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孙氏武学不仅仅是继承—童旭东

2012年02月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89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3,171 views 次

  孙禄堂先生遵循儒家美德崇古意,把自己的创造与发明统统归结为古传遗续。但是只要深入研究一下各派的要则,就会明显地突现出孙氏武学的不同之处,而且这种区别与不同,并非是表面的技术枝节,而是带有根本性的基础技术和技术理念。因此如果说单支密传是荒谬的,那么这些独到的技术体系只可能是孙禄堂先生自己的创造。从松、整、柔、动、静自身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到运用《易》、《丹》二经对拳术进行指导和体认,孙禄堂先生建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都是独辟天地、与众不同的,由此产生的训练效果与效率更是卓绝。因此,对于孙氏武学的认识,我们不能只看到孙老先生的谦逊的自述,而应该深入其里,通过实践和不断对比,认识孙氏武学的特质。
  有一位著名的老拳师讲:孙老先生把老先辈们的形意、八卦、太极三拳都改了。这是事实。凡研修孙氏武学者,绝不能套用其他门派的拳理和技术去指导或参考于孙氏拳。如果这样,绝不会尝到孙氏武学的味道。认为孙禄堂先生超越了董海川、李能然、杨露蝉、武禹襄等,绝不仅仅是因为留下了更多、更高社会赞誉,而是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训练效果的超越,即是作为学术本身的武学体系的进步和超越。
  为什么关于宋世荣前辈对《拳意述真》的题词有两种说法?
  1924年孙禄堂先生去山西拜访宋老前辈,主要目的是送阅《拳意述真》一书,并在介修盘恒切磋数日。之后宋老前辈题词:“禄堂贤棣,学于后,空于前,独续先宗绝学。”此书后传至贾蕴高先生,并由贾传郝湛如先生。郝于40年代定居上海,为了证明自己的辈份与师承,曾将此书(有宋老前辈题词之《拳意述真》)示以孙存周、孙剑云等。其中“独续先宗绝学”一句被圈掉,改为“先宗绝学有续。”剑云老师讲:郝先生说这句是由贾先生圈改的。所以,关于宋老前辈的题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宋老的原始版本,另一个是贾蕴高圈改的版本。剑云老师所以采用贾先生圈改的版本,是因为剑云老师说过,总不能因为老宋先生推崇先父,反倒让人家都不是正宗了吧。所以在《武学录》中采取贾版,而我的“大事记”中则采取宋老原版。所以有此差异。孙门历代前辈的谦虚之德足可见焉。
  就一个松字,至今为止孙门之外的各派理论中,就没有哪一家能把松的技术道理揭示出来。但是一旦我们公开出来,马上就成了谁家老谱上的东西,什么异曲同工的什么什么大道理。象松紧问题、开合问题、动静问题,如果孙门不公开其中的道理和技术,武术界各派至今无不是在错误的理论和技术中打转转。前一阵子,很多门派都跟着大成拳的错误理论跑,惟独孙门不为所动,依旧从容中道。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绝非偶然。什么‘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什么‘要出技击功夫,就要废弃套路,惟有站桩和单操’,什么‘大松大软’,看看其他各派这几年出的书,这就是世上各派流行的武丹合一的东西。这些东西与我们孙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万不可混谈。 科学界的巨人牛顿是站在加里略和迪卡儿这两位科学巨擘的肩膀上,才完成他的理论体系。但不能因此就认为牛顿的成就不如或等同加里略和笛卡儿,而是超越了牛顿和笛卡儿。同样孙禄堂先生就如武学领域里的牛顿,孙老同样是站在前辈大师的肩膀上,才完成了孙氏武学体系的建构。其中影响较大的、直接产生影响的、可考的人物也有十数位,如郭云深、程廷华、宋世荣、郝为真、李奎元、李存义、车毅斋、刘奇兰、白西园、张树德、许占螯等师门前辈,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友人如杨健侯、张策、杨春圃、道门文始派张姓、陈姓两位隐真以及蓉城精通易经的某公和北京的道友关某等人的学术也对孙老的武学体系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此外,武、李的理论成就,儒释道历代高真的理论成就也对孙氏武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这些影响,孙门中没有人否定。我们所要否定的是那种认为孙氏武学仅仅是继承了诸位前辈的学术的观点。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孙氏武学是孙禄堂先生在对前人的学术进行否定之否定的实践与总结中,不断凝炼与升华后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武学体系。正因为如此,当孙氏武学的体系出现后,当时的武林中几乎没有人懂孙氏武学(见《八卦拳学》陈序)。如果仅仅是或大部分是旧有学术的传承,是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因为只有全新的学术才会出现这种状况。
  放松也有法门。确实到目前为止,孙门之外还没有人披露过。就目前公开出版的东西看确实很多门派都不知道放松为何。

