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孙剑云先生文章 > 正文

追记孙剑云老师——童旭东

2012年02月08日 孙剑云先生文章 ⁄ 共 599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954 views 次

    ——写在孙剑云老师逝世百日之际

  孙剑云,讳书亭,字贵男,号剑云,世以号行,1914年6月6日(阴历5月13日)生于北京。系武学大宗师孙禄堂先生之幼女。
  孙剑云幼承庭训,于棋琴书画皆有涉及,9岁揣摩父兄武艺,始得家传,于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皆得乃父亲授,技艺精湛,尤善剑法。常伴乃父左右,游历南北,得识当时各类政要、学术名流及武林名家。1930年,在江苏国术馆担任教习,并与其兄存周一道随李景林习武当剑。1931年,江苏国术馆开办女子国术班,孙剑云与童麟珠一道共同担任女子班主任。剑云自幼聪颖,强闻博记,见识极广,幽默倜傥,精灵活泼,气质超群,人称“游戏三妹”,甚得乃父喜爱。
  孙剑云喜好京戏、书画及技击,而厌于棋琴,曾随高道天习魏碑,并常去西四大红罗厂方曼云处练习绘画,1934年考入北平美华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周元亮习仕女、山水,1937年毕业时,在中山公园举行画展,被誉为北平四小名画家之一。七七事变后不久,孙剑云在师兄胡俭珍的陪同下,南下诸省,途径济南,看望师兄雷师墨等。在济南期间,应师叔马耀南之邀前往拜访,马耀南见到孙剑云后激动不已,流着泪说道:“看见你,让我又想起了大师兄。禄堂大哥的武功高超,真称得上是前不见古人,今不见来者。你可千万别丢了咱们的拳。”马耀南先生对孙禄堂先生的功夫、人品极为推崇。同时,也对孙剑云寄予厚望。
  孙剑云与胡俭珍二人在济南逗留数日后,继续南下,经河南、武汉、宜昌入四川。参加抗日宣传工作。适逢中国银行秘书室招募一名文员,孙剑云参加应试,并以出色的文笔功夫被录用。业余时间常被民国元老于右任请至家中,教授孙氏太极拳。在重庆期间,孙剑云与众位师兄广泛交流,技艺日臻成熟。公认已得乃父之神。
  抗战胜利后,孙剑云随中国银行一道迁入上海。与上海众位老师兄聚会。陈微明赋诗一首“赠  剑云师妹”:“英名悲宿草,绝艺几人传?”期望孙剑云能继承家传绝学。这一时期,孙剑云常与上海的诸位师兄交流拳技,其技艺水平得到了众位师兄的肯定。其中尤与支燮堂先生交流最多,情如亲兄妹。支先生的孩子和弟子皆称孙剑云为姑姑,可见关系之深。
  当时上海有一些人搞凌空劲,风靡一时。孙剑云好奇,于是经朋友引见前去拜访某位擅长凌空劲的专家,某声称实验凌空劲如何有危险,在朋友担保的情况下,终与孙剑云商定面对面站着以掌相试,孙剑云站好三体式准备体会对方的凌空劲,结果什么也没有感觉到。最后某称:“你的内气比我足,所以我的凌空劲发不出来。”算是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解放后,孙剑云回到北京,由于不满单位某些领导不尊重人格的做法,毅然辞去收入较高的中国银行职务。靠着自己有绘画的功底,去美术工厂做了画工。
  解放初,国家体委有关领导多次派人请孙剑云的二哥孙存周先生出山,孙存周先生因故坚辞不出。于是有关人员转而找到孙剑云,孙剑云与二哥很少来往。但这次孙剑云主动来到二哥家商议,孙剑云讲:“总不能让咱爸爸的这些东西都结束在我们手里吧?”二哥讲:“我老了,你就出面吧。”时孙存周先生已经年过花甲,年长孙剑云21岁。于是解放后孙剑云毅然承担起继承、传播孙氏武学的重担。
  一位单身的中年女子,在远离武术界多年后,完全以业余的身份、利用业余的时间承担起孙氏武学继承与传播的重担,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师兄胡俭珍的协助下,1957年,孙剑云出版了《孙式太极拳》白话横版本,以利于孙式太极拳的推广。并在当年举行的新中国首届全国武术比赛上,被聘为我国第一位名誉裁判。以后又相继在1958年全国武术比赛、1959年的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和1960年全国武术比赛上以及1962年北京市武术比赛上被聘为裁判、裁判长、副总裁判长。
