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7日
⁄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1378字
⁄ 阅读 5,865 views 次
在太极拳练习中,经常会听到“腰如车轴身如车轮”或“手如车轮”的说法。内家拳中也经常会听到“以腰带手”的说法。反正我是弄不明白怎么“以腰当车轴”,又怎样能以身体当车轮围绕着腰这个车轴转动。另一说是“手如车轮”,这里手我们理解得可以宽一些,是连胳膊带手。但胳膊是长在肩上,又怎么能围绕着腰转动呢?我并不是故意咬文嚼字:身可以理解为躯干,手可以理解为手臂,这是很难由腰来控制转动的。
什么是腰呢?每个人系皮带,对...
孙式形意拳, 基本功, 肩胯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955字
⁄ 阅读 6,341 views 次
真是有不少朋友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关于顶劲,前边我们已经做过头向上顶,同时也是肩向下垂的试验。顶劲,一定是头向上顶,这一点是容易统一的。可能是一提到“顶”,则首先想到了牛羊,因为它们都是用头去顶。也听到过一些行家讲解“虚领顶劲”,是将头“虚虚领起”。为什么叫“虚虚领起”呢?是因为头即要向上顶劲,又要转动自如,所以是将头“虚虚领起”。我听了半天还是听不懂,弄不明白。下边咱们按...
孙式形意拳, 张烈, 虚领顶劲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72字
⁄ 阅读 4,961 views 次
杨明漪先生在评述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贡献时说:“三家拳学,为内外交修之极则,然向无图解,涵斋精心结撰,拍照附图又全书出自一手所编录,形理俱臻完善,掬身心性命之学,示人人可由之途,直指本心,无逾此者。邓完白以隶笔作篆,康南海论书,至以儒家孟子佛家六祖谀之。夫完白以汉篆结胎成体,汉篆固多隶笔,完白无破法之嫌,亦不得谓有尊古之功,一视孟子六祖,阐发之绩,瞠乎后矣。涵斋之于拳勇,阐明哲理、存养性命、守先开后...
童旭东, 孙氏武学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59字
⁄ 阅读 5,534 views 次
掤是太极拳入门时最基本的劲意,太极拳中的一切劲意皆由此劲而出,掤是体会太极拳之皮球劲的入门之径。皮球劲是太极拳的劲性,意味着此劲圆而有弹性。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圆而有弹性呢?
前面短文曾谈到走掤劲不能直着捧出,要走出螺旋伸展之意,螺旋中含着裹翻,于裹翻中含着皮球弹性之力。所谓皮球劲不是呆抱成球,而是于螺旋伸展中含着里裹外翻之意。
既然说掤劲是最基本的劲意,这就意味着掤劲中包含着采挒肘靠四法,那么掤中...
童旭东, 太极推手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17字
⁄ 阅读 4,436 views 次
一些太极拳研究者喜欢说什么听劲、懂劲,这种语境很容易引起歧义。我则倾向说认劲,即对劲进行辨认,认识是掌握 的前提。那么如何辨认呢?对劲的辨认和掌握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三角→套环→浑圆一气→神意。孙禄堂先生根据自身经验指出:周身哪儿都不动,唯心意一动,亦谓之变。盖劲即随之变化——这是劲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其劲已进入神意的境界。孙存周先生亦根据自身经验写道:“若不动而变,不为形式所拘而变,行之以神,尤为上乘。...
孙式太极拳, 童旭东, 太极推手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587字
⁄ 阅读 5,314 views 次
站无极式不是以时间论功夫,而是以动静论功夫。
那么什么是无极式的动静功夫呢?
无极式的动静是两段功夫。
第一个阶段是动中求静的功夫。
第二个阶段是静中生动的功夫。
如果作为教拳,话说到这个地步就已经说完了。但今天的人总不满足于此,总要问什么是动中求静?什么是静中生动?
过去如果这么去问,一般是要碰钉子的。
但是我以为今天的人学习拳术,就应该这么去问,只有这么去问才能使东方的艺术与西方的理性发生碰撞,产...
童旭东, 无极式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87字
⁄ 阅读 4,616 views 次
近日有朋友问:据说1992年孙剑云老师去北京体育大学参加推手研讨会时讲:“我们家的推手名字与各位老师的相同,但用法不同。”那么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答曰:我本人不会推手,也很少练习推手,但是对于推手的一些基本知识曾听孙剑云老师讲起过,零零碎碎也记过一些,虽不系统,但多少可窥冰山一角。在《孙氏武学研究》中,我曾经披露过一点,相关内容在此不赘。这里仅就最基础的掤捋挤按谈一点孙剑云老师的用法特点。
剑云老师讲...
孙式太极拳, 太极推手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22字
⁄ 阅读 4,916 views 次
有武术同道对我讲:“看了你的博客觉得你写的东西自相矛盾,一会大谈爆发力,一会又说爆发力用处不大,一会大谈太极拳,一会又说太极拳对技击用处不大。”他没好意思说我稀里糊涂,但是意思我听出来了。我对他讲:“实战技击的要核是技能全面,动作自然,过份突出任何一种能力都是有害的。所以谈一种技能,同时就要谈其限度,即有限性。”
孙存周先生认为,拳术的归宿是朴实简易,平淡自然。这是唯有武艺真正达到上乘,功臻化境者才...
童旭东, 技击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440字
⁄ 阅读 4,712 views 次
近日写的几篇短文,涉及到对发力在实战技击中价值的看法,认为这项技能在实战技击中的价值要排在耐、毒、硬、快之后。但并不等于说发力没有技击价值。发力虽然具有一定的技击价值,但不可夸大其价值和作用。
我曾经接触过或看过如山西各派形意、河北各派形意、程派八卦、尹派八卦、刘(凤春)派八卦、披挂、八极、翻子、太祖、五行通背、独流通背(也称合一通背)、陈式太极拳、杨少侯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大成拳、查拳、洪拳、...
童旭东, 技击, 发力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27字
⁄ 阅读 5,357 views 次
批大郤,导大窽讲的是苞丁解牛,刃走节间,所以游刃有余,无须大劈大砍。对于野战技击(非擂台竞技)也是如此。这就是锐利的劲力、对要害部位的掌握和攻击要害的方法。有此三者,爆发力在技击中的作用就排在后面了。
金仁霖先生曾对我说:叶大密老师认为孙氏拳的劲是最锐利的。锐利的劲力需要有相应的机能作为基础,才能合其用。
寿关顺先生说:支燮堂先生的五个手指犹如五根钢钎,可以把人的内脏掏出来。这是孙氏形意拳对人体...
童旭东, 孙氏武学, 技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