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我对杨式太极拳的认识——童旭东

2012年02月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5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143 views 次

  纯然先生发帖子总是念念不忘童某,也算是难得。在纯然一干人看来,童某似乎对杨门颇有不敬。不知这种看法根据什么?现在我就谈谈我对杨式太极拳前辈的看法。
  孙老先生认识太极拳是从杨式太极拳开始的。史料上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孙老先生从20多岁时就与杨健侯一起研究太极拳。另一说法是,1901年时孙老先生通过张策和杨澄甫认识到太极拳的独到之处。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目前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不过总之,孙老先生首先是通过杨式太极拳认识到太极拳的独到之处。也就是太极拳具有不能被形意、八卦乃至10数家拳法所能替代的独到的功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太极拳比形意拳、八卦拳更高妙,三者是互补关系。所谓互补就是相互不可以替代,但又基础相通。不可以替代的是各自的独到的功能,相通的是道理,都是以先天真一之气为根本。形意、八卦、太极三者互补相融,才能共同构成完备的拳学基础体系。孙老先生的入室弟子之所以都是三拳并重,就是这个道理。形意拳、八卦拳替代不了太极拳的功能,同样太极拳也替代不了形意拳、八卦拳的功能,三者互补相融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拳学体系。将三者去粗取精、提纯升华、进而相互融合互补为一个完备的体系是孙氏武学的独到贡献。
  我反对的是过分夸大太极拳的作用,反对把太极拳凌驾在形意拳、八卦拳之上,因为这中说法即违背史实更有悖于道理。
  我也反对不顾史实地神化杨澄甫先生,杨先生有功夫,但是绝对在当时已经不能进入顶尖高手的行列。
  我更反对李雅轩对太极拳道理的歪曲和误导。太极拳无疑是追求“至柔至顺”(孙老先生语)。但是要在规矩中追求,是在四正八柱的形成过程中或基础上追求。因此是紧中求松,才是真松。上来就找大松大软,使人只能停留在玩拳上,而不能实用。
  我不反对杨派太极拳,我认为杨派太极拳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有重大的贡献。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