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文章
2012年05月02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595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7,590 views 次
孙氏武学的技击基础是拳手的内外合一能力。站桩,走架都是以此为目的。然而二者之作用又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站桩的作用在于以形整为基础,求以静中之动。何谓形整?即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其要是使力的传递顺畅合理。此为整字在功夫修为中的初级涵义。手与足合在站桩中是指手足相通,即足上之力能通达至手,手上之力能顺达至足。其练法是,五指撑开,掌心内吸,两足跟有外旋里扣之意,但不显扣。而肘,肩...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993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6,034 views 次
蒲阳拳社为民间武术社团。1888年,由武术名家孙禄堂先生(1860~1933)所创。 1888年秋,孙禄堂先生在悟出“拳与道合”之理后,遂决定在家乡河北省完县(现望都县)创办拳社,并以家乡的蒲阳河命名,称为:蒲阳拳社。 该社是一所以武术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的乡村武术学校。其宗旨是要求习武者追求机体功能和人格的双重完善,即“完善人民之身心,图以黎庶之振作”。 该社讲究文武兼修,因材施教。以修身、防身、健身为目的。教人从...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07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95 views 次
李氏三杰与李师敦素               (原载于武林杂志1984年11期)                 ——董玉泉、崔镒森 李师春白,字敦素,祖籍河北定兴,出生在武术世家,自幼习拳练武,今已七十八岁高龄。其祖李良栋,在群雄云集的莫阝任邱开设永胜镖局。以德交友,武艺超群,有声于南北,弟子不下数百人,许多名家高手都曾从他学习过外家拳和器械。 世家尚武,子系崇拳。李良栋将他的三个儿子同拜李存义为师,弃外从内,学习形意拳。其长子...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62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7,443 views 次
今年8月6日,是我的祖父李敦素先生去世二十五周年的日子。谨作此文,以示无尽的怀念。 生于武林名门 祖父名春白(亦用醇白),祖籍河北省定兴县张祖庄村,1907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习武并以镖局为业的家庭。其祖父李良栋(字国钧)在群雄云集的鄭州开设“永 盛镖局”,以德交友,武艺超群,与武术大师李存义、周明泰、杨家桢等先生为刎颈交。一生教授门徒数百人,郝恩光、李兆雄等皆有名于当时。 李敦素先生的父辈兄弟三人,其父李文亭,...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31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485 views 次
来源:《武魂》 作者:李洪钟 笔者幼年即随侍祖父李敦素先生左右,学习形意拳、太极拳等内家拳法,常听祖父告诫弟子要谨守拳学规矩,勿入“三害”歧途。祖父去世后,又从父亲李茂林、伯父李长林研究拳术,经自己多年练拳体会,与观摩同道演练拳术,对入门“三害”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 何谓“三害” 孙禄堂先生曾明确告诉人们:“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又云:“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明之自能引人入圣。”笔者认为“...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孙禄堂祖师文章 ⁄ 共 364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16,347 views 次
一九二一年,初春。古老的北京城内,积雪殆思,寒风朔朔,长安街上,各色各样奇装异服的男人、女人,衣衫褴褛的乞丐和那些在人群中转来穿去高声贬喝叫卖的小贩,汇成了一股股的入流。 只见两个报童手举着报纸,跑过府右街,高声叫着:“先生、女士们请看新出版的《神州日报》…”日本大正天皇钦命武士道大力士来京比武,要打遍中华武林,扫平‘东亚病夫’…” 罗圈胡同甲十号的黑色大门猛地被推开了,李文标大步流星地走出来,齐公博...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3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497 views 次
八十年代初,剑云老师数次下江南,其中上海是必到的一站,剑云老师每次到上海,只要裴锡荣先生闻讯,必要前来看望,可见裴锡荣先生对孙剑云老师的尊重。有 一次谈到孙存周先生,裴锡荣先生讲,他认识的老一辈拳师谈到孙存周先生的技击功夫,没有一个不佩服的,真是到了应物自然的境地。在座的黄万祥先生在《形意 拳学》背后书皮上记了下了——“裴锡荣云,师伯孙存周,技击应物自然。”这一行字。 那么如何做到应物自然?当然首先...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75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36 views 次
习拳不可急于求成,因为功夫的增长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想一蹴而就是办不到的,如果硬来,所谓横练,不仅功夫增长的更慢,而且还会有副作用,甚至有碍健康。所以研习拳术总要以自然为第一要务,此外就是恒与悟,如是必然出功夫。孙剑云老师讲:“恬淡虚无,渐修静悟”可谓拳学研修至理。 但是真正做到这点,则很不容易。以形意拳而言,很多人总想尽快把劲力发出来,其结果往往是越练越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还有的人,不知道自...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2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519 views 次
这里的打合力,其所合者,指的不是自身的整劲,而是合于对手的来力。 自身具备整劲只是技击的基础,至于运用,则在于是否掌握打合力。 针对对方来力的疾缓刚柔长短正隅,所合之劲、所应之法则不同,相机生变。打合力,除了自身要具备整劲外,自身的协调性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本质上讲,整劲 源自协调性,整劲的水平反映的是协调性的水平。一个人的协调性水平高,其发劲必然冷、脆、整、透。协调性不仅是整劲的基础,也是相机...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2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8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83 views 次
有人对我说:拳击发展了几百年在拳法上已经很完备了。并就此征求我的看法。 我答:就现代拳击比赛的规则而言,拳击的拳法已经相对完备。但是如果是针对生活中的格斗,仅就拳法而言,拳击的拳法则是很不完备的,如实际格斗中最基本的 关门和搓打,在拳击的拳法中就没有。关门在拳击规则中被禁用,搓打在拳击规则中不能得分,因此一些在实际格斗常用的拳法技术在拳击技术中是空白。 拳击的武器只有拳头,而传统武术的拳法所包含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