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孙剑云先生文章 > 正文

武者如斯——记孙剑云老师——余功保

2012年02月08日 孙剑云先生文章 ⁄ 共 183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630 views 次

10月2日,惊闻孙剑云老师去世,十分挽痛。
  孙剑云老师一生习武、喜武、传武,扬武,心无旁鹜,恬静清廉,以自己的一生经历,实践了对武术技术、理论、境界的追求,是当代一位真正的武者。
  因为工作和研究的关系,我与孙剑云老师有过数次交往,留下深刻印象,深感其武学修养与武德的高尚,前不久,曾向中央
电视台的一个人物栏目重点推荐她,准备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给她作一个专题,可惜未能完成,孙老师已去,实乃一大憾事。
  第一次和孙老师较长时间的交谈,是在1995年评选 “中华武林百杰”活动中,在那之前虽然也有过多次会面,但都是在一些武术活动中,只是见面打招呼的泛泛见面。“百杰”评选活动涉及全国武术界,孙老师和其他一些武术前辈德高望重,当选"十大武术名师",被邀请到山东莱州参加颁奖大会,作为活动的组织人员之一,和孙老师有了机会进行更多的接触和谈话。当时我记得,在谈到对太极拳的认识时,她不仅谈到孙式太极拳,还主动谈到其他流派的太极拳,称赞各种太极拳既然深受群众欢迎,都有突出的优点,大家应该互相借鉴,共同发展。这一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庆祝宴会上,我提议给当时出席会议的孙老师和杨振铎等几位太极拳名家拍张合影照片,大家一起举杯,祝愿太极拳事业美好的未来,孙老师突然说到“等一下”,她转身招呼站在一旁的高佳敏、王二平等年轻的太极拳冠军们一起来照相,并说“太极拳的未来要靠年轻人多多努力”,于是我拍下了这张太极拳珍贵合影“祝愿太极”,并特地将其收录在 《随曲就伸-太极拳名家对话录》一书中,记录下老一辈武术家对武术发展的殷切之情。当时我就想,也许孙剑云老师当时对年轻人的厚望之情,正源于她自己年轻时就承继父志,寄信武术的心境的深刻体验。作为一位武术家,继承、研究、传授是应该完成的三大步骤,孙老师完整实现了这一循环,她一生热衷扶持后学,诲人不倦。
  武术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体现了许多优秀文化的要素, 但也还是留有一些旧的思想的不良影响。由于封建社会中“武无第二”的观念,一些武林中人自认老大的现象还很严重。北京市武协的一位负责人第一次向我介绍孙老师时,专门强调,孙老师从来不说他人的不是,没有攻击过任何人的功夫,在武术界深得敬重。这一点在我多次和孙老师的接触中得到印证,的确从来没有从她口中听到过贬低别的武术家的言词。但对于一些不良的武术现象,她却深恶痛绝,我印象中她的少有的一次谈话激动,就是强烈批评武术界一些人贪图金钱,误人子弟的行径。

几年前,为了准备写作《随曲就伸》一书,我专程到孙老师安贞里的家中拜望,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孙老师的家中。尽管我已听说她的甘于清贫,但居室的简单还是让我出乎意外,简单到只剩下“必需”,没有任何能称得上“享受”或“奢侈”的东西。她热情地招呼我和同来的朋友坐下,并没有先谈武术, 而是谈起了画画,聊起了艺术,我看了她的画,其中充满了清雅,有一种从容的趣味,结合她的拳,我当时脑子里崩出了一句话:“无得失”。人生如此,每个人在追求的同时,失去了很多,在放弃的同时,也获取很多。只要心地从容,天地阴阳,得失相随。那一次,和孙老师谈的很多,也是谈及武术、太极拳最具体的一次。她动情地谈到父亲,谈到太极拳的规律、要领,谈到练拳的程序,谈到一个练武者的素养,这是一次对一位当代真正武术家的全面感受,后来,有人间及这次谈话的体会,我用了两个字“感动”。长时间的谈话后,年已高龄的孙老师不显疲惫,看我拿着照相机,主动问道:“是不是要拍照?”看我有些担心她的身体情况,就说:“没关系,我能练。”于是,我们来到她小区楼前的古城公园内,拍下了一系列宝贵的拳照资料。拍完太极拳,她又主动提议,“我给你演示一些形意和八卦的拳剑套路吧,你也拍一下,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其对武术的挚诚和坦荡令人难忘。在整理和收录这次谈话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内容时,我毫不犹豫用了四个字做标题:“武之大者”。
  我想孙老师应该是含笑而去,她完成了许多自己想完成的志愿,将前辈、父辈开创的基此发扬光大。如今,孙式太极拳已是影响巨大的太极拳流派之一,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想孙名师也是带着一些遗憾而去,全世界武术界都在为武术进入2008年奥运会努力,她未能亲眼看见这一武术界宏愿的实现。这些都是许多武术的后人们应该加倍努力的。
  一个普通的人,一辈子尽心尽力地做着一件事,一件自己深情地喜欢的事。这就足够。
  一个武者,纯粹得如同一杯水,清澈润物。
  武者如斯,传承不息,
  逝者如斯,武德长存。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