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下)——福刚

2012年11月24日 全部文章, 中航工业制造所太极协会 ⁄ 共 318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7,334 views 次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肘下看捶1:单鞭后,右手屈臂旋翻与右脚扣步保持协调,太极拳在式与式之间的转换处,全身各个关节的角度都要留有余地,避免走死弯。这里有个大原则:上肢动作做到极处后必先缩肩,下肢做到极处后必先缩胯,肩和胯两大关节关联着四肢,就像汽车四个轮胎上的减震一样,起到蓄势缓冲效果。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肘下看捶2:肘下看捶属于掩手捶法,右手只合放在左肘下,重点在左臂掤劲不能丢。掤劲我理解是有感即应,在松沉的基础上进行下意识的侧接力,并起到主导作用。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左手一臂掤出控制对方全身,使其进退均不得力,右手捶才有用武之地。掤劲练法可以在单推手中体验。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倒辇猴1:倒辇猴分为左式和右式,对称退步,顺畅一气,通过肢体的引导,触动丹田区域,并以此为核心用意向周边辐射。张殿山先生讲像泉水一样“涌动”,2011年初我出差到济南,看到趵突泉喷涌,才把心放到实处,比喻非常恰当。初学时的涌动动作可以明显一些,渐渐体意融合,化掉痕迹。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倒辇猴2:在动作上有几处需要注意的,一是转身的时候劲意不要丢,掰肾开胯,心存八面;二是迈步领手,有一个瞬间,右手和左腿应斜着保持一线,反之亦然;三是站位和步法斜中寓正,在动态中掌握平衡,不要五趾抓地;四是手掌自嘴角前推,内肩窝回缩,对身体各部位的联动要求很高。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三通背1:三通背动作分为七段,上撑下按、左顾右盼,有退有进、或闪或钻,贵在虚实分明,连贯一气。我书房场地小,闲时偷懒,不肯打整套,就反复对称着练习懒扎衣或者三通背这两式,这两式包含太极拳起落开合的八门劲法、马形的践踏、鹞形的钻翻、以及八卦大蟒翻身的闪战之意等。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三通背2:拳与性合,用意虽各凭境遇,但一定不要在动作上凸显出来,时而形意、时而八卦,好好的太极拳打成了剑拔弩张的大杂烩。做左右通背手的动作,可以设想穿衣服,右手捉住衣领,先穿左袖(托起或推出都对),再转身把右面袖子穿上,使拳术融入到生活当中,拳不离手,渐修静悟。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云手1:云手又称运手,各家拳法均有此式,拨挂采挒,描眉画目,大概是拨的云开见日出的意思。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个错误的地方,就是受公园太极的影响,过分强调以腰带臂,以臂领手,导致身体转动角度过大,后来得到中航李鹏亮老师指导,才明白孙式云手左右转身应在五度之内。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云手2:重心是像螃蟹那样横着移动的,步型转换两只手云到一侧极处时似停非停要略略撑住,后手下按应和跟步相一致,初学一定要慢下来,均匀运动,尽量使动作顺遂、一气。避免低头、耸肩、翘肘、扭臀,外形虽有摇动,如日月经天,而腹内依然松空,动作保持虚灵,神气注于丹田。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高探马1:这一式探掌的变换次数比较多,自学者不易获得拳感,动作的坐标点在张先生的书中都有非常具体的标定,想达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非拳打千遍外没有什么其他捷径。同样有个大原则:腰要塌住劲,胯要合住劲,肩要定住劲,肘要坠住劲,头要顶住劲,虽千变万化尽此一定之规。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高探马2:从形式看像退步劈拳、像八卦削掌、甚至像村妇抓脸,虚脚转化又像抹脖跤、提膝撞,开合错落,可摔可打。从这里我引申出一个参学的观点,普遍自学者都有些盲目捍卫道统的倾向,不屑去深研其他,这从学术上是有害的,虽身处斗室,大其心客物天下、博征反证或许更能继承传统。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左右起脚1:上肢仍然严守开合的规矩,下肢独立起脚,增加了难度。起脚动作尤须谨慎,练太极拳神色庄严,心平气静,避免追求形体的高难美,过高过猛,乱了“起钻落翻”的内在节律而起局部强劲。建议用怀疑和审视的眼光反复对自己的动作整体打量。当然,任何方法都是有前提和基础的。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左右起脚2:拿不疑不破来说,平时观山观水,阅人历事,多留心观察思考,才能灵光一闪被长辈的某句话或某个动作点破,渐悟懂劲。