----------------------------

感谢诸位仁兄的鼓励和生命兄的批评。廖先生学养高深,即有理论又能实际,诚我辈之楷模。
真理确实未必是唯一的。歌德尔定理的出现使得即使在数学领域里寻求统一公设的梦想也已经破灭。
在身心锻炼的技术方面,更不敢断言只有唯一正确的道路。武术本身更是实践性很强的学问,还是在实践中逐渐寻找真理吧。
我对孙氏武学的理解,只算是一家之见。不断实践不断探讨是解读的唯一途径。我的理解未必正确,能有不同的观点才有利于相互启发。批判与否定是认知进步的前提。承认应该存在不同意见,并不等于承认自己有错误。目前,我还是认为我对孙氏武学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确的。所以我即感谢鼓励也感谢批评,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为求真。
------------------------------

再次感谢廖先生和zwqe先生的热情鼓励,也再次感谢生命先生的批评。
尤其是廖先生的学识、修养、造诣,令我不胜感佩!千里海外一知音。
我仍会继续我的业余的武术理论研究,也会继续发表我的文论、继续根据我的体会来阐扬孙氏武学。我上贴已经讲过,欢迎反对者,欢迎不同意见,但我现在仍然认为我对孙氏武学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那就是一个基本思想、一个基本方法、三大原理和三大功能。这是孙氏武学的基本构架和卓绝与精微之处。
有人批判我空泛,这正是我有意要如此,因为在这些似乎空泛的概念里面我有非常具体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如果有人要克隆,说是在什么几百年前的什么密谱里甚至几千年前的什么秘诀里也有类似的概念,那么正因为我只给出了几个概念比较空泛,所以他们也就无法得知这些空泛的概念下面的具体技术的操作内容。于是他们想贬低孙老先生空前的武学成就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空泛正是我有意所为。目的是防止一些人在利用我宣扬孙氏武学时,克隆某些内容后去附会他人。近百年来武林中的这种事情太多了。我现在手里就有所谓杨露蝉写的太极拳谱的复印件。对于伪作必须要防范。
说句不客气的话,对于现在一些人常挂在嘴边上的那句“极柔软而极坚刚”的含义,截止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见到孙门外的任何人能够令人信服地揭示出其内在的机理。所以现在绝大多数人是软而不刚。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真正使自己的肌体松软下来。他们的松软只能停留在玩玩意思,对自己的学生管用,对其他人则大多数情况失效。科学地解析柔软与坚刚在人体上的关系,就自然明白了某些拳为什么要这样练而不能那样练。
三体式我只浅谈而不详解,开合手我更不详解,所有真正具体操作意义上的任何技术我都不会在网上进行披露。因为孙门年轻的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他们还不够强大。而我们这一代虽然刚刚领悟到一些东西,但是已经老了,精力时间已经没了,当孙门年轻的一代能代替柳海龙们站在搏击最高领奖台时,我会披露这些貌似空泛概念下的具体内容。现在为时尚早!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