995年河北深圳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上获金奖,都是抱病参加,毅力惊人。
在他最后寓苏期间,能走动的时候也不时到笔者的寒舍小叙。他那时已经是两眼深陷,神情疲惫,让我不由伤怀,也让我不由时常回顾着当年同台表演的情景。那是 1984年10月,江苏无锡南站武术馆举行开馆典礼,黄万祥和海灯法师,以及沪上诸多名家,诸如王菊容、马岳梁、吴英华、王效荣、纪晋山等,均莅临并同台 表演。马岳梁、吴英华伉俪的吴式太极剑,吴洪的青龙剑,纪晋山的形意拳都精彩迭出,而黄万祥表演的八卦九宫更是把场内气氛推到高潮。表演时,由九个年轻人 按照九宫的方位站立,黄万祥迈开双足,在人缝中纵横往来,穿梭旋转,或如神龙变幻,幽明绞绕:或如苍鹰翻飞,盘旋俯仰:或如白猿穿林,伸缩拧转,其快捷灵 动令观众目不暇接,容纳几千人的会场内掌声经久不息。是晚,我师海灯嘱我专门请他,谈至深夜,对他的绝伦武技赞美有加。这是笔者与黄万祥多年交往中最美好 的回忆。
上世纪末,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其徒弟陈春华在苏州东北阳澄湖畔筑浮碧居供其静养。一次,我去看他时,他说:“我在单位是个花匠,栽花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平 生只想多载些武术之花,也算是对武当拳法,对孙门武学多做些贡献,只可惜时间不多了……。”其老骥伏枥之情令我深为感动。不久,他就病情恶化,医治无效, 逝世于苏州吴县胜浦镇。其徒陈春华为之料理一切后事,四时祭祀,极尽弟子之礼,至今传为佳话。

按语:笔者初闻黄万祥之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相识于七十年代,交往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成为挚友,在黄万祥先生逝世十周年即将到来时,特撰此文,以追忆并纪念他和我们之间的一段武缘。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