  由于孙剑云频繁参加全国及北京市的武术活动,孙剑云所在美术工厂的某些领导从本位出发,颇有意见,并找孙剑云谈话。孙剑云说:“我不会让你们为难。”当即办了退职手续,时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孙剑云成了一名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无业人员。好在孙剑云的工笔画在行业里还是比较有名气的。在朋友的介绍下,一些高校和研究单位请孙剑云为他们描图,于是挣得微资以糊口。在生活如此拮据的情况下,孙剑云也没有靠教拳挣钱。依旧秉承道传有缘者,教拳不收费的家风。所以,孙剑云从不去公园教拳。而且依然保持着豪气干云的气度,无任何忿世嫉俗或颓废怨尤之态。据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张烈先生回忆说:“孙剑云那时生活非常困难,但精神旺健乐观。有时后她就剩下2块钱了,知道我爱喝好茶,就用这2块钱买二两最好的茶叶请我喝茶。至于明天怎么过,她好象想都不想。”
  文革开始后,孙剑云的生活就更加困难,因为学校都停课闹革命,没有人再请她描图。基本上已经断了生活来源。于是,孙剑云托人给她找个做保姆的差事。孙剑云的要求很低,管一顿饭就行,给不给钱无所谓。这样,做了一段时间的保姆。因为孙剑云有文化、阅历丰富又尽心。所以顾主都非常满意。一天有人给她介绍了一家。这家人有钱,但主妇的要求也高。听人介绍,觉得孙剑云很合适,于是主动提出每月30元请孙剑云做保姆。孙剑云到了顾主家,主妇的丈夫一问孙剑云的姓名,吓了一跳。这人说:“原来您就是那位大武术家孙剑云,我哪儿敢用您呀,这不是折杀我吗。”原来那位顾主的丈夫是杨式太极拳传人。说什么他也不敢用孙剑云,认为这是对前辈的不敬。并要送给孙剑云一些钱,孙剑云坚辞不受。于是去这家做保姆也做不成了。
  在孙剑云最困难的那几年,孙剑云一度靠卖血度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孙剑云不仅依旧教拳不收费,而且还经常无偿地帮助别人。北京31中有一对新婚夫妇,结婚没有住房,只有一间4.7平方米的小平房。孙剑云当时住着两间约30平方米的北房。他们找到孙剑云提出换房,并提出给一些钱作为补偿。孙剑云没有收他们一分钱。爽快地搬到那间4.7平米的小平房,把自己的两间大房换给了他们。孙剑云在那间小平房里一住就是10多年,每天晚上睡在一块搭起来的案板上。直到1984年体委分给孙剑云安贞西里这套房。当时体委本来是分给孙剑云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但是孙剑云主动提出只要有间一室一厅的就可以了。对于别人的帮助,即使是政府政策下的待遇,孙剑云也是一向从低、就简。
  在孙剑云最困难的岁月,孙剑云也不是孤立的,一些亲友也尽力帮助孙剑云,虽然他们的力量很有限,但在精神上确是莫大的安慰。如侄女孙叔容自己生活也很拮据,但终究还有固定收入,于是每月挤出5元钱给姑姑孙剑云。老师兄吴子珍自己生活也很困难,一年过节,孙剑云早上起来一看自己门口放着两棵白菜,留下个字条,说明是送给孙剑云的,但没有注明是谁送的。后来才知道是吴子珍给的。因为吴子珍知道孙剑云从来不要人家的东西。孙剑云很感动,多年以后还时常提起这件事。孙剑云说:“别看这两棵白菜,那时侯可不容易呀,足够我吃上一个礼拜的。”当然帮助过孙剑云的人还有一些,本文就不一一枚举了。
  文革结束后,1979年恢复了北京武术协会,一向淡薄名利的孙剑云以自己的德、艺被推举为北京武协的副主席。1982年,北京形意拳研究会成立,孙剑云又被推举为首任会长。1983年,在孙禄堂先生仙逝50周年之际,孙剑云以自己的影响和努力成立了北京孙氏太极拳研究会,并当选为永久会长。同年,孙剑云又在家乡建立了孙禄堂陵园,重新立了墓碑。早在1968年,孙剑云就已经开始教了建国后第一批正式的弟子。经过10多年的培养这批弟子已经成长起来,其中最出色的是刘树春和黄万祥。他们在全国和北京市武术比赛中获得一系列的优秀成绩。1986年,孙剑云出访日本,惟弟子刘树春随行助教。孙剑云在日本期间的交流与表演引起很大的轰动。日本的武术刊物对孙剑云的出访进行了连续的专题报道。日本武术界称赞孙禄堂先生是东方的武圣,是“文武两道三大雄”。称赞孙剑云是武圣之女,中国当代武术大师。
