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孙氏拳为什么不普及

2014年09月20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118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7,241 views 次

孙氏拳为什么不普及?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孙氏拳第二代传人,对所得极为珍秘,因此,一般不对外普及、传授。
  如:孙存周、裘德元、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等所传弟子极少;即使是以教拳为业的李玉琳,对外普及都是教杨式太极拳,只对门内极少入室弟子,才教孙氏太极拳和形意拳、八卦拳。
  二、孙氏拳所传对象,都是当年社会地位相当高的人士,这些人一般都不以教拳为业。所以,传人甚少。
  三、孙氏拳,式至简、意至深,规矩甚严且精,没有相当高的悟性,即使老师手把手的教,一般人也难得其真义。
  学习孙氏拳者有所得,一般需要三个条件:
  一、需要有明师指导,明师不仅自己能正确示范,还能准确地、因人而异地进行讲解。
  二、自身需要有一定的悟性。
  三、需要自身不断潜心研修,持之以恒。
  以上三者缺一,难入正轨。
  当年孙氏拳高手,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隐士之风。如:孙存周、裘德元、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及崔老玉、任彦芝、陈守礼、支燮堂、崔文澜、牟八爷,都似这种性格。
  后来在国内扛起孙氏拳大旗的孙剑云老师,也从不在公园里教拳;收徒甚为挑剔,把很多有能艺、有慧根者,拒之门外。其他人也差不多,据万勇南讲,支燮堂很少教人,而崔文澜几乎不教人。

孙氏拳为什么不普及
  综上可知,孙氏拳至今,如此不普及之原因大概。
  凌耀华曾参加浙江省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多年。据他说,听前辈讲,当年得到孙禄堂真传者,只有四位:一位和尚,一位中医,一位将军,一位土匪,所谓:僧、医、兵、匪。

由这个传说可知,当年国术界认为,能得孙禄堂真传者甚少,为共识。僧、医、兵、匪,体现了研修孙氏拳若有成就,需要具备的四种素质修为。
  僧,清静、圆融、慈悲者,能于枯寂中而臻圆觉圣境,若无此修行,是难臻孙氏拳真谛的。
  医,深通身心生化之理者,乃至精于易而通于道,对太极、八卦、五行之理体之于心,验之于身者,若无此造诣,则不能入孙氏拳体用妙境之梯。
  兵,智深勇沉,文武兼备者,兵家乃谋略与勇气兼备,论其智,审时度势、奇正变化,随机应变,论其勇,涉生死之地,若闲庭信步,临机处变,泰山崩于面而无惧色,若无此修为,则不能成就孙氏拳技击之道。
  匪,这里所谓匪,并非是指那种匪里匪气的粗鄙之态,而是指深沉狡诈、无规无矩、机警精细且胆略过人者,此乃大实战家,不可缺之素质。若无此种素质,就不能成为真正生死格斗意义上的大实战家。
  匪之特征,在于能以弱搏强。如共党的军事家,大多都经过上山做匪的历练,尤其是粟裕学习军事就是由上山做匪而始,由江西到浙江,前后长达10年,终成就为最杰出的军事家。实战技击格斗家亦然。
  僧、医、兵、匪这四种修为,的确是孙氏拳所培育的四种素质,也是研修孙氏拳有成就者,所不可缺少的四种素质修为。
  僧、医、兵、匪,这四种气质似乎矛盾,通过孙氏拳的修为,能将这  四种素质合于一身,成为一种独到的气质,则无论从事何事,都必有一番大成就!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