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正文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二) 开合贯穿——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69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379 views 次

开合的动作为孙氏太极拳所独有,不仅在别家的太极拳中找不到,就是在形意拳和八卦拳中也找不到相应的动作,这可以说是这套太极拳的突出特点,是孙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孙式太极拳又被称为“开合活步太极拳”,在整个套路中每逢动作转换之时多以“开手”和“合手”做为联结的关键,在全套98式动作(包括起式和收式)中,开合的动作有13处之多,计26式,约占27%,比例之大居所有动作之冠。

为什么孙禄堂祖师在创编这套太极拳时要设计如此多的开合动作而不厌其烦地让学习者反复习练呢?他的道理何在?作为传习孙氏太极拳者不可不探究。

首先,开合体现了太极拳最本质的内容。从太极拳“正名”的角度讲(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从太极拳的定名来看,“太极”是什么?至大者为“太”,至广者为“极”,天下至大至广者,“气”也。“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故太极拳也就可以称为“气拳”,这不是牵强附会,而恰恰说明太极拳是以“气”为模拟对象的拳术,是一种象形拳术,这和我们的象形文字,和八卦取象于自然,和许多武术取象于动物是同出一辙的。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极拳乃法于气。既如此,气的最基本性质是什么呢?我们暂且抛开哲学意义上的“气”不谈,只看物理意义上的、作为物质之一种的“气体”:它没有固定形态;可流动;可以膨胀和压缩。太极拳与之相对照:气没有固定形态,是最柔和的,所以太极拳内外相合,顺其自然,尚意不尚力,用柔不用刚;气流动,则太极拳要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气有涨缩,所以太极拳有开合。气是无形无象的,这恰恰给了它开合伸缩收放的自由,所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就是形象地描述了气之开合的自由程度。所以,拳中的开合也是基于对气的摹仿,是对于气的功能与状态的向往与追求,或者说是由于对气的本质有了深刻理解后设计于拳路中的动作。实际上人们在练习太极拳时所应该追求的就是在各个方面去体会气的感觉,它的柔和,它的流动,它的伸缩。有了这三点,太极拳的体用皆备矣。柔和,则外力无法伤我,“抽刀断水水更流”,何况气乎?流动,则得机得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而伸缩(也就是开合),则是最关键的,所谓”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是气之用。气的作功,全在伸缩之间。世间的一切爆炸都是源于气体的迅速膨胀,其威力尽人皆知,那么太极拳的用也是摹仿于此。拳之用在于将对手放出,放就是合,就是吐,就是伸,就是发力;要放,须先化,先调整自己,使得机得势,就是收,就是缩,就是吞,就要开,就是蓄力。所以,太极拳中不论有多少动作,其实都是都是肢体的伸缩,开合的演绎,开合的变化罢了。从这一点来看,说“开合是太极拳的本质”,“太极即开合”,“开合即太极”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是从广义上来认识开合。

其次,从狭义上看,开合动作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的。从动作外形上看,它与佛教双手合十或气功中的某些姿势接近;从内中体会上看,它绝对是调理气息的,在一开一合,一呼一吸之间,起到静心理气的作用;从动作技击上看,它在开合间带动了全身的涨与缩,并隐含了太极拳大部分的手法,如开手有掤、捋、采、挒,挂、肘之用,合手则有棚、挤、按之用。

把开合作为拳中套路动作的转折连接,也是非常合理的。我们在做动作时都有体会,一式做完往往精神会有瞬间的松懈,力与力之间,气与气之间,意与意之间产生间断,这是极不利于一气流行的锻炼效果的,而用开合作为转折,可以从心理、体能和气息上加以调理,有亏损处加以补充,有滞涩处加以柔滑,有虚浮处加以沉稳,有软弱处加以强固,总之,在开合中做一阶段性的调整,使得神气无亏,总是饱满鼓荡;动作无亏,总舒服自如;气息无亏,总是匀细深长。开合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它动作平和,即使练习者做得不到位、不标准,也能起到调理气机的作用,当然,做好了对调理心肺功能非常有益,开时走肺经,合时走心经.即使坐在那里只打开合,不要多,打到100个以上(当然是合着呼吸打,而且要基本正确),身上自然会有感觉.另外,开合本身就是实用功夫,就可以用于实战。只可惜,现在许多人都不重视它,所以大多数的开合动作都不标准,效果自然不会好.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