孙剑云回国后不久,又被中国武术最高权威机构中国武术院聘为特邀研究员,这是该院唯一的一位民间武术家作为特邀研究员。这时孙剑云在武术界的名气已经可以说是盛名享誉海内外。登门求教者终日络绎不绝。但孙剑云在成绩面前从不自得,始终保持着简朴、谦逊、求实的品德。依然教拳不收费。而对技艺则是绝不造次,严循传承,精益求精。多次南下拜访健在的老师兄,请他们对自己演示的拳剑提意见。当年曾在天津拜在孙禄堂老先生门下的杨世垣看完孙剑云演示的拳剑后感叹说:“让我又看了一遍老师影子。”
  1992年,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全国太极拳推手研讨会,全国各派太极拳高手、大师几乎汇翠一堂,各显身手。惟孙剑云始终观而不语。这时这次大会的召集者之一的吴彬先生有些坐不住了,用激将话对孙剑云说:“孙老师,你们孙式太极拳有推手吗?”孙剑云听了这话,知道再不出头是躲不过去了,于是回答到:“我们家的推手八法,名字跟诸位老师的一样,只是用法不同。我本人不会推手,看各位老师练的都很好,我也就现学现卖,跟各位老师体会一下吧。”于年近八旬的孙剑云站起来分别与在场的一些太极拳名家搭手试艺,众人对孙剑云推手技艺之精妙、功力之浑厚无不叹服。《中华武术》专题报道中评价孙剑云的推手功夫叹为观止。
  1995年国家体委举行全国“武林百杰”的评选活动。孙剑云不仅当选为“武林百杰”,而且还当选为杰中之杰的“全国十大武术名师”。之后,又被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大会授以特级太极拳大师称号。但孙剑云视名利如过眼云烟,从不以名家自居。对来访者和前来拜师的人,孙剑云总是说自己的功夫不及乃父的万分之一。孙剑云对来访者或投师者常说:“你们来我这儿,是因为我们家老人。我没有功夫,如果你们愿意,我们作为朋友相互研究。”并且依旧是教拳不收费。其中孙剑云的一些弟子经济条件很富裕,每年过节,作为孝敬老师,送一点钱来,孙剑云也总是只留下其中一点,而把大部分还给对方。孙剑云说:“我留一点,算我领你的心意,剩下的还请你拿走。”孙剑云不仅对国内的学生如此,对国外的学生也是一样。但是孙剑云对别人确实非常慷慨。有位从黑龙江来北京学拳的小学体育老师,在北京某武馆学习了三个月把带来的钱基本都花光了,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于是决定回家,在离开北京前他很想见到大名鼎鼎的孙剑云。后来打听到孙剑云家的电话,带着试一试的心理给孙剑云打了一个电话,很巧电话打通了,孙剑云很爽快地邀请他到家里来做客。当他见到孙剑云后,没想到眼前这位享誉世界的大武术家竟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更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孙剑云得知他为了学拳在北京花了很多钱,却一无所获的遭遇后,竟然主动提出要他住在自己家里,免费教授他孙氏太极拳,同时还免费提供食宿。这真实喜从天降。这样他在孙剑云家住了半个多月,初步学完了孙氏太极拳。临走,孙剑云还为他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还送给他一套孙剑云亲自演练孙氏太极拳的录象带和50元零用钱。使这位小学老师感动的热泪盈眶。孙剑云帮助人的例子很多。学生们到孙剑云家学拳,到了中午孙剑云总是管饭的,而且做的饭尽量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
