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82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20 views 次
接起式: (1)右脚跟落地踩实,重心移到右脚上,左脚虚起向里极力扣,与右脚成八字形,落实,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脚跟提起,足尖虚点在地;在两脚转换的同时,两手手腕(从手掌直立状态)同时做顺时针拧转,到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随着身体的旋转,两手均向右划弧,但轨迹不同,左手是顺着右小臂向后抹去,最后到自己胸前立掌停住;而右手在左手后抹时向前向右外侧挂去,有两手打开之意,然后向自己胸前缩回,立掌停住。 切...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52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088 views 次
从无极式起,变为太极式:重心移至左脚,仍在脚跟,整个身体尽量保持外形的不动,主要靠顶头松胯和塌腰把重心收到左脚跟上,右脚极力勾着脚尖提起,不可带重心,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内旋转45度(向正前方),并随即向后拉至左脚后,以右脚的踝骨对着左脚的脚跟,然后重心移至右脚上。 在此动作中,尽量保持外形不动是难点,也是练整劲的要点。如果让人看出很明显的重心左移,说明劲没抽住。 起式:(1)未动之前,自己的双手似乎被...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82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54 views 次
龙生九种,种种不一,孙式太极拳传到现在,虽然只有百年光景,但各地各人所练已经差异很大了,有些是流派不同,有些是理解问题,有些干脆就是练走样了。孙老先生早年创拳时的拳路拳架和他晚年时的就不一样,不只是在太极拳中有这样的现象,在形意拳里也有。所以他早年的徒弟(如我爷爷)所传下来的和他晚年传给孙剑云先生的就有差别,孙存周先生传下的又不同,既有老先生早年内容又有他自己的改动,而且有几个动作打法不同他是...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98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490 views 次
对三体式还得再说几句,说说对其用的体会。 有人说三体式本是桩,怎么谈用呢? 桩本身不就是用吗?基础是承载上层建筑的,但三体式与拳的关系还不只于此,对具体建筑来说,基础一经打好,就不会再变化了,而三体式这个基础是不断在变的,随着我们对三体式的理解日益加深,对拳的理解也不断加深。“万变不离三体式”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三体式是入门,也是深造,前人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不断反复回头来站三体式,每次都有...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52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63 views 次
许多初学者往往苦于三体式不容易把握,不容易站正确,虽然书上说了许多要领,但做到身上就往往走样。这里有两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你自我完成并检查三体式正确与否: (1),从无极式起,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向下松胯屈膝,两腿弯曲程度以大小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35度为宜,刚开始练习时姿势要高些为好,但无论高低,膝盖的方向要与脚尖一致,而且向前不能超过脚尖,腰要塌住,命门穴要向后凸满(这一点最难),也就是腰胯要坐...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395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290 views 次
胯:站三体式,最重要的不是姿势的高矮,也不是前后重心的分配是否精确,而是后胯是否真正松开抽住了,后脚跟是否坐满了,坐爽了。现在大部分人站三体式,后胯都有毛病,都没有做到极力松开抽住。检查方法就是自己用手摸胯根的地方是否松软,没有筋在里面绷着。后胯抽不住,轴就不正,气就沉不下去,根基就不牢。后胯真正抽住时,身体一定是斜45度半侧面对正前方的,而不会是正的。 这种45度斜向前方,是孙式拳的基本姿势。这是...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796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4,067 views 次
两仪式:从无极式始,左脚转45度成脚尖向正前方,以脚跟对准右脚的踝骨,而不是脚跟对脚跟,此点常常被忽视。身体其余部分仍保持无极状态,由于脚转动的关系,此时身体已经斜45 度面对前方了。重心仍在两脚间,双重。 四象式:然后保持身体直立着徐徐向下蹲去,顶头沉肩坠肘松胯塌腰,不可前仰后合、左歪右斜,越直越好,靠着墙向下蹲更好,一直下蹲到大小腿之间的夹角为135度为最佳。不可再矮。随着身体的下蹲,两手抬起到胸口...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78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786 views 次
为什么叫三体式?有多种说法。 愚意以为来自老子。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解释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这种说法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并不一致,在后一种说法中,都是二进制,都是二的倍数,没有三的位置。而“三”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有特殊意义的,许多词语都和三有关,事不过三,三生有幸,不一而三,垂涎三尺,得其三昧,三...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213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56 views 次
在中国人这里,书与剑从来是不可分的,“文武之道”,大到定国安邦,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小到个人修养,文能素手发科,武能舍身临阵。文人带剑是古已有之的习惯,而且不是士的阶级还不能带,说明对士的要求是文武兼备的。冯谖客孟尝君,穷得身无长物,却还保留了一柄剑,动不动就来个弹剑作歌“长铗归来兮”;韩信都快饿死了,还随身带着剑,并因此招来嘲笑,引发了“胯下之辱”。 诗仙李白,“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273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20 views 次
人从日常生活的常态转入练拳的状态要有一个过渡,一个接口,这就是无极式。在此把心理和生理状态都平和顺畅地转换过来,故决不是随便一站就算的。作为开始进入练拳态的预备式,一定要把自己调理到心平气和,呼吸顺畅深沉,全身从头到脚都在放松的前提下进入各自的状态,节节贯穿,把自己的轴树立起来。孙式拳是一轴到底,轴的形成就从无极式开始。前面说过,事实上从头到脚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根直的杆的,但经过了意念的整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