张殿山老师常常借酒之余兴对众发挥拳之大意,但也每每环顾四周茫然的表情而不能尽兴,只留一句拳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草草收尾,思来我常自惭愧。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转身左蹬脚1:蹬脚和起脚有两处不同,蹬脚有个明显的提膝动作,自下而上为起脚,由里向外为蹬脚。危危提起,徐徐蹬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都说内家无腿,其实是少有高腿,一般最高踢到腰部,容易借用根劲,髋关节也不会过劳,像孙式形意拳中的龙虎相交、狸猫上树都是踩意重于踢意。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转身左蹬脚2:提膝和蹬到极处不妨多停一会,玩玩劲,不管行住坐卧视听言动处处留意,才能临用无意,达到不意而发,这就是功夫在功外的道理,你流的汗水是别人的十倍百倍,临敌交手自然有真信心。所以第一流的聪明人总是下最笨的功夫,谨言慎行,以涵养为本,少有心情去高谈阔论。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践步打捶1:搬拦捶类似崩拳,打拧腰送胯的长劲。肘下捶前手掤挤,贴身近打练的是短寸劲。现在太极五捶第三捶践步捶,不但有身法、手法又加上了腿法,轮番践踏圈搂,发的是栽捶劲,难度递增,层次非常分明。传说中太极五捶用起来如山飞海泄,极尽刚猛,那么这样的效果是从哪来的呢?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践步打捶2:答案是积柔成刚,从圆活含蓄中来的,拳中之柔劲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用意含而待发,蓄而善养,功久两臂自然如绵裹铁,身如灌铅,又不失轻灵圆活,此是孙式太极拳协调意力形的关键所在,用意不可过强,总要意形互参为妙,张大辉先生著《三意三形说》可供参考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翻身右起脚1:原谱叫“翻身二起学”,禄堂公晚年体用一元,显微无间,进一步简化了跳跃和高踢的动作,并不再是1919年《太极拳学》电照上的样子,所以张大辉先生把此处更名为翻身右起脚。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后续诸如十字摆莲、下步跨虎、转角摆莲等式子也没有大幅度的摆胯和踢腿。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翻身右起脚2:第七段开合集中以腿法为主,翻身右起脚打下翻上,自扭足开始,翻身,搂手,踢足,到塌腰,应联动一气,不可间断。胯部的吸、缩、抽、敛和膝关节的合、挺、提都要保证,有其顺者必有其对,这就是文中重复强调“极力”的意思,重在整体关照,要理解成用力之极就不对了。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披身伏虎1:动作在书中已经交代的非常详尽,左转以退为进、顺势采打名之为披身,右转头微上顶,禄堂公曾言:"起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钻,落为翻。"意指拳式的起落要配合肢体的钻拧翻旋,使肢体往复回环均形成拧绳状。双手合抱于胸前,两腿弯曲如剪子股形式,因此也有缚虎一说。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披身伏虎2:有口无心、有形无意是操舞,但是失了顺遂,图猛力过人为勇又有粗猛不雅之弊。形要顺遂,意要真切,劲的来龙去脉才容易找到起止出处,在孙式太极拳中从不以鹤立群雄、天下第一为目的,择徒首先排除这条,延年益寿不老春永远位居首位,文武兼进,刚柔相济不也是美事一桩吗?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后记1:前七段开合毕,我艺止于此。总结一下:依循张大辉先生《孙式太极拳拳架解析》本文穿插谈了拳架之外应配以心静、身灵、气敛、劲整和神聚;方法论上无外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相结合的个人经验。记录我学拳过程中的想法,比单纯规范做法对自学者似乎更有借鉴价值。

 

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后记2:我也常在自我否定中摸索,孙式太极拳内中巧妙值得玩索,书读无字处,直到得出你自己肯定的答案。孟子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在实践当中去了解实践,在变化之中去把握变化,包括本文在内,哪里有一成不变所谓的自学参考存在呢?胡言乱语,画蛇添足,任君茶余一笑罢了。

(全文完)

孙禄堂武学文化网

交流论坛:http://www.sunlutang.com/bbs

赤峰市孙式太极拳研究会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