  1996年,应山西科技出版社之约,孙剑云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习武经验,整理出版了《孙氏太极拳、剑》一书。孙剑云以84岁的高龄在弟子白普山等人的协助下,重新拍摄了拳照,整理了自己的习拳心得。这是解放后孙氏太极拳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本来,孙剑云还打算把她多年研究的孙氏形意拳和八卦拳也分别整理出版。后因故未能实现。这是非常遗憾的。孙剑云晚年每逢武术表演,即使是在专项的太极拳大会上,只要下场里表演,就总是表演形意、八卦、太极三拳。晚年谈拳,每到兴致处,忽然起身多演示八卦变掌,其身手之灵敏、迅捷,非常人所及。孙剑云的八卦拳功夫极精,造诣独到。曾创编了八卦拳对掌和八卦剑对剑,对八卦拳变掌的运用更是匠心独到。孙剑云的弟子黄万祥、刘树春都擅长八卦掌。黄万祥曾获得全国传统武术观摩大会八卦掌的金牌。孙剑云自己也最喜欢用八卦拳表达的自己拳意。孙剑云的八卦拳造诣在当代确实堪称绝响。
  孙剑云的形意拳功力极深,八十多岁时示范形意拳发力,室内翁翁作响。其响声并非跺地产生,而是整劲突发如轰车然。其形意拳走劲特点是整、简、捷。孙剑云的形意拳造诣在当代确属一绝。
  孙剑云的剑术素为当代武当剑大家李天骥所赞赏。孙剑云的剑术是中国传统实用剑法,其用法之高妙当今罕有。孙剑云即精家传的八卦剑、纯阳剑、太极剑又擅长得自李景林亲传的武当剑。孙剑云在世时未来得及总结她在实用剑术方面的造诣,实在是中国古典武艺流传过程中的一个巨大损失。
  2001年6月10日,孙剑云在国内外众弟子的齐心协力下,集资在北京西效的百亭公园为武学宗师孙禄堂建立了铜像。国家历届及现任武术界领导徐才、张耀庭、李杰、吴彬及北京武术界各门派代表和孙门弟子共200余人参加了铜像揭幕仪式。在公园为武术家立铜像不仅在北京,即使在全国也是首次。以此纪念孙禄堂先生在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不朽贡献和在武学领域里所取得的空前的成就。孙剑云作为一个单身女人,解放后为孙氏武学这一人类文化至宝的传扬历尽沧桑,呕心沥血,终使孙氏武学得以光大传扬,其功至伟。老师兄、画梅圣手刘如桐先生曾称赞孙剑云:“灿若繁星集万人视线,明如皎日放一代光辉。”
  自1979年直到2003年,孙剑云数下江南,几度出关,更远赴广州、香港、日本等地,传播、普及孙氏太极拳。先后成立了北京、沈阳、定兴、涿洲、沙河、望都、南京、镇江、淮阴、保定、太仓、香港等十二个国内的孙氏拳研究会,以及日本、美国、英国、瑞典等四个国外的孙氏拳研究会。为孙氏拳的开展与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孙剑云单身几十年,尤其是晚年因没有子女,生活上不是很方便,心情也因此不是很好,主要靠二位侄孙女的轮流照看。自2002年,孙剑云在弟子戴建英的建议下,常年住在保定弟子戴建英家。直到2003年10月2日去世。但是直到去世前,孙剑云还在用他特有的幽默与前来看他的弟子打招呼。当时孙剑云已经病情恶化,不能吃饭也不能喝水,一喝水就便血。口渴的嘴唇都裂了,实在难忍时,只好让人用棉花球沾沾水再在嘴唇上沾沾。在受病痛如此折磨的情况下,孙剑云依然幽默地把这个称为沾香油。孙剑云去世前弟子白普山及老伴姜伟及徒孙方荫宗夫妇去医院看望孙剑云,在去世前半小时,孙剑云还幽默地对姜伟示意说:“沾香油。”意思是让姜伟给她嘴唇上沾沾水。其气度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心恸。2003年10月2日12点10分,一代武术宗师孙剑云最终走完了她的人生旅途。
  孙剑云是个平凡的人,又是一个不凡的人。
  平凡的是她也有平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凡的是她的铮铮傲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人们问中国武术精神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孙剑云用她的一生对这一精神作了生动的诠释。2004年1月10日系孙剑云老师逝世一百日。在孙剑云老师逝世百日之际,特草拟此文,以示哀思。同时尚期同门、同道补充之。
童旭东 2004年1月5日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