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不可拘着》《悟其理化其形》——童旭东

2012年02月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48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017 views 次

一、不可拘着

技术有特点是好事,但不可拘着,一旦拘着,好事就变坏事。技击是没有门派的,但有个体,有自性。标榜门派将阻碍你技术的发展,发展个体,认识自性、发挥自性会使你的技术不断丰富,强大而自信。

早在八、九十年前孙禄堂先生就打破了门派,明确提出拳术在于“复其本然之性,融合天地万物之理于一体,成为一全知全能之完人。”这是何等的武学理念,何等的志向,何等的气魄,古往今来的武艺家们无人能企及之。因为超越了时代,所以孙禄堂先生的武学长期被搁置,门派之说仍大行其道。此后,李小龙先生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但他的继承者又在哪里?当一些人以截拳道来标榜自我时,已经背离了李小龙的主张。

当年孙禄堂先生对孙存周先生讲(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当在你的拳中没有我只有你时,你就差不多了。”

所以,当年孙禄堂先生的弟子们的技术特点差异化最大,几乎一人一个样,各有特点,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学习孙门武学时也应该遵循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发现自我,发挥本性,融合百家。学习技击不可拘着于一门、一派,运用时更是没有门派,只有如何充分发挥你自己。

技击时,有人一定要用缠拿,有人一定要用弹抖,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标榜其门派特点。凡是在实战中这么做的,基本都是要以失败告终,即使偶有胜利,若不是对手太弱,就是侥幸而已。切记:你的技击技术不属于任何门派,只属于你自己。

二、悟其理 化其形

拳式的作用,不是或不仅仅是招式,而是让人从中悟其理的载体,悟什么理?首先是劲理。

以形意拳崩拳为例,尽管崩拳因郭云深先生而著名,但这种从腰部出拳的动作即不适用于绝大多数实战状况,也不容易发出最大的力量。那么练习崩拳的意义又何在呢?

崩拳练就的能力之一就是在不太容易发力的形态下发出最大的劲力。从腰部出拳的目的是为了使练习者体会拳随胯动,由此引出蹬、转、剪、冲、撑整合之力的效用。让人体会的是这个劲理。当练习者由崩拳中掌握了蹬、转、剪、冲、撑整合之力的发力状态(机制)后,把出拳部位提升到心口或口时,将会更大地提升发力的速度和质量,尽管位置变化了,发力的状态(机制)还是崩拳的状态(机制)。

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开始练习时就从心口或口处出拳?

如果开始就从心口或口处出拳,不容易使练习者体会到拳随胯动以及由此引出的蹬、转、剪、冲、撑整合之力。所以,崩拳是启发人掌握一种基本发力状态的基础课的内容,不是实际应用课的内容。

于是又有人问:五行拳对练这里不是也有崩拳吗?难道不是应用课吗?

五行拳对练也是基础课,其目的之一是由此让人体会并掌握五种劲别相互之间的生克关系。五行拳对练与实战训练中的相互喂手不是一码事。

所以说,那种以为崩拳是技击技法绝技的认识实在是太幼稚了一点。传说郭云深先生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遇到的都是些功力太弱的对手。再一种是郭先生所用的是崩拳的劲而非崩拳的形式。孙存周先生将所有用拳的劲都是崩拳劲。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我以为才符合实际。

得到崩拳劲后,形式则需要千变万化,把崩拳劲贯穿到所有拳法的形式中,才是真正掌握了崩拳。因此,拳击中的各种出拳形式,其劲别就是一个崩拳劲,也就是由蹬、转、剪、冲、撑形成的整合之力。当年只有江苏国术馆没有开设搏击(即拳击课),就是因为孙存周先生引导学员们把所有拳法都用崩拳劲打出来,使学员们掌握了拳法中最核心的东西:劲力特性。孙氏崩拳卓绝的劲力效果,使学员们已然从崩拳中掌握了拳击的劲力特性。故而一旦转入拳击的训练,见效很快。

悟其理,化其形,绝不可刻守某种形式,如此你会发现技击这片天空是如此宽阔,在这里你能够不断地发现你的创造力,由此不断获得自信和生活的旨趣。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