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BLOG

李子鸣先生谈孙禄堂先生

2012年02月08日 孙禄堂祖师文章  ⁄ 共 127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11 views 次
  孙禄堂先生十五岁时拜保定形意拳名家李奎元为师,后又经其师祖郭云深先生指点窍奥,技遂猛进。19岁时闻北京有程廷华先生,精于八卦拳术,乃徒步进京住访。一日,孙先生于郊外某村访程先生,有一犬狂扑之,先生怒而击之。一女孩闻声出现,怒而止之,双方言语冲突。是时一老者出而呵止之,并请先生至家中。相互寒暄毕各通姓名,始知老者即闻名江湖的眼镜程先生。于是道及仰慕之情,欲请程先生一试身手。程先生至院中,纵身登...
阅读全文

随笔-写给所有孙门同仁——yunyan

2012年02月08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19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72 views 次
今天与海灯法师的徒孙,中国职业拳击的推广人Y先生交流了许久。 有些感想,故记录下来,各位同仁鉴阅 Y先生说“其实,真正深入武术的人,会感觉武术其实是很实实在在的东西,是一个要悉心体认的东西,是很真实的感悟,很多东西,没有接触到,觉得很玄妙,可是,真正等到学到的时候,往往会豁然开朗,说“原来是这样啊!” 是的,我有同感,我师在教授我孙门武学时,到了该提点的阶段,每每简短的几句话,总能给我带来醍醐灌顶之感...
阅读全文

孙氏八卦与道家八卦的对比——31

2012年02月08日 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  ⁄ 共 176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83 views 次
  八卦拳系,自董海川前辈传出后,一向被人们认识为与道家甚至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后续学者们无论从董前辈的师承、八卦的拳理与道家的理论、拳式与道家道教的修练方式甚至与道教的宗教姿势等等,都发现了相当多的直接联系。 最近友李仲阳君介绍的了他所知道的宁伯阳道家八卦掌。 宁伯阳道长,辽东人,九十年代初居于辽阳千山,独身行医为生,道家八卦掌传人,还精飞镖、腾身术。其所传道家八卦合易理,修与练层次分明,步骤明...
阅读全文

“五行六象”—形意拳早期名字的背后——31

2012年02月08日 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  ⁄ 共 507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766 views 次
“五行六象”—形意拳早期名字的背后 形意拳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采用过的名字很多,如形意拳、行意拳、意拳、岳氏意拳、形拳意拳、形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五行六象、五行六合拳等等。五行六象是其中最神秘的一个说法:口口相传李洛能由山西回到河北后只传授了形意拳的一半即“五行六象”,即众所周知的形意拳劈崩钻炮横五行拳(含五行连环拳),和十二形中的六形,后其徒孙李存义去山西时才补全十二形及其他各种单练对练套路。这个...
阅读全文

对从网站上拟自学拳术者进一言——31

2012年02月08日 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  ⁄ 共 159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43 views 次
自古拳术虽不独炼身, 但事分主次, 武事自以武事为主, 士兵所练一切皆为实战, 孙公行拳术之“教化”, 是以拳学行为施百众教化, 主次依然分明, 画蛇添足、偷梁换柱皆为借“真”推“伪”。 练拳只有拳术的练法, 单独的伸筋拔骨与所谓的内功只是进化到拳术前或者退化到健身后的练法, 将拳中形、意、神的练法独立出来神话至“九阳真经”、“九阴真经”, 这是不明白拳术的道理自愚进尔愚人的练法。 放松行拳的作用是客观地将身体的每...
阅读全文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与自学拳术者共勉

2012年02月08日 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  ⁄ 共 272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12 views 次
随我的老师张殿山先生学习孙式太极拳接近两年了,受张先生悉心教导,期间甘苦备至,作为一名初学者,对这个阶段的疑虑和困惑深有体会,相信很多自学者也正在经历这段复杂的心路历程,那么怎样拨开层层迷雾,较为直接的有个入手处呢?下面仅就我个人的粗浅认识,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与自学拳术者一起探讨。 没有老师自学,一样也可以出功夫,有老师自己不下功夫,一样也入不了门。出不出功夫的关键是练不练,有没有老师的区别...
阅读全文

太极拳单推手的误区——福刚

2012年02月08日 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  ⁄ 共 171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34 views 次
单推手形式简单,两个人对着站,一只手一个圈,基本人人都是从这种单调的形式开始接触推手的,但我发现有部分初学者,就这一个圈,自己练的时候间架整齐,神圆意满,等两个人一搭手偏偏就是划不圆。究其原因,大概是对这一个圈内的种种变化,缺乏必要的认识,走入较力的误区了吧。 我问过几个同伴:“单推手练什么?”有的说是练整劲,把身体的力量集中在一点,形松点紧,守中用中;有的说是练化劲,引出彼力,化发同时;有的说是...
阅读全文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略说推手中的接劲

2012年02月08日 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  ⁄ 共 131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338 views 次
推手中的接劲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引进落空,一类是截其未稳,还有一类是掤中求变。接劲后的不同反映养成了推手中的不同习惯,习惯最终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这其中没有高下之分,可分者唯有时机、对象、火候、功力、意气上的差别,并且也没有定势和顺序,正常推手过程中这三类都会用到,并由此衍生出繁复的太极技法,这些接劲后如何如何暂且不谈,此文只针对初学者讨论接劲后的第一机(反映),有一定水平的师傅可以掠过不看...
阅读全文

拳 与 缘——刘树春

2012年02月08日 刘树春先生文章  ⁄ 共 337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020 views 次
练拳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何也?无外四种条件所限也。即:要有明师指点;本人要资质优异;要能下苦功夫;还要有缘分。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明师者,明白的老师,用现在的话就是好教练。好教练可能原来是好运动员,这样最好,因为他有当运动员的体验,但不一定非是不可,只要他能精通理论,并知道如何把理论变为学生的实践,就是一个好教练。我们常看到国际大牌球星退役后想当教练,要先进修,通过教练考试后才能做教练,并...
阅读全文

关于三体式后脚角度的问题——刘树春

2012年02月08日 刘树春先生文章  ⁄ 共 99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338 views 次
近日看到有爱好者讨论关于三体式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础,没有正确的三体式就不可能练好形意拳。   站三体式的关键不是每次可以站多长时间,而是要看自己是否完全按照拳中的要求去站的,是否做到了里三合,外三合,气血是否通畅,气息是否顺畅等等。   如果不正确站一个小时也没有用,如果正确了就可以事半功倍。   后脚角度的问题,为了不至误导爱好者,谈一点我的看法。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