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BLOG

孙禄堂先生与张策等先生交往史实——杜振玺

2012年02月1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17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699 views 次
  我生于民国元年五月十五,北京人,今年97岁,民国10年开始跟堂兄学六合拳,民国16年正式拜在刘彩臣老先生门下深造六合拳并学形意拳。民国20年彩臣老先生开始教我太极拳,这年又跟张策老先生学通背。近来常有人来家里问我,当年孙禄堂老先生与张策老先生比武的事情,并说现在他们的后人争论的很激烈,我想把当年听到和见到的事情讲出来,还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情况。我拜师不久,有一次张策老先生来我老师家串门,我在一旁伺候...
阅读全文

侃侃形意中的九要——jinge

2012年02月1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341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057 views 次
也来侃侃形意中的九要 我是1989年3月拜师(无贴的)于段师安堂(孙公----万良-----段师安堂、黄万祥、黄万桢)学习形意拳的(上次寻无锡有无教孙氏拳的就是我,在这里谢谢懒扎衣的回复,无缘啊)到1992年段师去世后,被老的师兄嘲笑(当时人们都说我们三人是段师的关门弟子)而中断,学了约三年时间,今年回家看了他们教的徒弟,现在回想起来真后悔,当时还怪段师保守呢,年幼无知呀! 上段时间放《李小龙》电视剧,儿子和大侄...
阅读全文

浅析太极拳中的气感——孔令谦

2012年02月1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2589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7,053 views 次
太极拳以意行气是练习太极拳的不二法宝。它的意识行气路线,其基本规律是在动静间完成一个自然过程,是自然规律。一般而言,气由丹田生而归于丹田;动时自丹田出,静时复归丹田。对此大家可先不必拘泥,一切顺其自然为好,孙剑云和田秀臣老师生前都曾经说:“不要强扭、水满自溢”。这个比喻很朴素,说得是丹田好比一个杯子,四肢好比是水管,杯子里的水满了,自然就会流注到水管中去。他生前常常告诫学生,养浩然之气,贵在坚持...
阅读全文

“太极”的魅力——孔令谦

2012年02月1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31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088 views 次
数十年来,太极拳能够如此地吸引我,不仅仅是它带给了我强健的体魄,也不仅是它四两拨千斤的奇妙技击技巧(尽管我确曾一度追求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效果),最吸引我、令我痴迷于太极而又能做到心境平和的,是它博大精深的哲学观。 被誉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的孙剑云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她是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生的小女。祖父与孙禄堂为世交,我的大伯孔祥琛即拜于其门下,而后我又在父亲的介绍下得以有幸遇到孙老师。在传统...
阅读全文

太极拳的开胸运化——孔令谦

2012年02月13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272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03 views 次
 ----生活中的宽胸顺气 在太极拳运动中,胸腹开合练习尤为重要,先师孙剑云曾说:“开胸与含胸是一对矛盾,在练习中都要重视,含胸就是胸合背开,开胸就是胸开背和”。中医讲五脏藏于胸腹,经脉源于五脏。而精、气、血是五脏中最宝贵的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精、气、血旺盛充盈,则人体健康强壮;按中医五脏各有所主论,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因此五脏若得到养护,则脉筋皮肉骨就可以相应得到养护,由此...
阅读全文

龚剑堂先生传——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5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421 views 次
  龚剑堂,字仲衡,自号勉学斋主,生于1894年,北京人氏。龚剑堂先生之兄长其二十余岁,系刘奇兰先生之再传弟子。龚剑堂自幼常观其兄与众师兄弟练习拳术,耳濡目染,遂喜好武术。12岁,从北京会友镖局靳某学习三皇炮捶。又从胡华甫学习形意拳。胡华甫亦为刘奇兰之再传弟子,与龚剑堂之兄是师兄弟,为当时名家。1912年,龚剑堂在北京青年会遇孙焕敏(字务滋),一同学习英文。得孙务滋教授五合炮。时龚剑堂不知道孙务滋是孙禄...
阅读全文

关于历史、套路、太极拳等问题——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591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01 views 次
近代武术发展的几个问题 谈到近代武术的发展,就要先从近代武术的突破谈起。武术在近代的最重大的突破,是对其文化价值的确立和承认。考近代以前的文化史,在传统的文化范畴里,是没有武术的价值地位的。武术的文化价值远远未被开发和认识,其地位远不如戏曲,甚至不如杂技。那时,武术被认为仅仅是下九流的一种技能而已。武术在文化地位与价值上的这一突破,是从孙禄堂先生开始,并由孙先生完成的。孙禄堂先生以其绝伦的武学造...
阅读全文

“把式包袱”马承智——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479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743 views 次
  马承智(1888—1977),安徽霍丘人。幼从黄树生习少林门诸艺,甚具功力,能用手指捻碎绿豆,且周身上下不怕踢打,能举手仆人。1911年,马在北洋军中任拳术教官。1917年辞去军中职务,北上京城,访孙禄堂老先生。时孙老随徐世昌出游,故未得机缘谋面。于是自北而下,游荡江湖十余年,遍访名家高手切磋较技,鲜遇敌手。曾游历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贵川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诸省,访南北各派拳师不下数百人,博...
阅读全文

浅谈三体式——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808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984 views 次
笔者1990年秋认识剑云老师,即从剑云老师学拳,1994年正式拜在剑云老师门下。从1990年到1995年这五六年间,我几乎每天都练拳,偶尔也有间断的时候。自1996年下半年起,因工作岗位变动,由搞技术变为搞经营管理,因此练拳越来越少。空闲时我把精力大多花在近代武术人物的史料收集和拳理的学习上。所以我对拳术的技术掌握的非常粗浅。本来象我这种技术水平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拳技的,但是我看到近二、三十年来出版刊行的诸多拳论...
阅读全文

浅谈硬打硬进——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1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00 views 次
  提起硬打硬进,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形意拳明劲阶段的要求。在武学经典名著《拳意述真》中形容明劲运用的特点时,有“硬打硬进无遮拦”一语。于是很多形意拳的练习者便将此作为衡量自己明劲是否达标的要求。   那么什么是明劲?如何才能做到硬打硬进呢?长期以来这是很多形意拳练习者并不十分清楚的问题。有的人由于自己始终没有追求到硬打硬进的效果,于是故意夸大明劲的层次,把明劲从形意拳的基础层次抬高到阶及触之即发、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