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BLOG

郑怀贤先生—童旭东

2012年02月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22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56 views 次
  郑怀贤,河北省安新县人,生于1897年,9月15日。幼习戳脚翻子,师从魏昌义。后又从京北名拳家魏金山习艺,尤得其接骨之能。1923年,郑经魏金山先生介绍,拜在孙禄堂老先生门下习形意、八卦、太极,从学四年,尤善八卦拳。1928年,郑南下上海,经孙老推荐,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术,期间一度为某大亨之贴身保镖,遂享名江南。1936年,郑被选拔进近代首届国家武术队,作为表演项目参加柏林奥运会,其所表演的飞叉是当时最为轰...
阅读全文

回忆史建华先生—童旭东

2012年02月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4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796 views 次
  最早听说史建华先生是在1983年,从梁克全先生那里知道史先生是造诣颇深的八卦掌拳家。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谋面。1992年夏,在剑云老师家见到史先生。记得当时剑云老师非常开心,剑云老师给我介绍说:“史先生是刘凤春先生的徒孙,刘文华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八卦门论,我们是同辈。”这时史先生连忙说:“您是我的老师,我可是给您递过帖子的。”看得出他们二位之间非常相互尊重,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史先生走后,剑云老师给我讲了...
阅读全文

武术与心性——张大辉

2012年02月11日 张大辉先生文章  ⁄ 共 84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91 views 次
今天与一位好友通电话,谈到习武与心性养成的关系问题,大受启发。其实,心性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着非常多的含义。通常,人们说,心性是修养,心性是品德,等等。总之,在大家心目中,心性一词与品德高度相关,心性就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综合评价。 再则,很多事情都可以修炼心性,工作可以磨练,生活可以造就,学习可以培养,然而,工作、生活乃至学习都是人生中必须经过的环节和过程;或者可以说是不得不从事的事情。其对心性的...
阅读全文

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成立两周年有感——张卫民

2012年02月11日 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  ⁄ 共 135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16 views 次
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之成立,在当今武林并不算一件轰动的大事;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在当今众多的各类武术组织中也许是并不起眼的一个协会。2007年7月,我有幸主持了赤峰市孙式太极拳协会的挂牌仪式,在后来的接触中,诸位同好对孙式太极拳的热爱和潜心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种求实和认真的风气在当今武术界是不多见的。这种精神,也正是老辈子武林先贤们所留下的宝贵遗产。不求实,不足以求得真道理;不勤奋...
阅读全文

试验一:练习内家拳的共同感觉——张烈

2012年02月10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995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5,553 views 次
孙禄堂先生曾经讲过,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形式不同,其理则同。这个论点已被广大习武者接受,已成为习武者的共识。为体会练习这三种拳术的共同感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试验。 两脚并立,或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站直。简单地说,站立的姿式就和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一样挺拔。在这种直立的基础上,头努力向上顶。注意头向上顶劲时不可以破坏原有的站立姿式。你自己知道头在努力向上顶,站立的外型不可以有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阅读全文

试验二:含胸拔背——张烈

2012年02月10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88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81 views 次
有很多爱好武术的朋友到我这儿来共同研究武术,当我叫他们把身体站直,站立得要和受检阅的仪仗兵一样,挺着胸、站得笔直时,问题就来了。不是说练内家拳要含胸拔背吗?结果他们给我做了示范:前胸微向内凹、两肩扣着,这样的胸即为“含”;此时后背微驼,再加上两肩前扣,后背真的有“拔”的感觉,而且“拔”得很圆(由于两肩向前用力,应说后背是被横着抻圆的)。不管怎么说,绝对是一个小罗锅。这也许是流传中的张三丰“颀而伟、龟形...
阅读全文

试验三:垂肩坠肘——张烈

2012年02月10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83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638 views 次
 垂肩在前边我们已经做过试验。垂肩就是头努力向上顶,顶得越是用力,肩垂得也越好。  经常练习内家拳的人,确实都有些溜肩膀。有的朋友问我,练了半天结果练成溜肩膀,这是不是会影响形象,使自己变得不美了呢?其实不然,溜肩膀会使你的脖子显得略长,既然肩都练溜了,肯定是下了功夫。练到这种程度,你的脖子肯定也粗了,两肩头的三角肌(即俗称的虎头)也大了,一定会变得更精神、更漂亮。   另外,端肩膀也绝不...
阅读全文

孙氏武学的产生、发展简述——童旭东

2012年02月10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20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953 views 次
   孙氏武学产生于本世纪初,是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彻底揭示了武学的本质与基本规律,进而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形成了孙氏武学这门以体用兼备为特征、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武学体系。孙氏武学体系首次历史性的使武术从一种搏斗技能升华为一门修身实学。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结构。孙氏武学体系是对当时武学的全面的总结与...
阅读全文

介绍几位当代孙式武学的传承者——童旭东

2012年02月10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939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11,402 views 次
 笔者多年走访过各地一些孙氏武学的传人。现据本人亲身访谈时的所见所识,将几位目前健在又确有一定造诣的孙氏武学传人向读者做一介绍。以为有志学习孙氏武学的同道,提供一点交流的线索。 1、北京地区 刘树林孙存周先生晚年的学生。其武技启蒙于孙存周。乃师去世后。又从孙剑云老师学艺多年,其技击功夫一向为同道所称赞。去年lO月,笔者在怀柔参加第二届全国孙氏武学交流观摩大会时。得以聆听其教诲。对于如何造就出色的技击...
阅读全文

孙禄堂辞去中央国术研究馆教务主任及武当门门长的原因——童旭东

2012年02月10日 孙禄堂祖师文章,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38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324 views 次
  近一个时期在网上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关于孙禄堂先生辞去中央国术研究馆教务主任及武当门门长的说法,其实在当年的史料中对此早有明确记载。1934年陈微明先生撰写的《孙禄堂先生传》中有:“以忌之者众,不合辞去。”也就是说由于当年在中央国术研究馆内忌妒和忌惮孙禄堂先生的人比较多,造成孙禄堂先生与之不合,因而辞去。这是现在可以找到的史料上唯一有关此事的记载。陈微明先生发表该文是在1934年的《国术统一月刊》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