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文章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23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799 views 次
接白鹤亮翅,左转式: (1)左手内旋,从胸前向下向左搂去,同时左脚向左后方45度迈出(之所以叫“拗步”,就是因为向斜后方迈步),脚跟虚点在地;同时右手外旋,与左手对称着,向外向上拉开,身体随着两手的拉开先向右转,随即随着左脚的迈出而左转(取欲左先右之意)。 (2)身体向左拧腰,蹬右脚,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同时左手向膝盖外搂去作弧形回到左胯边停住,右手同时从下颚处如捋胡须再继续从左肩处(而不是当胸)推出。右脚...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262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753 views 次
中国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书画.中华武术和中医药一源三歧,千百年来,它的传承形式一直是靠师徒口传身授.因此,中国传统特别强调师徒名分,讲究尊师重道,注重拜师礼仪.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是一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文化技艺只有通过拜师入门,才被视做真正的薪火传承.称为"入室弟子",没有拜师的弟子称为"记名弟子".所以,师生都把拜师仪式看作是一件非常隆重和严肃的事情. 在茫茫人海中,弟子有...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58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469 views 次
(1)左手自头顶下落,手心向前,右手自小腹上抬,手心向后,坠肘 松腕,小臂尽量直起,以手腕向上引领,两手在脸前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手心相对。左手下落至胸口处停住,右手举过头顶后,沿着右耳前边落下,也至胸口处,与左手平齐,均手心向外。 (2)于两手在脸前交叉时将右脚轻轻迈出,足跟虚着点在地上。 (3)两手平着极力推出,右脚进步,左脚蹬并跟进,与右脚平齐着,足尖虚点。 此式右手上提时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横臂...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62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09 views 次
接单鞭式. (1)松左胯,重心全移到左脚,坐满脚跟;将右脚提离地面并到左脚前(钩着脚尖),落地时脚尖虚着点地,脚跟提起。 (2)在动右脚的同时左手上举到头顶前额处(手心向前上方),右手下收在小腹处(手心向右,大拇指根靠在肚脐上),右肘向外撑开,不可软弱无力。两手在动时都有外翻之劲,与右脚要齐起齐落。 此式的内意与外形与形意拳的猴形最相近,其定式有如猴形,整个人如猴一样缩在那里,一定要缩住,缩稳。前缩后开,...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06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73 views 次
经常有人问:打一套传统的98式孙式太极拳,究竟要多长时间为最好?是七到十分钟?还是五到七分钟?还是十四、五分钟?我的回答是:如果不合上你自己的呼吸打,多长都不对。太极拳一定要合上自己的呼吸,具体说,就是开时一定是吸,合手时一定是呼,这一点是不能错,没商量的。 如果你想把拳当拳练,当功夫练,就得这样。拳路中其他动作怎么配合呼吸?也是有基本原则的。即:向内收时吸气,向外发时呼气,这一点是所有拳术的共识...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73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49 views 次
(1)左脚向左横着迈出,脚里侧先着地,逐渐放平至全脚踏实,身体重心随之左移,成为偏重的马步(左脚70%,右脚30%),右腿不可蹬直,两胯务必松开,虽然身轴与支撑脚跟不在一条垂线上,但也要坐满在脚跟上,两脚向外蹬住劲,两膝向里裹住劲。出式是从马步变换来的,凡骑过马的人都知道,两腿之间是实实在在有马背的,因此腿和膝盖虽向里裹劲,但不能向里移动,也就是不能向里瘪,裆要圆。 (2)与迈步移重心同时,两手在胸前(开合位)...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50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872 views 次
接前式。(1)落实左脚,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左转至脸向正面两脚平齐,同时两手回到胸前,如抱球状,大小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度,腋下以能放一个拳头为宜,两肘既不可翻起抬平,也不可过于夹紧而贴在身体上,手掌直立向上,与胸距离10厘米许,手指尖高与肩略平。 (2)在身体开始转动的同时即两手掌心相对由肘带动着向外开,至两手间与肩同宽处止。此时两手大拇指根部似乎是被铁丝捆住,再想开也开不动了。 (3)两手顺原路向里合去...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82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88 views 次
接起式: (1)右脚跟落地踩实,重心移到右脚上,左脚虚起向里极力扣,与右脚成八字形,落实,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脚跟提起,足尖虚点在地;在两脚转换的同时,两手手腕(从手掌直立状态)同时做顺时针拧转,到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随着身体的旋转,两手均向右划弧,但轨迹不同,左手是顺着右小臂向后抹去,最后到自己胸前立掌停住;而右手在左手后抹时向前向右外侧挂去,有两手打开之意,然后向自己胸前缩回,立掌停住。 切...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52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771 views 次
从无极式起,变为太极式:重心移至左脚,仍在脚跟,整个身体尽量保持外形的不动,主要靠顶头松胯和塌腰把重心收到左脚跟上,右脚极力勾着脚尖提起,不可带重心,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内旋转45度(向正前方),并随即向后拉至左脚后,以右脚的踝骨对着左脚的脚跟,然后重心移至右脚上。 在此动作中,尽量保持外形不动是难点,也是练整劲的要点。如果让人看出很明显的重心左移,说明劲没抽住。 起式:(1)未动之前,自己的双手似乎被...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82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831 views 次
龙生九种,种种不一,孙式太极拳传到现在,虽然只有百年光景,但各地各人所练已经差异很大了,有些是流派不同,有些是理解问题,有些干脆就是练走样了。孙老先生早年创拳时的拳路拳架和他晚年时的就不一样,不只是在太极拳中有这样的现象,在形意拳里也有。所以他早年的徒弟(如我爷爷)所传下来的和他晚年传给孙剑云先生的就有差别,孙存周先生传下的又不同,既有老先生早年内容又有他自己的改动,而且有几个动作打法不同他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