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正文

孙式三体式(2) 起法——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796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 阅读 4,046 views 次

两仪式:从无极式始,左脚转45度成脚尖向正前方,以脚跟对准右脚的踝骨,而不是脚跟对脚跟,此点常常被忽视。身体其余部分仍保持无极状态,由于脚转动的关系,此时身体已经斜45 度面对前方了。重心仍在两脚间,双重。
四象式:然后保持身体直立着徐徐向下蹲去,顶头沉肩坠肘松胯塌腰,不可前仰后合、左歪右斜,越直越好,靠着墙向下蹲更好,一直下蹲到大小腿之间的夹角为135度为最佳。不可再矮。随着身体的下蹲,两手抬起到胸口处,或更高些;肘不可抬,仍坠着,两手虎口张开,除大指外,其余都指向前方,手指尖,脚尖与鼻尖在同一方向,为“三尖相对”。此式又被称为“四象”式:龙身,鸡腿,熊膀,虎抱头。此式要多停留些时间,不要忙着把手脚分开,把缩身的感觉多体会一会儿,气沉下去,精神集中起来,身体的重心收拢在脚跟上。因为无极式是站直了的,而往后开步打拳,要的是缩劲,这中间有个转换过程,就是四象式。把自己的重心缩住,学会在缩的状态下,调控自己的身体,找到这个感觉很重要。两仪与四象都是太极之体,阴阳已分,而不是无极式的混沌未开。
三体式:阴阳再合成三体,阴阳即分即合,才有三体。从动作上,开步,出手、出脚,前手推,后手拉,如撕帛,又如拉弹簧;前脚与地摩擦着出去,但不能带出重心,于是就等于把重心“挤”到了后脚上,成为后脚支撑的单重。出手、出脚时,从头顶到后脚跟的这根轴要纹丝不动,头上可以顶一个装了水的瓶子,要不晃,更不能掉,总之重心不能带出去。
那么有人会问,孙式三体式不是三七开吗?也就是重心分配是前三后七,如果重心一点都不带出去,这个三又从何而来?事实上,出去的手、脚各带了一分半,加起来共是三分。由于只有三分,大头在后面,不会动摇整体重心偏移,但就是这三分,使得重心在似动非动之间,在阴阳相合的临界面上,顺中有逆,逆中有顺,一触即发,却又“引而不发,跃如也”,三体式之妙就在这里,虽然是站着不动,却又蕴涵着无限的动机。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1 条, 博主:0 条

  1. hk720613 2012年09月22日 下午 6:42  @回复  Δ-49楼 回复

    两仪式:从无极式始,左脚转45度成脚尖向正前方,以脚跟对准右脚的踝骨,而不是脚跟对脚跟,此点常常被忽视。
    这样就要左脚跟沿圆弧状移动一点距离,而不是不动地方画弧,是不是呢?
    请指点!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