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24日
⁄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2321字
⁄ 阅读 4,575 views 次
孙禄堂《太极拳之名称》解读
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中的一段《太极拳之名称》,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文章,文章不长,但研读起来,还是花费了我很长时间。原文如下:
太极拳之名称
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
孙禄堂, 孙伟, 太极拳学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4日
⁄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1174字
⁄ 阅读 4,753 views 次
《太极拳学》陈微明序(原文)
太极拳学序
太极拳学,王宗岳论之精矣。其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盖巨力之至,非柔曲不能化之灵。彼力既化,非刚直不能放之远。故曰:曲中求直,蓄而后发。练习此术,在气沉丹田,纯以神行,不尚后天之拙力。而御敌制胜,如行所无事,虽甚巧而有至道存焉。老子曰:为欲取之,必固与之。原谱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即人取我与之意也。庄子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原谱所谓“气如...
孙禄堂, 孙伟, 太极拳学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4日
⁄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4366字
⁄ 阅读 4,828 views 次
梁漱溟先生这篇文章,是在文革初期主张重印孙禄堂先生《拳意述真》而所写的序言(见梁漱溟全集第七卷),文中提到该书自乱其体,即文章中叙述形意拳有时穿插八卦拳家的语言,因为梁先生不练武术,八卦形意,在拳意上确实有互为补益的精辟之语,其实我倒觉得这样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拳意述真,就是一篇记录性的练拳学拳的随笔。至于说所记偏详北方之学者,是因为孙老记录的都是自己拜访过或者从其学过艺有所请益的前辈,这点我倒...
孙禄堂, 拳意述真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4日
⁄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1454字
⁄ 阅读 9,974 views 次
作者:孙伟
2011年1月6日晚,在网上看到曾祖父孙禄堂的一幅字
因为有十几年没有写字了,只知道是草书,但是实在是认不全,开始就认为是:“四壁烟云张旭草,满庭风露赵思花”,后来又觉得不对,又认为是“四壁烟云张旭草,满庭风露赵罡花”。但是还是觉得不妥,在“孙禄堂武学交流群”里和大家讨论。后来自已开始揣摩,以为张旭是死在天宝年(750年),而赵罡又是南宋的倒数第二位皇帝,孙老是否当年心情不好呢,是否这幅字是上海1.2...
孙禄堂, 孙伟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4日
⁄ 刘树春先生文章
⁄ 共 1749字
⁄ 阅读 11,898 views 次
众所周知,形意拳中的三体式是形意拳重中之重,“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笔者习练形意拳多年,对此深有体悟,现将孙禄堂所传三体式练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孙氏三体式练法:
一、预备式:身体直立,眼向前看,舌顶上腭,口唇虚合,下颌微收,两肩垂平,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手心靠在腿上,两腿直立,膝盖后挺,左足尖朝正前方,右足足跟外撇45度,朝斜前方,足跟靠拢,左脚跟靠住右脚内踝,此时,身体...
刘树春, 孙式形意拳, 三体式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4日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311字
⁄ 阅读 6,205 views 次
通常的说法是:掤捋挤按为四正推手,而采挒肘靠是四隅推手,似乎是从方向上来区分的。
难道它们的分别真的只是方向吗?
先看四正。掤,决不是某一或某些方向上的动作,而是四面八方的,哪是正,哪是隅,分得清吗?捋,在实际操作中的最基本原则是顺着对方的来势向着落空的方向顺着捋去,没有(或极少)正向着自己身上捋来的。挤和按都是走斜向,斜下或斜上,如果从平面方向上来看似乎可以是正的,但从垂向上看就显然不是了。因...
太极推手, 雷世泰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3日
⁄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895字
⁄ 阅读 8,142 views 次
作者:李萍 杨建国
梁凤祥老师是我国著名武术大师孙禄堂先生之女孙剑云先生的早年弟子。 1925年出生于被赋予杂技之乡也是武术之乡的沧州地区吴桥县,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对武术很迷恋。在读私塾上小学时,就利用课间休息和放学后,习练武艺。 1951年梁凤祥老师被分配到我市教育局。1956年市直机关组建工会,鉴于机关干部每天坐办公室,身体素质下降,便请来拳师张玉书先生当教练,组织人员学习太极拳。通过一段学习,不仅懂得了...
人物传记, 梁凤祥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3日
⁄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2997字
⁄ 阅读 6,532 views 次
黄万祥先生生平介绍
黄公万祥(1938.3-2000.1),江苏淮阴人,时供职于淮阴红棉纺织厂。15岁拜宜兴万良为师(万早年毕业于江苏国术馆,系一代宗师孙禄堂在江苏 教学时期入室弟子,功至身现气团,可全身任意游走),学习形意、八卦、太极诸艺。万师去世后又师从徐州钱树樵、南京时佩文二位先生深造。其间还经常受到王 喜奎、姜容樵诸先生指点,受益非浅。中年时期又拜禄堂公之女孙剑云先生门下深造。尤擅游身八卦连环掌、八卦...
人物传记, 黄万祥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3日
⁄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2507字
⁄ 阅读 5,465 views 次
李玉琳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李妈妈担心他身体不好,就把他送到同乡郝恩光那里去学武术。郝恩光是李存义的得意弟子,当时已经很有名声了。李玉琳脾气倔强,但练武很下功夫。很得郝恩光的喜爱,郝当时自己没有孩子,对李玉琳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尽心竭力地教他。郝恩光教李玉琳的主要是他自己得意的少林,行意和八卦。 中华武士会成立后,郝恩光就把李玉琳带到天津去见识当时武林中 的风云人物,并且在武士会给李玉林安排了差...
李玉琳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3日
⁄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627字
⁄ 阅读 4,578 views 次
1)开始要把架子捏正,架子是各门派的门面,不能改.
架子整理好了,里面的文章要自己琢磨.各关节之间,筋骨与肌肉之间的拧与裹,束与展的关系; 静态的整理过程,就是站桩的过程.架子稳固了,再把心意放松,与内在的劲,气合起来.
如果在静态中,能体会到从脚下到腰胯,到肩背,到肘腕力道的传动,就是周身一体了.
2)行拳开始要慢一些,姿势,招式要有板有眼,力道运行线路要科学,合理,有效.
熟练了,开始慢慢加力,等到运力周身有均匀的感觉时,可以...
孙氏武学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