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高低可观——童旭东

2012年02月15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17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3,919 views 次

孙剑云老师说,技击一靠天性,二靠功夫,三靠技巧。又说,过去老一辈们互试散手,由临敌之态即能判断个高低大概。由临敌之态如何判断?一缩二轴三看走。

什么是缩?就是老虎扑食、灵猫捕鼠或猿猴攻击前将动未动的状态,这时虎、猫和猴都是背部弓起,劲力缩回到后腿的腿根处。人在即将搏斗前,也是这个状态,将全身的劲力通过肩根胯根缩回到小腹丹田处,重心坐在后脚跟的踝骨位置。但是练习时重心则要坐在后脚脚跟处,所谓练用有别。练的是中定的极端状态,用的是特定的伸缩状态。孙氏形意拳的太极式和孙氏太极拳的太极式都是这个状态。这个缩字的功夫体现在三处,一是肩根胯根缩回,抽向命门处。同时肩胯要向外松开。二是背有靠意,胸往背贴。三是重心坐在后足的足跟处。这三点做到了,全身的劲力就能缩回在丹田处了。也就具备了一触即发的状态。缩不仅仅是外形的缩小,更重要的是把劲力缩回丹田。作为外形的缩小,有的人天生就会,不用练。作为把劲力缩回丹田,则需要老师指导,通过九要把劲力缩回丹田。猫、虎、猴捕食前或搏斗前都是缩这个状态,这是先天而成。所以,缩是复先天,归复人类先天就具有的即将捕杀猎物时的状态,是谓太极式。

什么是轴?轴有形轴、意轴。

形轴是夹脊、命门、尾闾尖与后脚脚跟成一直线。尾闾下坐,同时命门与夹脊带动脊椎后撑,将背部撑圆。这是劲力整体传递的必要条件,也是穿透阻力的结构状态。所谓形如猿。形轴是发出穿透劲的必要条件。

意轴是百会、重心、会阴与后足足跟的踝骨位置成一直线。这是整体运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就身法而言,形轴、意轴要同时具备,才是最佳。这是孙氏无极式、太极式和三体式所修为的身法要点之一。身上有了形轴、意轴,身体缩、放、转、闪,才能放出整体力、穿透力,把人体缩、放、转、闪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什么是走?无论是重心的变化还是肢体的任何变化都是走。

那么看走,看什么?就是看走的时候身体的缩和轴丢不丢。一走,缩和轴就丢了,说明功夫尚浅,身法还不过关。走的时候,不离缩,不丢轴,动如猴相,则能始终寓以前扑后跳、身体转动自如,整劲始终蓄在身上,如箭上弓弦。孙氏太极拳走架的作用之一就是锻炼这种能力。走不离缩、不丢轴,要有很深的腰腿功夫和精确的身法要领,一般未经老师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是无法做到的。以我本人为例,我原来练习过中长跑和短跑,18岁时800米的成绩是2分零1秒,20岁时100百米成绩是11秒5。腰腿力量还是有些基础的,但是按照不离缩、不丢轴的要领,连续两遍孙氏太极拳打下来,已经是大汗淋漓,两腿微微发颤了。按照有人提倡的一口气要打10遍太极拳,甚至一天要打30遍太极拳的要求,如果走架时身法不离缩、不丢轴,我认为对于一般人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只有在走架时身法不离缩、不丢轴的前提下,练习走架才有意义。所以,盘架子先不要追求次数多少,先要在盘架子中使自己合乎不离缩、不丢轴的身法规矩。以后再逐渐增加练习的次数才有意义。

走不离缩、不丢轴听上去似乎不难,实际上却很少有人能理解,能做到。常见在世界顶级的拳击比赛和国内顶级的散打比赛中,前半程选手的身形还能大致到位,打到后半程时,绝大多数选手已经完全没有的身形,劲力已经缩不回来,身上更没有轴了,剩下的就是蛮打硬抗。由此说明,缩和轴是一种能力,不是主观上想做到就能做到的。孙氏拳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锻炼这种能力。当年朱国福的弟子李成希是全国拳击冠军,朱国福带着李成希、郭世铨拜访孙存周,请孙存周给予指导,孙存周让李成希以孙氏太极拳的身法前后左右移动不到5分钟,李成希就已经无法坚持了,由此可见这种身法难度之大。随后孙存周让郭世铨随意向自己进攻,孙存周以孙氏太极拳这种不离缩、不丢轴的身法只守不攻与之周旋,5分钟后,郭世铨已经筋疲力尽,上气不接下气,其衬衣的后背处,在孙存周的掌锋下已经成了墩布条,而孙存周气不稍喘。说明身法训练上的差异,必然带来技击能力上的巨大差异。所以也就有了看走一说。

前面曾以猫、虎、猴为例,说明缩的意义。而孙氏拳的缩比猫、虎、猴的缩更为优越。优越在何处?优越在单重轴上。因为单重轴,作为放伸发力,不仅有拳、掌的扑击和弹抖,更有腿足的攻击与发力,还兼有身体转动的攻击与化解。使周身形成一个即可快速移动同时又能旋转的立体攻防体系。孙剑云老师常以弹簧球喻之。

走除了要不离缩、不丢轴外,还有自己的技术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个微字,孙存周先生说:“横走,微也。”言简意赅。那么横走微也,横是什么?微又是什么呢?

横者有三,意、式、法。

意,临敌时,无论接手和不接手,精神警起,听住对手之意。

式,临敌时,身式将发未发,不离缩、不丢轴,蓄以灵动。

法,临敌时。无任何主观预判之意,万法皆空,法空得真意。

三者共同构成“横”的含义。

微者亦有三,幽、灵、明。

幽,就是走要隐蔽,让对方不能察觉到你走的意图和动向。

灵,就是感应、动转要灵,感应到对手意图,然后身随意动。

明,就是神明,对对手的些微弱点察若神明,向其弱点走。

三者共同构成“微”的含义。

所以,一个走字,讲究很多。甚至可以说一个走字,几乎就是拳术一半的学问。

记得孙剑云老师教我们练拳,几乎每次都是眼睛注视中、下盘,观察我们的身法和步法。说明身法、步法如果出了差错,其他的技术就不用看了。但是遗憾的是,当今练习孙氏拳的人中,身法、步法能够做到基本正确的人已经非常少见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