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孙振岱先生的武术诗三首——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63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972 views 次

当年孙振岱先生的武术诗生动地呈现了孙氏太极拳的某些风格特点。摘录如下。
诗名“题孙家太极拳”,共九首,笔者仅抄录了三首,诗云:
身如桅杆脚如船,(身法)
伸缩如鞭势如澜。(身势)
神藏一气运如球,(劲势)
吞吐沾盖冷崩弹。(劲意)
又云:
临敌如游鱼戏水,(闪战)
出手似弹灰抛锤。(发力)
彼若抢来我先去,(截意)
忽成铁楔入脊髓。(劲道)
——此四句就是一惊,在一惊中完成。一惊中,彼灰飞湮灭。
封肘管肩引虚处,(随法)
偷步进身欺彼中。(进法)
钓住彼意气落踵,(提法)
送彼将就在一松。(放法)
——此四句就是一式,四句是一个动作。一抖身,彼落地无猜。
孙振岱先生当年总在一沾中胜人。何以能成?上述二诗可为技法范例。
在上述第一首诗中,出现桅杆、船、游鱼、鞭、链子捶、铁楔等词汇,由此体现了孙振岱先生演示的孙氏太极拳的身法特征和劲力特征。作为孙氏拳基本的发力是将楔、弹、掼、搓、透五种劲道融合一体。这是孙氏拳的架构所决定的劲力特征。所以,如果架子盘不正确,这些劲力特征就练出不来,自然也就发不出相应的劲力来。所以,架子(套路)本身的结构是否优越,架子盘习是否正确,以及练习步骤是否合理,在劲力的形成中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些人摈弃套路练习(不盘架子),单练发力,劲力发育单一,也许在短期内能见一时之效,但其劲力难以提升,更不可能获得持续的提高。
在上述第二首诗中,出现游鱼戏水、弹灰抛锤、彼来我去、铁楔入脊等描述,生动地体现了孙振岱先生运用孙氏太极拳进行技击时的虚灵、闪战的特点。
在上述第三首诗中,孙振岱先生以引虚、进身、气沉、松放诸意,准确地描绘了太极拳散手中沾身发放的一般规律。
由此可见孙振岱先生在孙氏太极拳方面有着高深的造诣和深刻的理解。反复品味前辈们的拳学文字,往往可以把今人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产生顿悟。

----------------------------------------------

1995年我参与协助剑云老师编写《孙氏太极拳剑》时,就孙氏太极拳的特点曾请教老师,老师认为活步确实可以作为孙氏太极拳的特点,但不同意把小架作为孙氏太极拳的特点。剑云老师说:“孙氏太极拳的架子是以自然为准则,即不求大也不求小。”以我个人这些年的体会,的确如此,孙氏太极拳即可以放长击远,也可以贴身震打。若论其长,自命门处,身分上下两节,脊椎以及肩胯肘膝踝腕各节可瞬间同时拉开,下通于足跟,上贯于指尖,其击远之能,比之通背、披挂等拳,有过之而无不及。平日练习时,懒扎衣、三通背以及云手等式皆有此效。
若论其短,十字鼓荡之劲贯穿始终,贴身即可震打。平日练习时,可从开合手一式中体味此劲。
剑云老师说:“练习孙氏太极拳,要练到身内有身又身外有身,才算是入门。”
什么是身内有身?身体外形不动,身体的重心仍然可以变化,里面仍然变化自如。
什么是身外有身?身体移动自如,想去哪身体就能到哪,启动全无征兆,移形换影。
练习孙氏太极拳的听劲有三个圈,最外一个是在自己身球表面的虚面上。中间一个是自己与对手的两个身球相交的虚球部分。最近一个就是在自己身球的实球部分。每个圈有每个圈的听法和用法。练时要从近到远,用时要从远到近。剑云老师生前对这些道理都有讲述。

-------------------------------------------

另一篇和此相关的内容我也贴在这里——

童老师解释说,“桅杆”是身体的形轴。“脚如船”是身体平稳移动要领,体现身足关系。“伸缩如鞭”是行拳时躯体以及四肢开合的状态。“势如澜”是周身劲力不断,环环相生。“神藏一气”是神不外露,以形导气。“运如球”是周身随拳式变化不能失去球劲。“吞”是把对方的来力接到自己的脚底下。“吐”是把对方的来力还给对方的身上。“沾”是把对方的意吃定,随着他走使他走不脱。“盖”是封住他的劲路使他有力使不出。“冷”是惊打其虚。“崩”是顺打其意。“弹”是顺截合用,顺其形攻其内。这首诗前两句是身法,第三句是神气的状态,最后一句的7个字是7种劲道。——狙击手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